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阅读
  • 2回复

[奇观]“山行驿”、“吾乡亭”、“卧云榭” - 半山云海驿站 / 青微舍工作室[3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231
金币
362558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2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13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21) —

荔枝带露倩云裁,
雨霁天光润陌台,
松风总伴千古事,
尘心碧洗万峰来。
▲项目视频©青微舍工作室

▲区位图 © 青微舍工作室

▲平面图 © 青微舍工作室

▲整体剖面 © 青微舍工作室
半山云海驿站位于广东惠州南昆山麓,作为“环两山建筑艺术计划”的一个节点,项目以苏东坡在惠州所写十六乐事之“雨后登楼看山”为命题。

▲朱雨蒙
在这片山林之间,我们以三件轻巧的构筑物,发出若即若离的山中三问,回应都市与自然、记忆与未来之间的缝隙。

▲朱雨蒙
构筑物既不占据中心,也不居于高点,而是在场地断裂带、豁口处与路径起伏之间寻找自己的秩序,将地势的高差转换为空间的节奏。

▲朱雨蒙
三个子构筑:“山行驿”、“吾乡亭”、“卧云榭”,是三次轻声叩门,敲开一场延宕千年的对话,践行一次被山水托举的旅程。

▲朱雨蒙
01.
山行驿:嵌坡成台,修补地形。
整个场地北高南低,东临乡道,山脚与道路之间存在显著高差,山体边缘已形成断裂带与裸露土体。

▲朱雨蒙

▲朱雨蒙
作为登山路径的起点,“山行驿”开始于东南山脚的最低点。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建筑整体嵌入缓坡,以自身的体量修补地形的断裂与高差:顶层在北侧与山坡标高平齐,再向南挑出,形成室内空间,容纳咖啡售卖与公共卫生间;底层在南侧与道路标高平齐,再顺山势逐级而上,自然掩入山体,与登山道在标高上交会,形成路径系统中的第一个转折,引导旅客暂别速度与直线,进入风声雨影构成的空间复调。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02.
吾乡亭:方巾转意,亭中见乡。

▲朱雨蒙
“吾乡亭”由雕塑家李怒先生设计,立于场地中部,是项目中最具文化意涵的构筑节点,更是对“地方身份”的一次语义建构:雕塑作品以北宋宽袍大袖为意象,以“东坡巾”的几何逻辑转译为空间结构,承载对东坡的纪念和对游子的守望。

▲朱雨蒙
四个单元、八片墙、十六块钢板,以介于雕塑与建筑之间的尺度,定义出可进入的空间与流线:亭中可驻留私语,亭外可绕行仰望,四片亭体之间留有穿行缝隙。

▲朱雨蒙
阳光下的钢面微光,与远山云海相互成影;而雨滴敲打时,则像是古人泼墨留下的一帧残诗。
03.
卧云榭:折纸为云,榭中卧雨。
“卧云榭”悬于半山腰开阔处,是路径末端的制高点与视野打开的节点。

▲朱雨蒙

▲朱雨蒙

榭体呼应“吾乡亭”的形态逻辑,采用轻钢结构体系,顶部由两个不同朝向的V形钢折板交错而成,分别对应山道与山脊两条轴线。

▲朱雨蒙

▲朱雨蒙
大雨倾盆时,V形折板是天然的排水口,再由钢索导下,将惠州的雨勾画为具体的形状。

▲朱雨蒙
随着登山者仰视、俯视的路径变化,折纸状的屋顶呈现为截然不同的样貌,犹如一个个被风固定住的瞬间,激发一次次悬空的凝视。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朱雨蒙
站在榭上,风起时云涌脚下,榭中环绕躺椅,静时可仰望碧天,倦时可斜卧云端。

