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立秋后要多吃,对肺特别好的3种食物,养肺润肺,好身体[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3114
金币
16548
道行
38009
原创
2372
奖券
4885
斑龄
135
道券
1114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419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8-22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13) —



立秋一过,进入末伏,加上武汉连续下了3天大雨,这早晚的天气总算是变得凉爽起来。不过,三伏天还没有过完,秋老虎也在蓄势待发,这高温的日子还得有几天。随着天气早晚转凉,这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悄悄发生一些变化。

早上起床时,嗓子时不时发痒,鼻子也觉得干巴巴的。这其实都是身体在提醒你,秋天到了,该好好养养肺啦!



秋天的气候又干又燥,空气中的水分少。肺得不到滋润,各种各样的毛病就会找上门来,像平常见的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这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天就特别容易发生。而且,肺功能要是不好,还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动不动就生病。立秋后养肺,那可是养生的头等大事!

说到养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从饮食入手。今天就给大家介绍3种立秋后一定要多吃的养肺食物,坚持吃,好处多得数都数不清!

一、梨:天然的润肺水果

梨除了好吃、水分足,它的营养价值也高得很。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不仅能给我们的身体补充能量,还对我们的肺有着大大的好处,具有生津、润燥、清热、止咳、化痰的功效。能帮我们赶走肺里的燥热和火气,让我们的呼吸变得顺畅起来。当你感觉嗓子干痒、咳嗽有痰的时候,吃个梨,立马就能感觉舒服很多。



生吃:这是最简单的吃法了。把梨洗干净,直接咬着吃,清脆爽口,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梨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不过,生梨性凉,脾胃虚寒的人可不能多吃。

秋梨膏:秋梨膏可是个好东西,它是用梨经过长时间熬制而成的,浓缩了梨的精华。制作秋梨膏稍微有点麻烦,需要准备大量的梨,把它们榨汁,然后加入冰糖、蜂蜜、红枣、枸杞等食材,慢慢熬煮,直到梨汁变得浓稠,像糖浆一样。秋梨膏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温水冲开喝,对于缓解咳嗽、咽干口燥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二、百合:润肺清心

百合可是润肺的上品。它对于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而且,百合还能清心安神,当你因为秋燥而心烦失眠的时候,吃点百合,就能让你的心情平静下来,睡个好觉。



百合炒西芹:

这是一道清爽可口的素菜。把百合掰成小瓣,西芹切成小段,先把西芹放到开水里焯一下,捞出备用。然后在锅里倒上适量的油,油热后,把百合和西芹放进去一起翻炒,加入适量的盐和鸡精调味,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百合炒西芹不仅口感清脆,而且还能滋阴润肺、清热解毒。



三、银耳:平价的“润肺燕窝”

银耳,又被称为“平民燕窝”,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让银耳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把银耳和雪梨搭配在一起,养肺的效果加倍。



银耳雪梨汤:

先把银耳泡发,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然后把银耳、雪梨、冰糖一起放到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炖到雪梨变得软烂,银耳变得浓稠,一碗美味的银耳雪梨汤就做好了。这道汤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清热生津,特别适合秋天干燥的时候喝。



立秋后是养肺的黄金时期,大家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吃梨、百合、银耳这三种对肺特别好的食物,好好呵护我们的肺。只有肺健康了,我们才能在这个秋天里健健康康、舒舒服服地生活。还等什么呢?赶紧行动起来吧!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08-1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282
金币
362667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3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13
立秋之后,虽然正式进入秋季,但“三伏天”尚未结束,天气依然存在“秋老虎”的高温风险,尤其是在武汉这种典型的“火炉城市”。此时气温波动大,早晚凉、中午热,昼夜温差明显,人体在这样的气候交替期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和潜在的健康挑战。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此时人体可能出现的变化:

---

一、体温调节系统的应激反应增强

立秋后虽有降温趋势,但三伏天余热未尽,人体仍需应对高温带来的压力。此时皮肤出汗增多,以帮助散热,但早晚温度下降又会使毛孔收缩,容易导致“寒热交杂”。这种温差变化易使体温调节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或体质虚弱者,更易出现感冒、发热等不适。

---

二、脾胃功能减弱,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中医认为,夏末秋初是“长夏”之时,湿气重,湿热交加容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此时人体食欲可能下降,容易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同时,因天气潮湿,食物易腐败,若饮食不注意卫生,还可能引发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

三、呼吸道系统易受影响,感冒风险上升

昼夜温差大是立秋后最显著的气候特征之一。白天炎热,人体会出汗散热,而早晚气温骤降,若穿衣不当,容易受凉,导致呼吸道黏膜收缩、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感冒、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空气湿度较大,病毒、细菌繁殖活跃,也增加了感染风险。

---

四、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

高温与凉热交替对心血管系统也是一种挑战。白天高温会加速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加心脏负荷;而夜间温度下降又可能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而言,这种气候变化易诱发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梗等严重问题。

---

五、情绪波动与睡眠质量变化

气温的不稳定也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情绪状态。部分人可能出现烦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情况。此外,由于气温变化大,尤其是在夜间,影响入睡质量,导致多梦、易醒、睡眠浅等问题,长期睡眠不佳还可能影响免疫力和身体恢复。

---

建议与调理策略:

1. 穿衣注意“洋葱式”搭配:早晚加衣,中午减衣,避免忽冷忽热。
2. 饮食宜清淡、祛湿:多吃健脾祛湿食物如薏仁、山药、绿豆等,少吃油腻辛辣。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湿气积聚,降低细菌滋生风险。
4. 保持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锻炼,提升免疫力。
5. 调整作息,保证睡眠:顺应“早卧早起”的秋季养生节奏。

---

总之,立秋虽标志着季节的转换,但武汉地区仍处于“暑未尽、凉初至”的过渡阶段,人体正经历由夏入秋的适应过程。只有顺应自然节律、合理调养,才能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为秋冬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