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解析
近期,多地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其中“大力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成为重要举措。以河南省为例,其在2025年8月发布的《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将优质企业引育作为核心任务之一,体现了对细分领域创新主体的重点扶持125。
河南省培育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举措
专项资金支持政策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补助:对有效期内的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设备、软件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项目建设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25。
终端产品研发推广支持:重点扶持具身智能机器人、AI手机、AI电脑、车载终端、大模型一体机等终端产品,鼓励政府和园区搭建试产验证平台,推动小批量敏捷化试产25。
产业生态协同培育
与算力、数据等要素联动:河南省通过“算力券”机制(年发放规模5000万元)、高质量语料库补助(最高100万元/个)、应用场景标杆项目奖励(最高200万元)等政策,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算力、数据和市场落地支持,形成“算力-数据-场景-企业”协同发展生态5。
行业赋能中心建设: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对省级赋能中心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强化产学研用融合5。
国家及地方层面培育方向对比
政策层级 代表地区 核心策略 典型支持方式
国家层面 工信部统筹 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健全开源生态 强化标准引领、财税政策倾斜4
地方层面 河南省 聚焦终端产品、场景落地,资金精准补贴 设备投资补助、算力券、试产平台建设25
地方层面 柳州市 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目标引进培育核心企业100家 智能算力网络建设(2000PFlops)6
政策意义与行业影响
强化产业链细分领域优势:专精特新企业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有助于弥补产业链短板,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45。
激发创新活力:通过资金补助、场景开放、生态协同等组合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速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落地,尤其利好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型创新企业25。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将带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例如通过工业终端、行业大模型等产品赋能千行百业5。
其他地区相关政策动态
除河南省外,柳州市于2025年3月发布《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西南智谷”目标,计划到2027年引进培育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0家以上,并构建2000PFlops智能算力网络,与河南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推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6。工信部也在全国层面强调“培育人工智能优势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体现了从国家到地方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