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阅读
  • 1回复

[疾病预防]护好你的“小心肝” 这些误区别再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h001

UID: 625147

 
发帖
84
金币
92
道行
10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3(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2-14
最后登录: 2025-08-01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27) —
来源:央视网
       朝“问”健康丨护好你的“小心肝” 这些误区别再信→

      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承担着代谢、解毒、免疫防御等重要任务,好比一座人体的“化工厂”,对维持生命运转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守护肝脏健康,大家对肝炎的认识还有哪些误区?朝“问”健康,一起来了解。

      并非所有类型的肝炎都会传染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由肝炎病毒引起,包括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肝炎。

其中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比如食用了污染的食物或水。

      乙肝、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日常工作、生活接触,比如握手、拥抱、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

       非传染性肝炎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或毒素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

       长了蜘蛛痣或肝掌是肝炎的信号吗?

       有人说,皮肤出现蜘蛛痣或肝掌就是肝炎的征兆,这种说法是真的吗?来听专家怎么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王琦:肝掌一定是在大鱼际和小鱼际部位形成的一些特别发红的表现。很多肝掌是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界限,仅仅是在大鱼际和小鱼际这个部位存在,非常典型。蜘蛛痣形似一个蜘蛛,一般是在前胸和颈部这些部位可能会见到,中间会有一个特别小的血管聚集区,如果你拿笔尖轻轻按那个点的话,它周围这些“爪子”就会全部消失。

       专家介绍,蜘蛛痣和肝掌确实是慢性肝病,比如肝炎、肝硬化常见的皮肤表现,出现这些症状和肝脏对雌激素代谢能力下降有关,导致了毛细血管的扩张,但也不能绝对认为只要有蜘蛛痣或肝掌就是得了肝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一科主任医师 鲁俊锋:其他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也可以表现为类似的症状,所以在临床上如果有类似的消化系统的症状,肝掌蜘蛛痣表现的时候,一定到医院去做一个检查,做一个肝功的检测,以排除有没有肝炎的情况。

      肝炎患者没有症状需要治疗吗?

      肝病在众多疾病当中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许多肝炎患者在早期甚至中期都没有明显不适。那么,无症状肝炎是否需要干预?哪些情况必须及时治疗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李明慧:肝炎可能70%都没有症状,有症状的非常少。而且一般乙肝在活跃的时候,肝功没有升高的人也很多。所以光做肝功的体检也不能说明问题,一定不要认为没有症状,就不去做检查和治疗。如果在肝硬化之前就能抗上病毒,可能就能避免肝硬化,也能够更大程度减少肝癌发生。

       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肝癌风险比常人高出15至20倍,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在较短时间内显著降低肝癌发生风险。肝脏纤维化患者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3至5年,可降低罹患肝癌的风险10%至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王琦:一旦发现乙肝核酸阳性,无论转氨酶正常与否,只要满足年龄大于30岁,或者有乙肝肝硬化或者肝癌家族史这样的人群,都建议治疗。

护“肝”有方

      这些误区别再信了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一定要好好保养,但也要护“肝”有方,不能盲目相信一些传言。

      误区一:

      乙肝疫苗是婴儿打的 成年人不需要接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一科主任医师 鲁俊锋:与乙肝病人有密切接触者,还有机体免疫功能比较低下的,包括做过器官移植的、有肾透析的、患有肿瘤的病人,这些人群是乙肝的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我们通常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在接种之前首先要做一个乙肝5项检测,如果已经有抗体,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接种的。对于乙肝抗体阴性的高危人群,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误区二:

      乙肝经血液传播 所以蚊虫叮咬会传染乙肝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王琦:乙肝病毒的传播是具备几个条件的,要达到合适的传播途径和一定的病毒量,对于蚊虫来说,比如蚊子,它的机体不适合乙肝病毒复制。

       误区三:

       吃保肝药物可以预防肝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一科主任医师 鲁俊锋:对于已经发生肝炎的患者来说,保肝药物能够起到辅助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一个肝脏功能正常的人,保肝药物起不到预防性的保肝效果。

