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阅读
  • 2回复

[奇观]中式 · 古亭之美   1  [3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64
金币
335010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09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21) —

古亭,有顶无墙。在古代的时候是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休憩的小型建筑。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



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很多文人在羁旅途中或者与他人道别的时候,都喜欢在古亭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
李白的《菩萨蛮》中写道: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古亭从一种实用性的建筑被诗人赋予了悲伤色彩,后来成为了一种表达伤感的象征性建筑。





另外,古亭的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又多建在风景胜地和园林之中,因而还具有“临观之美”。
所谓“无亭不成园”,“无亭不成景”,用古亭来点缀园林景观,每每令人为之惊叹。



















中国四大名亭
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被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醉翁亭
位于安徽滁县琅琊山中,琅砑寺僧智仙建造,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太守,自称“醉翁”,此亭遂为“醉翁亭”。




陶然亭
位于北京右安门东北的先农坛,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所建,现辟为陶然亭公园。



爱晚亭
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半山腰清风峡口上,清代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建造。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古枫参天。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倡建。后据湖广总督毕沅之意,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将亭改名为爱晚亭。原为木结构,同治初(1862-1870)改为砖砌。该亭古朴典雅,平面正方形,边长6.23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1952年毛泽 东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之约而题。



湖心亭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心的小岛上,又叫振鹭亭,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万历年间重建改称湖心亭。



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主观的情绪融入到筑亭造景之中,创造出借景生情的艺术情境。
因而,古亭不仅在空间形象上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意境创造上更是臻于完美的境地。






















[ 此帖被姜谷粉丝在2025-08-20 07:1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20
huozm32831 金币 +20 - 昨天 20:5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250
金币
362600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8:27
中国古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古亭,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亭通常指的是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它们在古代多设在路旁,作为供旅客休憩的公房。《释名》中提到的“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亭子的实用功能和人文意义。

古亭的历史与文化象征

古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它们主要作为军事瞭望台和交通要道的标志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亭子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不仅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场所,还演变成为园林景观中的点睛之笔。李白在《菩萨蛮》中的名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以及欧阳修被贬滁州后所建的醉翁亭,都是古亭文化内涵的生动体现。

古亭的艺术造型与园林布局

古亭的造型丰富多样,有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等多种形式。它们的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如竹、石、树皮、木等。在园林设计中,亭子的布置往往能够起到盘活整个园林空间的作用,使景观艺术效果更加突出。例如,杭州西湖中心的小岛上的湖心亭,又名振鹭亭,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万历年间重建改称湖心亭,便是园林中亭子艺术布局的典范。

中国四大名亭

中国四大名亭分别为安徽滁县的醉翁亭、北京先农坛的陶然亭、湖南长沙的爱晚亭和浙江杭州的湖心亭。这些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和历史积淀。例如,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古枫参天,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再现。

古亭的意境创造与艺术感染力

古亭的设计和建造往往融入了文人雅士的主观情绪,创造出借景生情的艺术情境。无论是亭子的造型、位置选择还是命名,都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因此,古亭不仅在空间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在意境创造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这种通过亭子来表达情感、寄托思想的艺术手法,使得古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64
金币
335010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20:13
中式古亭的历史渊源与功能演变
中式古亭的历史可追溯至周代,最初作为供行人休息的路旁公房,具有明确的实用功能,即“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汉代以前的亭子多为驿亭,形体较为高大。魏晋以后,古亭的功能逐渐拓展,除了休憩外,开始成为供人游赏的景观建筑,兼具“赏景”与“点景”的双重角色,体现出从实用向审美与文化象征的转变。

中式古亭的建筑美学特征
造型与结构之美
古亭以“有顶无墙”为显著特征,造型丰富多样,平面形式包括方亭、六角亭、八角亭、扇形亭、圆形亭等,屋顶则有攒尖顶、歇山顶等类别,单檐与重檐设计并存。其开敞性结构使其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玲珑多姿的形态常成为园林中的视觉焦点,故有“园林之眼”的美誉。例如,苏州狮子林的扇子亭以扇形平面展现精巧布局,而湖心亭的圆形攒尖顶则与水景形成和谐呼应。

文化象征与意境之美
古亭的文化内涵在诗词中得到升华。李白《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的名句,赋予古亭离别伤感的象征意义,使其从实用建筑转化为情感载体。此外,古亭多建于风景胜地与园林之中,通过“临观之美”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结合,如“无亭不成园,无亭不成景”所描述,其点缀作用能极大提升园林的艺术感染力。

中式古亭的经典案例与现代演绎
历史名亭的文化价值
中国四大名亭——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是古亭文化的典型代表。以爱晚亭为例,其原为木结构,后改为砖砌,平面正方形,重檐四披,攒尖宝顶,翼角高翘,覆绿色琉璃瓦,毛泽 东题写的“爱晚亭”匾额更赋予其深厚的历史意义。

现代新中式凉亭的创新发展
当代铝合金新中式凉亭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材质与设计理念。铝合金材质具有耐腐蚀性强、维护成本低、可塑性高等优势,可实现复杂造型,同时符合绿色环保需求。新中式风格通过简约设计与传统元素的结合,如模块化结构、个性化定制(颜色、装饰、灯光等),使古亭在现代庭院中焕发新生,兼具实用性与文化传承价值。

中式古亭的美学影响与人文意义
古亭不仅是建筑形式的体现,更是中式美学“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理念的载体。在古典园林中,古亭常作为游览路线的节点或视觉高潮,引导游人停顿赏景,如“蜿蜒起伏的长廊是奏动的韵律,而古亭便是乐曲中的重音节”。人们立于亭中,可赏清风明月、近水远山,实现“天人合一”的审美体验,体现了中式文化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关系的追求。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5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