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熟悉《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作品的读者,对里面的人物都不陌生。在这些人物中,有十四位将士常被誉为“万夫不当之勇”,这个称号足以彰显他们非凡的战斗力。然而,拥有这样响亮的称号,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实力真如名声那般强大呢?
实际上,并非所有被冠以“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都真正配得上这个称号。在这十四人中,有五位的实力其实远远达不到“万夫不当之勇”的水准,可以说是名不副实,堪称“水货”!而另外九位则实至名归,他们在当时的战场上,确实展现出了无人能敌的勇猛和实力!
或许此刻,大家最关心的便是:这五位“水货”究竟是谁?而那九位真正具备“万夫不当之勇”称号的猛将又是哪几位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名字的谜底,深入了解他们为何会获得这样的评价!
首先要说的第一位实至名归的猛将,非赵云莫属!赵云的英勇事迹早已家喻户晓,特别是他七进七出长坂坡的壮举,展现了他非凡的胆识与强大实力。彼时,赵云以“五虎上将”的威名闻名遐迩,这也足以证明他的战斗力在那个乱世无可匹敌。能在那样的乱军中独闯七次且毫发无损,谁人能敌?赵云的“万夫不当之勇”,绝非虚名,而是实打实的实力体现,他无疑是这份荣誉的首位代表!
第二位同样来自刘备阵营的猛将便是关羽。在三国群雄中,除了吕布,恐怕再无人能在实力上与关羽媲美。正因如此,曹操屡次尝试拉拢他,足见对他的忌惮和重视。关羽最令人难忘的一幕,莫过于“温酒斩华雄”——这段描写完美展示了他强大的气势与不凡实力,让天下人知道刘备身边隐藏着如此猛将。从此,世人对这三兄弟刮目相看,尤其是对关羽的威名更是尊崇备至。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塑造成真正的“万夫不当之勇”,他的实力和声望都是无可置疑的存在。
第三位是张飞。尽管张飞的名声不如关羽响亮,但他的战斗力同样强悍,绝非等闲之辈。他当年能与吕布交锋并全身而退,便足以证明其惊人的勇猛。吕布在当时是公认的第一猛将,能在其麾下抗衡甚至胜出的武将少之又少。张飞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力可见一斑,因此他无疑是第三位“万夫不当之勇”的代表。
第四位猛将是五虎上将中的黄忠。能跻身五虎上将的行列,黄忠的实力无需多言。他最著名的战绩便是斩杀夏侯渊。夏侯渊被誉为“平叛将军”,其战力极为强劲,可见黄忠能够击败他,实力非凡。正因如此,黄忠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位“万夫不当之勇”猛将。
以上四位均为蜀汉阵营的大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曹魏阵营的代表。第五位实至名归的猛将是曹魏的许褚。许褚以忠诚闻名,是曹操最信赖的部将之一。他的战斗风格和张飞类似,属于力量型猛将,因此被封为“虎候”,甚至有“虎痴”之称。许褚的战绩辉煌,曾击败同为五虎将之一的马超,实力不容小觑。这样强悍且忠诚的许褚,自然是名副其实的“万夫不当之勇”。
第六位猛将是曹魏的张郃。张郃在夏侯渊去世后,逐渐成为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在那个战乱纷争的时代,实力可谓实打实,拥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名号。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前三位大将响亮,但依然是曹魏阵营中不可忽视的战将,凭借其出色表现被誉为第六位真正的猛将。
第七位是曹魏猛将王双。他的战斗力在当时十分强大,和张飞、许褚一样,属于力量型选手。书中描述他身高九尺,力大无穷,手持六十斤重的大刀。其“万夫不当之勇”的称号,是由当时名将曹真给予的。虽然实力强劲,王双最终却败给了蜀汉猛将魏延,暴露出缺乏谋略的一面。
第八位是出现在三国末期的文鸯。文鸯或许不为大众熟知,但他却是三国最后的传奇武将之一。尽管出现较晚,但他的实力绝不容小觑,因此被称作“三国末期的小赵云”。虽不及当年赵云强大,但凭借不凡的战斗力,文鸯也当得起“万夫不当之勇”的称号。
最后一位实至名归的猛将是鄂焕。鄂焕并未出现在正史中,而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与王双、张飞类似,他也是力量型武将,身材高大,擅长使用方天画戟。早年未归属蜀汉时,与魏延战力不分上下,显示出极强的战斗力。后来在诸葛亮的感化和重用下,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能让诸葛亮多次费心感化,足见其实力非凡,故鄂焕被列为第九位真正的“万夫不当之勇”。
说完这九位猛将,接下来我们谈谈被称为“水将”的五位。
第一位水将是邢道荣,他是《三国演义》作者虚构的人物,正史中并无记载。虽然他名字响亮,却实在毫无实战能力。最经典的一幕是他说“说出吾名,吓汝一跳”,但实际上他凭借口才被高估,实力远不及“万夫不当之勇”的标准,堪称典型的水货。
第二位水将是韩德,同样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属于曹魏阵营。他的实力薄弱,甚至被赵云斩杀得相当轻松。韩德的子弟全被赵云所杀,自己却仅与赵云交手三回合就败北。如此表现,让他名列水将之列,实属虚有其名。
第三位是严颜,属于刘璋阵营。严颜在当时地位显赫,被誉为“万夫不当之勇”,但实际作战时却败给了张飞,毫无威猛之姿。因此他被归为水将之一。
最后两位水将是李异和谢旌。这两人曾被称为“万夫不当之勇”,但真正上战场后,表现不佳,很快败阵。他们的对手分别是关羽和张飞的儿子,虽然子嗣实力不及父辈,却足以让李异和谢旌难以抵挡。由此可见,这两位根本配不上“万夫不当之勇”的称号,属于名不符实的水将。
以上便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无论是九位实至名归的猛将,还是五位名不副实的水将,他们都曾被罗贯中冠以“万夫不当之勇”的名号。不同读者对此或有不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
毋庸置疑,那九位猛将实力强大,名声响亮,配得上“万夫不当之勇”这一称谓。而那五位水将则确实实力平平,与“万夫不当之勇”无缘。究竟为何他们会被一同冠以此名,仍是个谜。
以上便是我们今天的讨论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感谢大家的阅读,期待你们的见解和交流!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