(责编:郭思邈、杨迪)
1条评分金币+17
xian209 金币 +17 - 07-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3601
金币
319273
道行
2004
原创
2409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28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27
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这一主题强调了政府、社会、医疗机构与公众多方协作,共同应对肝炎挑战的重要性。在关注肝炎防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科学护肝的日常实践。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护肝存在误解,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可能损害肝脏健康。

以下将从科学护肝的角度出发,系统解读如何科学护肝、避免常见误区,并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和公众认知,深入剖析护肝理念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

一、正确认识肝脏功能,建立科学护肝观

1. 肝脏的五大核心功能  
   肝脏不仅是解毒器官,还承担着合成蛋白、代谢脂肪、储存能量、分泌胆汁、调节激素等多重功能。了解这些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护肝的重要性。

2. 肝病的隐形性与进展性  
   肝脏疾病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明显不适,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如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若不及时干预,可能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3. 肝炎的传播与防控机制  
   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具有传染性,尤其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接种疫苗、规范医疗操作、避免高危行为是有效防控手段。

---

二、科学护肝的五大核心实践

1. 接种疫苗,预防为主  
   乙肝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肝炎预防手段之一。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应接种乙肝疫苗,成年人也可根据抗体水平补种。

2. 合理饮食,控制脂肪摄入  
   高脂、高糖、高盐饮食是脂肪肝的主要诱因。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控制油炸、甜食和加工食品摄入。

3. 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久坐不动、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4. 戒烟限酒,减轻代谢负担  
   酒精是肝脏健康的“头号杀手”,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约相当于啤酒350ml或葡萄酒150ml)。

5.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隐患  
   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肝胆B超等项目应纳入常规体检范畴,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者、肥胖人群等高风险人群更应注重筛查。

---

三、警惕五大常见护肝误区

1. 误区一:肝脏“排毒”靠吃保健品  
   很多人盲目服用“护肝片”“排毒茶”等产品,认为可以清洁肝脏。其实,肝脏本身就具备强大的解毒能力,过度依赖保健品反而可能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2. 误区二:偶尔喝点酒没事  
   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是累积性的,所谓“适度饮酒有益健康”并不科学。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增加肝病风险。

3. 误区三:只有肝炎才会伤肝  
   除了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同样危害肝脏健康。滥用药物、减肥药、中成药等也可能引发肝损伤。

4. 误区四:肝炎无法治愈,无需治疗  
   乙肝虽然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延缓肝硬化发展。丙肝目前已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实现高治愈率。

5. 误区五:肝病与年轻人无关  
   近年来,脂肪肝、肝炎等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合理、压力大等因素使年轻人也成为肝病的高风险群体。

---

四、社会共治:推动肝炎防治的多元协同机制

1. 政府主导,完善肝炎防控体系  
   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推动肝炎筛查纳入医保、加强肝病防治科研投入,建立全国性肝炎监测与干预体系。

2. 医疗机构专业化诊疗服务  
   医疗机构应加强肝病专科建设,提升乙肝、丙肝的筛查、诊断与治疗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

3. 媒体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通过电视、网络、短视频等平台,普及肝炎防治知识,破除谣言和误解,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4. 社区与学校健康教育推广  
   在社区、学校开展肝炎防控宣传活动,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5. 公众参与,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公众应主动学习肝病知识,积极参与筛查,建立健康档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五、未来展望:迈向“无肝炎社会”的路径

1. 技术进步助力肝炎终结  
   随着基因治疗、新型抗病毒药物、免疫疗法等技术的发展,乙肝、丙肝的治疗效果将不断提升,根治性治疗有望实现突破。

2. 全球协作推动肝炎防控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我国也应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疫苗研发、资源共享和政策协调。

3. 数字健康助力个性化护肝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建立个性化健康监测系统,为个体提供定制化的护肝建议和干预方案。

---

结语:

科学护肝不是一时的口号,而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选择。在“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的号召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成为护肝行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从了解肝脏功能开始,从改变不良习惯做起,从科学筛查入手,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无肝炎的社会环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愿景,迈向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