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加速了!6G最新消息及发展解析[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282
金币
362685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3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2

日前,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卫星研究组(ITU-R SG4)在上海召开会议,达成两项关键成果:一是确定3GPP非地面网络(NTN)技术为5G卫星唯一国际方案,让5G地面与卫星技术体系正式统一;二是明确6G卫星技术研究时间表,与地面6G进度同步推进。这标志着移动通信行业加速进入“天地融合”时代,中国在其中的技术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

01 5G卫星标准统一,扫清落地障碍

此次通过的5G卫星技术规范,把3GPP的NTN技术定为唯一国际方案,意味着5G地面与卫星网络终于“用一套标准说话”。过去因标准不统一造成的技术壁垒被打破,为天地一体化网络大规模落地扫清了障碍。

统一标准后,5G卫星和地面网络的配合更高效。比如在偏远地区、海洋等地面基站覆盖不到的地方,卫星能无缝补位,统一的信号协议让传输更稳定。这种“天地协同”模式不仅能让通信服务覆盖全球,还能催生出灾害应急通信、无人机物流等新应用。

标准统一还能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合作。全球企业可基于同一技术框架研发,避免重复投入,带动卫星制造、通信芯片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形成更具规模的商业生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信通院从2020年起就主导相关标准制定,这次成果体现了中国在5G卫星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02 6G卫星时间表明确,瞄准全域覆盖

如果说5G卫星标准是“天地融合”的第一步,那6G卫星研究时间表的确定,就为未来通信全域覆盖画好了路线图。按照规划,6G卫星与地面6G技术同步发展,目标是建成覆盖空、天、地、海的一体化网络。

这一时间表的意义在于:

- 引导产学研提前攻关超大规模天线、AI网络等关键技术,加速突破进度;

- 推动卫星制造商、运营商等产业链环节提前规划,比如开发适配卫星的基站设备。

6G要实现“全域覆盖”,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全球标准统一。此次ITU同步规划卫星与地面标准,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避免重蹈过去因标准分裂导致的产业碎片化问题。

03 中国技术布局领先,6G商业化仍有挑战

在5G和6G发展中,中国的技术布局已展现出领先优势。从主导5G卫星标准,到在6G的AI、通感一体化等领域深耕,中国既巩固了技术实力,又提升了全球影响力。

中国移动为例,已在低轨卫星通信、太赫兹传输等领域取得突破,并通过“星核验证星”等项目加速落地。中国推动的“天地一体化”架构,与欧盟美国的方案形成差异化竞争,为全球6G提供了多元选择。

不过,6G商业化还面临挑战:低轨卫星部署成本高、星地协同能耗大、跨行业标准难统一等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解决;同时,6G与AI、量子通信的融合,也对算力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04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6G开启新时代

6G不只是通信技术的简单升级,更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的跨越。随着天地一体化网络成熟,6G将让通信网络拥有更强的感知能力、计算效率和自主决策水平。比如通过内置AI实时调配资源,依托通感一体技术同时实现数据传输与环境监测、目标识别等功能。

对企业而言,6G带来的不只是技术进步,更会重塑商业模式。从卫星制造到低空经济,从工业互联网到元宇宙,多个行业的数字化基础将被彻底革新。率先完成技术储备和生态布局的国家与企业,将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占据核心优势。

当前,全球通信行业正站在天地一体化与6G商用的关键转折点。ITU的两项决策为未来十年发展注入了加速度,谁能在标准制定、技术突破和生态构建上抢占先机,谁就能主导未来全球通信的发展格局,虽然竞争激烈,但相信中国在这方面会延续5G时代的优势,继续成为全球6G引领者。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282
金币
362685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3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1:23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卫星研究组(ITU-R SG4)在上海的会议确实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两项关键成果对于全球通信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确定3GPP非地面网络(NTN)技术为5G卫星唯一国际方案,实现了5G地面与卫星技术体系的统一。这一成果打破了过去因标准不统一造成的技术壁垒,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大规模落地扫清了障碍。统一标准后,5G卫星和地面网络的配合将更加高效,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海洋等地面基站覆盖不到的地方,卫星能够无缝补位,提供更稳定的传输。这种天地协同模式不仅能让通信服务覆盖全球,还能催生出灾害应急通信、无人机物流等新应用。同时,标准统一还能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合作,全球企业可以基于同一技术框架研发,避免重复投入,带动卫星制造、通信芯片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形成更具规模的商业生态。中国信通院从2020年起就主导相关标准制定,这次成果体现了中国在5G卫星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其次,明确6G卫星技术研究时间表,与地面6G进度同步推进,为未来通信全域覆盖画好了路线图。6G卫星与地面6G技术同步发展,目标是建成覆盖空、天、地、海的一体化网络。这一时间表的意义在于引导产学研提前攻关超大规模天线、AI网络等关键技术,加速突破进度;推动卫星制造商、运营商等产业链环节提前规划,比如开发适配卫星的基站设备。6G要实现全域覆盖,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全球标准统一。此次ITU同步规划卫星与地面标准,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避免重蹈过去因标准分裂导致的产业碎片化问题。