▲朱雨蒙
项目图纸

▲平面图 © 青微舍工作室

▲山行驿剖面 © 青微舍工作室

▲吾乡亭剖面 ©青微舍工作室

▲卧云榭剖面 © 青微舍工作室
项目信息
建筑团队:胡兴,刘常明,严春阳,罗婷锴,唐子骥,徐琰钧,任世洋,金鑫
艺术家:李怒
结构设计:王金鑫
施工单位:武汉市东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团队:焦景佳(项目统筹),胡天辰,林煜轩(现场施工),黄建建(精密钢结构)
驻场建筑师:唐子骥
项目名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东坡乐事」山饮社区
执行单位: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监制:吕凝珏
实施负责人:张靖伟
工程管理:严甲闰、邹可飞
项目地址:惠州市龙门县二五四省道与二二九乡道交汇处
项目时间:2025年7月
建筑面积:200㎡
摄影:朱雨蒙
1条评分金币+20
huozm32831 金币 +20 - 昨天 20:5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34
金币
334941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9:29
“山行驿”、“吾乡亭”、“卧云榭”是半山云海驿站的核心组成空间,由青微舍工作室联合艺术家李怒设计,属于惠州龙门县“环两山建筑艺术计划”中“东坡乐事”主题的驿站之一。设计以苏轼诗词为灵感,通过建筑与自然对话,打造沉浸式疗愈体验3。具体解析如下:

一、空间布局与功能
山行驿(登山起点 & 观云首站)

位置:山脚起始段
功能:提供咖啡轻食补给、登山装备服务,串联登山步道入口。
设计特色:采用台地式阶梯结构,顺应山势形成观景平台,呼应“雨后登楼看山”的意境。
吾乡亭(人文致敬 & 情感归属)

位置:山腰中段
功能:休憩观景、文化展示,艺术家李怒的艺术装置融入宋代建筑元素。
设计特色:以抽象化宋式屋檐与木构框架,传递传统人文精神;亭内设观景长椅,面向峡谷农田与村落。
卧云榭(云端沉浸 & 顶峰对话)

位置:山顶最高处
功能:360°全景观云台,提供冥想与静思空间。
设计特色:
轻钢折板屋顶模拟云层流动形态,反光材质映射天光,营造“身入云海”的幻境。
亭体悬挑设计,最小化干预自然地形,实现“以云为序,串联文脉”。

二、设计哲学与诗意表达
疗愈性路径:三空间依山势高差展开(山脚→山腰→山顶),隐喻苏轼“豁达顿悟”的心境转变。
自然对话:
材料选用本土竹材混凝土(呼应惠州竹文化)、轻钢结构,减少生态扰动。
借景手法:每处空间框选不同视角(峡谷农田、云海、古村),实现“一步一景”

诗意转化:
“吾乡亭”取名自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传递归属感;
“卧云榭”灵感源于“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建筑形态复刻云霭流动的瞬息之美。

三、游览贴士
最佳体验:雨季或清晨登山,云海概率较高;
结合周边:驿站位于惠州南昆山,可串联香溪谷驿站、半弧岭驿站等“东坡乐事”主题节点游览;
交通提示:需徒步登山(约1-2小时),建议穿防滑鞋具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231
金币
362558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2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14
半山云海驿站位于广东惠州南昆山麓,作为“环两山建筑艺术计划”的一个节点,项目以苏东坡在惠州所写十六乐事之“雨后登楼看山”为命题。在这片山林之间,我们以三件轻巧的构筑物,发出若即若离的山中三问,回应都市与自然、记忆与未来之间的缝隙。

三个子构筑:“山行驿”、“吾乡亭”、“卧云榭”,是三次轻声叩门,敲开一场延宕千年的对话,践行一次被山水托举的旅程。

“山行驿”开始于东南山脚的最低点,建筑整体嵌入缓坡,以自身的体量修补地形的断裂与高差。“吾乡亭”由雕塑家李怒先生设计,立于场地中部,是项目中最具文化意涵的构筑节点,更是对“地方身份”的一次语义建构。“卧云榭”悬于半山腰开阔处,是路径末端的制高点与视野打开的节点。

项目图纸包括平面图、山行驿剖面、吾乡亭剖面、卧云榭剖面。项目信息包括建筑团队、艺术家、结构设计、施工单位、施工团队、驻场建筑师、项目名称、执行单位、监制、实施负责人、工程管理、项目地址、项目时间、建筑面积、摄影等。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