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6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脑机接口技术新突破:科学家首次解码“内心言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64
金币
335010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16) —
财联社8月15日电,只需在脑海中想象说话,就能进行交流?科学家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一项重要突破,他们首次识别并解码了与“内心言语”——人们脑海中的无声独白相关的大脑活动,解码准确率高达74%。这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主导的开创性研究14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为帮助严重言语障碍患者重建自然交流能力开辟了全新路径。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64
金币
335010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15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内心言语”解码:无需肌肉参与的沟通新突破
2025年8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在《细胞》期刊发表的研究中,首次成功识别并解码了与“内心言语”相关的大脑活动,即无需肌肉参与的纯意念默想,解码准确率达到74%235。这一突破改变了传统脑机接口依赖发声神经信号或眼球运动的局限,为失语者等群体提供了更自然的沟通可能14。

技术核心突破与创新机制
解码“内心言语”的关键进展
研究团队通过捕捉大脑思维活动时产生的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无声独白”意图,无需用户尝试发声或移动身体14。相比此前依赖肌肉运动的技术,该方法更接近人类自然的思维习惯,显著降低了沟通门槛。
高效密码控制机制
系统支持“关键词密码解锁模式”,用户默念特定短语即可激活解码功能,识别准确率超过98%14。这一设计既保障了使用灵活性,又能避免无关思维干扰,提升了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
技术分类、应用潜力与挑战
脑机接口技术分类与临床适配
技术类型    技术特点    代表应用场景
非侵入式    头皮表面电极采集信号,安全性高、易操作,但信号质量较低    日常沟通辅助、运动功能康复
侵入式    需开颅植入电极,信号精度高,但存在感染风险    重度瘫痪患者的精细动作控制
应用前景与现存挑战
核心应用方向
医疗领域:为渐冻症、中风等导致的失语者提供“意念沟通”能力,恢复其与外界的交流渠道17。
未来扩展:随着传感器和算法升级,有望实现“日常对话级”流畅意念交流,甚至拓展至教育、娱乐等非医疗场景14。
待突破瓶颈
技术局限:当前74%的解码准确率仍需提升,且对复杂语句的处理能力不足14。
基础研究限制:人类大脑约有800-1000亿个神经元,现有技术单次最多记录1000个神经元活动,大规模神经信号解码仍任重道远1。
市场规模与全球技术竞争动态
市场增长潜力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23.5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的108.9亿美元,复合增速17%;中国市场规模2040年或将突破1200亿元,增速达26%1。
国际技术竞赛
美国Neuralink等企业已提出“2028年实现全脑接口”目标,计划将电极通道数从数千级提升至数万级,进一步推动信号采集精度和数据处理能力的突破1。
技术意义与未来展望
此项突破标志着脑机接口从“运动依赖”向“纯意念驱动”迈进,为实现“大脑直接对话外部世界”奠定了基础。尽管目前技术尚未成熟,但它为解决人类沟通障碍提供了全新范式,也为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新路径145。未来,随着生物相容性材料、AI算法的进步,脑机接口有望成为连接人类思维与数字世界的核心枢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282
金币
362667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3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8-15
脑机接口技术新突破:解码内心言语

财联社8月15日电,科学家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首次识别并解码了与“内心言语”——人们脑海中的无声独白相关的大脑活动,解码准确率高达74%。这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主导的开创性研究14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为帮助严重言语障碍患者重建自然交流能力开辟了全新路径。

研究背景与方法

长期以来,脑机接口(BCI)被视为连接大脑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此前的技术主要依赖解码用户尝试发声时产生的神经信号,或将眼球运动转化为文字。但前者对肌肉控制要求高,过程让人疲惫,而后者的转化速度缓慢。为了追求更高效、更轻松的沟通方式,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内心言语,即无需任何肌肉参与、仅在脑海中进行的默想说话。

研究团队为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或脑干中风而导致严重瘫痪的参与者植入了大脑运动皮层(负责语言的区域)微电极。结果发现,尝试说话和想象说话会激活大脑中重叠的区域,并产生相似的神经活动模式,但内心言语的信号强度通常较弱。

研究成果

在概念验证中,该脑机接口系统能从包含多达12.5万个单词的庞大词汇库中解码想象中的句子,准确率达74%,甚至能捕捉到用户为完成计算任务而在心中默念的数字。

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不仅为严重言语障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机接口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1. 医疗领域:对于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脑干中风等疾病丧失语言能力的患者,这项技术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 教育与培训: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和培训方式,特别是在语言学习和特殊技能培训方面。
3. 人机交互: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实现更加自然和直观的人机交互方式。

伦理与隐私问题

尽管这项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伦理道德和社会接受度的挑战。例如,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防止未经授权的内心言语被解码和利用。研究团队已经演示了一种密码控制机制,使得系统可以被训练为暂时忽略内心言语,转为关键词密码解锁模式。用户只需在脑中默念特定短语,系统便能以超过98%的准确率识别并启动解码功能。

结论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成果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传感器和算法的进步,未来更先进的设备有望实现如日常对话般流畅的意念交流。这不仅将改变许多患者的生活,也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