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香港买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拥有一套自己心仪的小窝了。
一位叫Sarah的香港女生,在家里的帮助下,买下了一套实用面积不足35㎡的房子。
别看面积不大,在香港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这么个家那已经算是“人生赢家”了。
这套房子原先是标准的一室一厅格局,整个空间可以说相当“毛坯”,除了进门处的厨房和卫生间,几乎没有多余的隔断。
更让人头疼的,厨卫位置尴尬,采光差,空间利用率更是低到让人头疼,这样的开放式格局,如果未来一家几口住在一起,隐私和舒适度肯定会大打折扣。
于是在设计师的帮助下,这个小家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改造,总共花费了41万港币,折合人民币大约34万元。
改造前的户型,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除了厨卫,整个室内几乎没有分隔。
生活动线混乱,而且厨房和卫生间位置不理想,采光和通风都成了大问题。
设计师接手后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给出的改造方案精准又大胆。
在有限的空间里,硬生生“挤”出了两间独立的卧室。
特别是新增的次卧,不仅能作为客房,还能兼作书房。
未来摇身一变就是儿童房,弹性十足。
厨房和卫生间的位置来了个大互换,这一招解决了开门见厕的尴尬。
还通过墙体内缩,为开放式厨房争取到了更好的采光和更宽敞的操作空间。
最后改造后的客厅和餐厅空间变得方正完整,功能分区清晰。
作为家里的“门面”,客餐厅区域设计得既简约又高效。
一体化的布局让空间显得更加开阔,丝毫没有小户型的压抑感。
客厅一侧,一面巨大的窗户将室外充足的光线毫无保留地引入室内。
让整个空间显得通透明亮,通风条件也无可挑剔。
一张双人位的沙发搭配一面简单的电视墙,就满足了客厅的核心功能。
餐厅区域紧挨着客厅,为了节省空间,餐桌的设计小心思满满。
一侧桌面可以折叠,平时收起来不占地方。
餐桌旁还立着一个顶天立地的通顶柜,碗碟餐具,各种杂物都能被尽数收纳。
厨房和卫生间在这次改造中经历了乾坤大挪移。
通过位置互换,这两个本该是功能单一的区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原本挤在角落,采光不足的厨房,现在以开放式的姿态和客厅相连。
不仅光线充足,操作起来也更加顺手。
厨房整体设计以黑白灰为主调简洁大方,墙面铺贴的灰色云石纹瓷砖,又增添了几分精致感。
厨房台面下的一个抽拉式台面设计,拓展出额外的备餐区。
而卫生间利用不到3平方米的空间,巧妙地整合了洗手池,马桶和淋浴区。
虽然紧凑但布局合理,互不干扰,完全满足了日常所需。
通过这样的空间优化,告别了原先的开门见厕的窘境,让整个家的实用性大幅提升。
次卧不仅仅证明改造后房子多了一个房间,还把集书房,客房,未来儿童房合为一体。
为了最大化节省空间,次卧的房门特别采用了黑色铁艺轨道搭配白色门板的谷仓门。
室内色彩搭配柔和温馨,浅色木纹地板搭配床头区域的大地色系绿色乳胶漆,营造出一种舒适宁静的氛围。
灯光设计也别具一格,除了主灯,还有壁灯和藏在书柜底部,床头部位的LED氛围灯。
次卧内床以外的区域,被L型的一体式通顶衣柜和书桌完美填充。
整个次卧都用地台垫高,地台下方藏着巨大的储物空间。
L形的折叠窗带来了充足的采光和通风,还能在打开时把次卧和客餐厅区域连接起来。
这套35㎡小家从最初的平淡无奇,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改造,变成一个兼具颜值和实用性的温馨小窝。
41万港币的改造成本,折合人民币约34万元,在香港的高物价和人工费背景下,实属不菲。
但从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这份“豪装”可以说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