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老人蠢冒烟的9种行为,最后一种已经引起公愤,但愿和你不沾边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504
金币
83189
道行
37009
原创
2340
奖券
4776
斑龄
134
道券
106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97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19





老人退休后一定要低调一点,文明一点,多做给子孙长脸的事情,别让全社会都谴责我们:坏人真的变老了。

小编总结了一下,老人蠢冒烟的9种行为,最后一种已经引起公愤,但愿和你不沾边:

1、爱占小便宜,不占到便宜抓心挠肝的。现在的老人都是吃过苦的,穷怕了,但是不能因为过去吃过苦就爱占小便宜,毕竟天上不能掉馅饼,占小便宜吃大亏,最后亏大了才后悔,来不及了。

有人喜欢免费领鸡蛋,领完鸡蛋听3个小时的课,被洗脑后买了数千元的保健品,10个鸡蛋不值10元钱,花了数千元买吃了没啥效果的保健品。典型的占小便宜吃大亏。



2、没脑子,把钱借出去。有的老人心软,做事不动脑子,别人管他借钱,承诺高利息,不和老伴和子女商量,就把几十万养老钱借了出去,结果不但没得到高利息,本金也打了水漂。

3、 频繁独自远游。有的老人觉得自己身体好,远游没有问题,而且手机玩得也溜,不喜欢跟团旅游,就独自一个人频繁远游,还喜欢去西藏、新疆、沙漠无人区等地区挑战自己,连年轻人都不敢去的地方,这些老人敢去,结果有的在旅途中发生意外,回不来了。



我家邻居大哥65岁,退休后一个人到处旅游,儿子劝他,不要冒险,走那么远干嘛,出现危险咋办?他不听,说我旅游经验丰富,身体又好,装备齐全,你们就放心吧。结果去年去沙漠旅游,想感受大沙漠的独特魅力。结果和家人失联了,家人报警后在沙漠找到了他的尸体。据说是死于心梗。

4、霸占公共资源或者私人场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退休大妈也不知道哪来的底气,倚老卖老,霸占公共资源或者私人场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非常霸道,一点廉耻都没有。



火车门打开,列车员刚出来,一群穿得五红大绿的大妈一个一个跳着舞步出来了,旁若无人,搔首弄姿,相当自信,真有仪式感,弄得列车员一愣一愣的。



还有一群穿着整齐的紫色大摆连衣裙,抓住裙子的一角,霸占着超市滚梯拍视频,其他顾客只能靠边站,让她们拍完才能乘坐滚梯,她们非常自私霸道,别人都得给她们让路。难关外国人讨厌 中国大妈,原因找到了。



更奇葩的是退休大妈大爷蹭空调还理直气壮。最近上海10多位老人长期组团霸占麦当劳多张餐桌,不消费只打牌,赶也赶不走,商家气得干瞪眼毫无办法。

6、小偷小摸成积习。一些老人喜欢小偷小摸,已经成为难以高调的积习,满不在乎,让子女颜面扫地,真给老人丢脸。



一位大妈在鸡货的摊床前徘徊,只打听价格没有买的意思,最后趁卖家不注意,顺走一个大鸡腿放进挎包里,没走多远被商家发现了,把鸡腿要了回来,这位大妈的脸不红不白,毫无羞耻感,你说,你一个月好几千退休金,买不起一个鸡腿吗?太掉价了!

7、上车抢座,抢不到座逼年轻人让座,不给让座就动手。有一位大妈上车没抢到座位,逼一位小伙子给让座,还说,现在的年轻人这么没素质,不给老人让座。小伙子说,我病了,不舒服,让不了座。大妈就顺手扇小伙子一巴掌,小伙子被打成脑震荡,家属索赔100万。



原来,小伙子才22岁,去医院查出胃癌,为了省钱,没舍得打车坐公共汽车回家。大妈这一巴掌直接把小伙打成脑震荡,家属索赔100万。网友评论说,你的退休金不够赔了,这就是动手的代价,以后还任性、嚣张不?

