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奇观]千年古桥,落影成诗![2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33
金币
334939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古桥
在中国历代文人诗文中
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传颂了近千年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到百年前卞之琳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高处看你
中国的古桥
似乎总是蕴藏着
一份欲说还休的情思






几千年来
中国古人建造古桥的技术
一直在不断地提高
从最初的浮桥、木桥
再到后来的石桥、拱桥
难度越来越大
质量却越来越好
从最初在小河小溪上建桥
到之后的
于大河大江上建桥
一座桥的给人艺术感、美感
却始终有增无减






一座桥
为了能够周围环境相融
形式也花样百出
但始终未变的
是建造者
葆有的那份匠心
是过桥者踏上一座桥时的
那份心安
是远远望去
对一座桥美如画的惊叹
一座桥
始终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






在很多人的记忆深处
也总是横亘着
一座静默的老桥
似乎这一座老桥从你出生时
就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
童年的你
和小伙伴在上面奔跑、玩耍
青年的你
在桥上父母的目送下
去遥远城市求学、打拼
等到老了
你又从外面回来
只是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唯有那一座老桥
和年少时一样
长满青苔,沉默不语







一条峡谷因为有了一座桥
而可以连接
两山的景色
一条河因为有了一座桥
也不再有
永久相隔的此岸和彼岸
一桥枕清梦
人间世日长
一座古桥就这样静静伫立着
渐渐成为这世间
一道低调、却靓丽的景色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33
金币
334939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千年古桥,落影成诗!”这一表述充满意境,既体现了古桥的历史厚重感,也展现了其与自然、人文交融的美学价值。以下从文学意象和文化内涵两方面结合搜索结果展开:

一、古桥的文学意象:诗中的“落影”与情思
古桥作为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常承载离愁、怀古、自然之美等主题。搜索结果中收录了多首与桥相关的古诗词,例如:

《题情尽桥》(雍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借桥名“情尽”抒发离别的缠绵情思,将桥与人间情感紧密相连。
《枫桥夜泊》(孙华孙):
“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
以枫桥夜景烘托旅人愁绪,桥的“落影”与月色、江枫共同构成凄美的画面。
《洛桥晚望》(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冬日洛桥的清冷之景,桥影与冰雪、月光交融,展现古桥在不同时节的诗意姿态。
这些诗句中的“桥”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情感的寄托与自然美的载体,呼应了“落影成诗”的意境。

二、古桥的文化内涵:千年守望与智慧结晶
古桥的“千年”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凝结着古人的建造智慧与精神风骨: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搜索结果提到,“几千年来中国古人建造古桥的技术一直在不断地提高,一座桥的艺术感、美感,是过桥者踏上时对其美如画的惊叹”1。古桥以其结构精巧(如石拱、梁架)与环境和谐共生,形成“低调却靓丽的景色”。
历史与精神的象征:
如福建洛阳桥(北宋蔡襄主持修建),历经千年岁月洗礼,“连通南北,一如蔡襄廉洁勤政、忠国惠民的风骨”。古桥的“落影”不仅是物理投影,更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奋斗与守望。
三、总结:“落影成诗”的现代共鸣
从古至今,古桥始终以其静默的姿态融入自然与人文景观:“一条峡谷因为有了一座桥,一条河因为有了一座桥,一桥枕清梦,静静伫立着”。无论是诗词中的意象,还是现实中的古迹,“千年古桥,落影成诗”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引发人们对历史、自然与美的深层思考。

若需进一步探讨某座具体古桥(如赵州桥、卢沟桥等)或相关诗词解析,可补充说明!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