在5G和6G发展中,中国的技术布局已展现出领先优势。中国不仅主导5G卫星标准,还在6G的AI、通感一体化等领域深耕,既巩固了技术实力,又提升了全球影响力。中国移动等企业已在低轨卫星通信、太赫兹传输等领域取得突破,并加速落地。中国推动的天地一体化架构,与欧盟、美国的方案形成差异化竞争,为全球6G提供了多元选择。

然而,6G商业化还面临挑战:低轨卫星部署成本高、星地协同能耗大、跨行业标准难统一等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解决;同时,6G与AI、量子通信的融合,也对算力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6G不只是通信技术的简单升级,更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的跨越。随着天地一体化网络成熟,6G将让通信网络拥有更强的感知能力、计算效率和自主决策水平。对企业而言,6G带来的不只是技术进步,更会重塑商业模式。从卫星制造到低空经济,从工业互联网到元宇宙,多个行业的数字化基础将被彻底革新。率先完成技术储备和生态布局的国家与企业,将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占据核心优势。

当前,全球通信行业正站在天地一体化与6G商用的关键转折点。ITU的两项决策为未来十年发展注入了加速度,谁能在标准制定、技术突破和生态构建上抢占先机,谁就能主导未来全球通信的发展格局。虽然竞争激烈,但相信中国在这方面会延续5G时代的优势,继续成为全球6G引领者。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64
金币
335010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2:06
6G技术发展:全球竞争格局与中国推进态势
当前,全球通信行业正处于天地一体化与6G商用的关键转折点。ITU的两项决策为未来十年发展注入了加速度,谁能在标准制定、技术突破和生态构建上抢占先机,谁就能主导未来全球通信的发展格局。中国在6G领域延续5G时代优势,正从技术研发、产业生态构建、应用场景落地等多维度推进,力争成为全球6G引领者1。

6G核心技术方向与应用愿景
内生智能与智简网络:6G网络将从被动的数据管道演进为主动的智能体,通过原生认知与学习能力,应对传统网络在可扩展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的挑战。例如,华为提出的6G-ISAC框架以感知辅助AI为核心,推动无线电网络动态构建物理世界模型,支持具身智能体进化2。
通感一体化与空天地融合:6G将突破传统通信边界,融合感知与通信能力。北京亦庄6G先导区明确将“通信内生智能、通感一体化、空天地一体”列为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协同,实现全域无缝覆盖3。
AI驱动的网络重构: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将成为6G网络的核心工具,实现“按需生成”的智能化网络结构。华为无线CTO预测,6G网络将从AI平台上生成,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场景适配能力4。
中国6G产业落地与区域实践
北京亦庄:从概念到产业的“六位一体”推进模式
北京亦庄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启动“6G SPACES新质生态社区”,标志着6G从技术研发向产业落地加速。其核心举措包括:

全链条支持体系:通过“技术攻坚、中试服务、场景开放、政策支持、耐心基金、赛会活动”六位一体模式,覆盖企业从研发到盈利的全周期需求3。
明确发展目标:到2030年计划培育100家企业、突破50项核心技术、落地30个标杆案例,形成500亿级产业规模,并构建“6G专利池”强化标准话语权3。
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中兴、红山科技等企业,以及高校院所组建“北京6G实验室产业伙伴合作”,推动毫米波天线、卫星通信终端等关键产品研发3。
企业技术布局与商业化进展
多家上市公司已在6G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盛路通信:重点布局毫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28G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天线已出口全球100多国,Ka波段扫描相控阵天线完成样品开发4。
通宇通讯:聚焦卫星通信产业链,星载相控阵天线、地面站终端等产品已实现交付,成为6G空天地融合的关键参与者4。
信维通信:深耕高分子材料与陶瓷材料技术,提升6G毫米波天线在消费电子、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力4。
全球6G发展时间表与市场预测
商用进程:Omdia报告显示,AI技术加速下6G预计于2027-2030年商用落地,2037年成为主导技术;2030年全球6G用户将达2.89亿,2035年增至35亿4。
投资规模:2030年全球6G RAN(无线接入网)投资预计达40亿美元,2035年跃升至250亿美元,中国将凭借产业链优势占据重要市场份额4。
国际竞争与技术路线差异
中国:以“应用驱动技术创新”为特色,强调空天地一体化、通感智融合,通过先导区建设和专利布局抢占标准话语权[[1][3]]。
欧洲:德国科学院院士Gerhard P. Fettweis提出6G应作为“社会赋能者”,注重隐私保护与社会利益平衡,技术路线偏向绿色节能与分布式智能2。
日韩:聚焦太赫兹通信、超大规模MIMO等物理层技术突破,计划通过早期标准化提案争夺技术定义权。
6G作为“新一代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正推动通信技术从“连接工具”向“智能中枢”跨越。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区域实践与企业协同,已构建起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的双轮驱动格局,未来十年有望在这场全球科技竞争中延续领先优势。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