8、脾气大,不讲理。有的老人蛮不讲理,动辄发火,爱动手,还怕事,最后家属来收拾残局。邻居老头60多岁的时候,用电动车拉木头,有几根木头太长了,警察就给他拦住了不让走,他不由分说给警察两巴掌,最后赔了钱还坐了6个月牢。



9、逼停消防车和救护车的暴走团大爷大妈。18日,朝阳老年暴走团可出了名了,他们逼停消防车和救护车,胆子可真大啊!幸亏是巡逻不是出现场,否则很可能出人命的。

老人退休后健身没有错,但是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就是祸害,被人唾弃,就会引起公愤!有网友评论:把他们的退休金取消就老实了。

总之,绝大多数退休人员还是文明的,有素质的,只有个别老人愚蠢到家,缺乏素质。

以上是老人蠢冒烟的9种行为,最后一种已经引起公愤,但愿和你不沾边。大家觉得呢,欢迎评论交流,谢谢你!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2015
金币
306628
道行
2004
原创
2406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9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3:08
给银发族的一封文明倡议书  
——把“坏人变老了”这句刺耳的话,永远擦掉  

亲爱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网上那篇“9种蠢冒烟行为”的文章,确实让人脸红。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极少数人的不文明,却让所有老人一起背锅,何其不公!可镜子既已摆在眼前,我们不妨照一照、想一想,然后做点什么,把“坏人变老了”这句刺耳的话,永远擦掉。  

一、别让小便宜,吃掉大尊严  
免费送鸡蛋、高息理财、保健品讲座……骗子专盯“占小便宜”的心理。记住:世上最贵的“免费”,往往标好了暗价。管住手、守住心,不给骗子舞台,就是给子女长脸。  

二、别让“好心”,变成“糊涂”  
借钱给“老熟人”、投资“内部渠道”,先跟老伴、子女通个气。一家人坐下来五分钟,可能省下半生积蓄。真正的面子,不是“我说了算”,而是“我没让家人提心吊胆”。  

三、别让“远方”,变成“遗书”  
祖国很大,但身体是自己的说明书。高原、无人区、极限徒步,不是勇气,是冒险。真想去,就做足体检、结伴而行、买好保险——平安归来,才是最好的“诗和远方”。  

四、别让“热闹”,变成“扰民”  
广场、车厢、电梯口,不是私人摄影棚。音乐调低一点、队伍靠边走一点、小孩孕妇先坐一点……你让出的半米,就是城市文明的宽度。  

五、别让“年纪”,变成“特权”  
上车抢座、逼停消防车、动手打人……法律面前没有“我老我有理”。一次冲动,可能把退休金赔光,更把子孙的脸丢光。  

六、把“银发”活成“金招牌”  
上海有支“爷爷奶奶文明劝导队”,红袖章一戴,扶老携幼、规劝不文明;杭州有群“银发志愿者”,地铁里轻声提醒:“背包往前挪,别撞到年轻人。”他们没喊口号,却让全网点赞:这样的老人,真帅!  

七、给晚辈最好的遗产,叫“体面”  
我们终将离世,留给孩子的不一定是存款,但一定是故事——  
“我爷爷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  
“我奶奶跳舞永远在最角落,怕挡着别人走路。”  
这样的故事,比房产证更保值。  

尾声:  
退休不是退场,而是换场。  
从单位到社区,从岗位到家庭,  
我们仍可以做主角——  
做文明的领队,做善意的光源,  
做让年轻人由衷敬佩的“别人家爷爷奶奶”。  

今天,就让我们从“不踩红线”开始,  
把“坏人变老了”这句话,  
变成“老人越来越可爱”。  

倡议人:一位同样头发花白的写作者  
2025年7月26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077
金币
290554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11
影响晚年生活质量的九类不良行为及社会反馈
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不仅关乎个人生活质量,也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评价。以下九类行为常被认为是“不明智”的表现,尤其最后一种易引发公愤,值得警惕。

一、家庭关系中的越界行为
过度干涉子女生活:对子女的婚姻、工作、教育方式等过度指手画脚,甚至主导决策,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无底线承担子女责任:如全职带娃时包揽全部开销与教育责任,或掏空积蓄为子女买房、偿还债务,最终可能引发家庭矛盾与自身生活风。
忽视代际边界感:在孙辈教育中取代父母角色,或过度参与邻里家务事,干涉他人生活方式,破坏人际关系平衡。

二、个人生活与公共礼仪失范
卫生与行为陋习:忽视个人卫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无视交通规则(如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行为,既影响自身形象,也威胁公共安全。
过度依赖与拒绝独立:丧失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凡事依赖子女,不仅增加家人负担,也降低自身生活成就感。
极端节俭与健康风险:为省钱使用过期食品、拒绝必要医疗支出,甚至因过度节俭影响生活质量,反而得不偿失。

三、社会参与中的负面行为
传播谣言与负面信息:未经核实转发不实内容,引发社会恐慌或破坏他人声誉,违背信息时代的理性沟通原则。
拒绝接受新事物:排斥智能手机、电子支付等科技工具,导致生活不便并与社会脱节,限制晚年生活丰富度。
公共秩序与道德冲突:如在公共场合争抢资源、爱占小便宜(如多拿免费物品、逃票)等行为,因损害集体利益易引发公众反感,成为“公愤型”行为。

四、规避建议与正向引导
保持适度边界感:在家庭中明确权责分工,如协助带娃时以子女为主导,财务上避免全额承担子女开销。
培养独立与学习意识:保持生活自理能力,主动尝试新科技,通过社区活动或兴趣班拓展社交。
强化公共道德观念: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以包容心态参与社会互动,避免因小失大。
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离不开自我约束与积极心态。规避上述行为,既能提升个人生活品质,也能赢得家人与社会的尊重,让晚年生活更从容、和谐。

一、常见易引发矛盾的行为
霸占公共资源(引起公愤的典型)
案例:南京某老太太长期强占公共垃圾桶,禁止他人丢弃非纸箱/瓶子的垃圾,意图独占可回收物。此举阻碍商户正常使用公共设施,破坏城市管理秩序。此类行为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本质是侵占社会共享资源(如公园器材、公交座位等),需法律与社区教育双管齐下纠正。

公共场所无视规则与礼仪

吸烟/喧哗:老人地铁站内吸烟,面对劝阻竟称"让S委书记来管",态度嚣张;
大声喧哗:在公园、超市等场所高声交谈或外放音频,干扰他人。
建议:遵守公共秩序,主动移步至指定吸烟区或控制音量。
过度干涉他人生活

强行介入子女婚姻、育儿或工作决策,剥夺其自主权;
打听传播邻里隐私,缺乏边界感。
核心问题:以"关心"之名越界,需尊重个体独立性。
负面情绪持续输出

长期抱怨生活琐事或健康问题,散发消极情绪;
辱骂他人(需警惕: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症状,如幻觉伴随攻击性言行)。
建议:通过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就医排查认知障碍。
二、损害自身形象与健康的行为
卫生习惯不佳
忽视个人清洁或居住环境整洁,可能引发健康隐患并影响他人观感。

盲目轻信保健品
拒绝正规医疗,过度依赖未经验证的保健品,延误治。

极端节俭危害健康
食用过期食品、拒绝必要生活开支(如夏季不开空调),导致健康风险。

三、社会适应性缺失的行为
固守成规拒绝新事物
排斥智能手机、电子支付等现代工具,加剧与社会脱节。

贪小便宜失体面
争抢免费赠品、多占公共物资(如超市塑料袋),损害个人信誉。

关键提醒:行为纠正与社会支持
霸占公共资源是法律问题:如案例4所示,此类行为可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追责,社区需加强公共意识宣传。
认知疾病需专业干预:若出现无故骂人、幻觉等,应及时筛查阿尔茨海默症,并采用药物控制症状6。
社会应避免年龄偏见:多数老人遵纪守法,不当行为仅属少数。年轻人可主动科普新工具使用(如手机挂号),减少代际摩擦。
以上行为清单旨在促进自省与家庭沟通,而非标签化老年群体。若发现家中长辈有类似倾向,建议以耐心引导替代指责,必要时寻求社区或医疗机构支持。
公共资源文明使用的核心原则与实践指南
公共资源是服务社会大众的重要载体,其文明使用需遵循公平共享、责任共担的基本原则。无论是社区、交通还是公共设施场景,使用者均应兼顾个人需求与集体利益,通过规范行为维护资源的可持续性。以下从具体场景规范、通用注意事项及社会共治三个层面展开说明。

不同场景下的公共资源使用规范
社区公共资源:兼顾便利与秩序
社区公共资源涵盖绿地、健身设施、停车位等,使用时需注重以下要点:

公共绿地:仅供散步、休闲及景观欣赏,禁止践踏草坪、采摘花朵或私搭乱建。
健身设施:需按说明操作,避免暴力使用导致损坏,使用后及时清理随身物品。
停车位:规范停放车辆,不占用他人车位或消防通道,不超时占用公共空间。
活动空间:举办社区活动后需清理场地,控制音量避免影响居民休息。
交通公共资源:拒绝私占与商业化
以地铁、共享单车等为例,文明使用需遵守公共服务本质:

地铁座位:属于全体购票乘客共有,禁止以售卖、长时间占座等方式侵犯他人权益,应优先为老弱病残孕等群体让座。
共享单车:使用后需停放在指定区域,避免随意丢弃或占用盲道、人行道,杜绝破坏车辆、私自上锁等行为。
公共服务场所:遵守规则与礼仪
图书馆、自习室等场所需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

图书馆自习区:实行“预约入座、一人一座”,离馆时带走个人物品,禁止放置零食、快递等杂物,保持安静环境。
公共卫生间:及时冲水、不随意丢弃垃圾,爱护设施避免堵塞或损坏。

公共资源使用的通用注意事项
尊重公平性:不独占资源,如小区健身器材轮流使用、公共座位主动礼让有需要者。
爱护设施:轻拿轻放公共设备,不涂改、刻画或拆卸部件,发现损坏及时向管理方反馈。
遵守规则:严格执行场所规定,如图书馆闭馆前清理个人物品、地铁禁止饮食等。

维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使用后主动清理遗留物品,保持公共空间整洁。
构建公共资源文明使用的社会共治体系
个体责任:从细节践行文明
主动监督:对占座、售卖公共资源等行为及时制止或向管理方举报,如地铁有偿占座可联系工作人员处理。
传递正能量:通过让座、帮助他人使用公共设施等行为,营造互助氛围。

管理方职责:完善规则与保障
明确规范:通过标识牌、公告等方式公示使用规则,如小区公共空间开放时间、共享单车停放区域。
动态维护:定期检修设施,如老化健身器材及时更换、损坏图书定期修补。
社会共治:推动文明意识普及

宣传教育:通过社区讲座、媒体报道等形式强化公共资源保护意识,如倡导“让座文化”“文明骑行”。
制度约束:对违规行为建立惩戒机制,如地铁黑名单、小区违规行为公示等。
文明使用是公共资源可持续的基石
公共资源的价值在于普惠性与共享性,其文明使用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通过遵守场景规范、履行通用准则、参与社会共治,每个人都能成为公共资源的守护者,共同维护“人人可用、人人共享”的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资源管理政策核心要素与实践框架
公共资源管理政策是规范公共资源配置、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涵盖原则、目标、工具、挑战及典型实践等多个维度。以下从核心原则与目标、政策工具与制度保障、实践挑战与典型案例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公共资源管理政策的核心原则与目标
1.1 核心原则
公共资源管理以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为三大核心原则,强调资源分配的社会公平、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以及代际间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需特别注意,私有化不属于公共资源管理的原则,其本质是维护资源的公共属性与社会整体利益。

1.2 主要目标
政策目标具有多元性,包括: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优化配置减少浪费,如公共数据资源的授权运营;
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而非单一主体(政府、企业或个人)利益;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资源合理开发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公平;
维护生态平衡与国家安全:如自然资源保护、关键数据安全等长期目标。
二、公共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与制度保障
2.1 政策工具类型
公共资源管理通过多元工具实现目标,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专项法律框架;
经济手段:资源定价、税收调节、收益分配机制(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
行政手段:政府监管、审批制度(如资源开发审批)、跨区域协调机制;
社会动员:公众听证会、社区参与、教育宣传等公众参与形式。
2.2 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保障是政策落地的关键,包括:

登记与管理体系:如全国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实现资源统一赋码与信息互通;
监管机制:分级监督管理(如国家与省级数据管理部门职责划分)、全过程监管(数据生产至服务全流程);
市场规范: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要求,维护公平运营环境;
跨区域协作:如公共数据或自然资源的区域共享与补偿机制。
三、公共资源管理政策的实践挑战与典型案例
3.1 主要挑战
当前公共资源管理面临多重矛盾:

资源稀缺性与过度开发:需求增长与监管不力可能导致资源耗竭;
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属性、竞争不足等问题(如公共数据开放中的信息安全风险);
分配不均与政府能力不足:区域间资源差异、政策执行效率低下;

公众参与度低:缺乏有效的公众意见收集与反馈机制。
3.2 典型政策实践案例
3.2.1 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创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推出的三份政策文件(《管理办法》《实施规范》《通知》)构建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全流程框架:

登记管理:明确“谁登记、登记什么、怎么登记”,统一国家与省级登记平台;
授权运营:规范实施机构与运营机构权责,建立退出机制与收益分配规则;
价格机制:平衡公益属性与市场效率,降低全社会用数成本。
3.2.2 地方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
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针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改革中的问题,提出:

统一市场体系:打破区域壁垒,推动交易流程标准化;
管运分离:明确监管与运营主体权责,提升服务效率;
全程监管:通过平台化管理实现交易过程透明化,防范腐败风险。

四、政策实施的关键原则与趋势
4.1 核心实施原则
政府与市场协同:避免“政府完全退出”或“市场绝对主导”,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的“管运适度分离”;
公平与效率平衡:在资源定价、分配中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动态调整与风险预警:应对不确定性(如技术变革、需求波动),建立政策灵活性调整机制

4.2 未来趋势
数字化转型:依托技术手段(如区块链)提升资源登记与监管的透明度;
跨领域整合:从单一资源管理转向多维度协同(如数据与自然资源联动);
公众参与深化:通过数字化工具扩大公众在政策制定与监督中的角色1。
公共资源管理政策需在实践中持续优化,以应对资源稀缺、技术变革与社会需求变化,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