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退休这6件事一件没做,妥妥的高人,太哇塞了,我谁都不服就服你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507
金币
83275
道行
37009
原创
2340
奖券
4776
斑龄
134
道券
106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302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14





人生苦短,不知不觉就迈进了退休人员的行列,退休后,谁都想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身体好,不拖累子女。

可有的老人虽然健身的目的是积极的,但是他们却偏离了轨道,自己健身却让社会得病,侵犯路权,实在令人气愤。

那么,退休后怎么能让自己活得舒服快乐而不是被谴责成为过街老鼠?这是每个退休族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编总结了一下,退休没做以下6件事,妥妥的高人,太哇塞了,我谁都不服就服你:



1、没参加暴走团。最近朝阳老人暴走团逼停消防车和救护车两分钟的事件被吵的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谴责暴走团老人仰仗岁数大没人敢惹,肆无忌惮霸占道路,不避让救护车和消防车,更有争议人士白衣大哥怒骂没有解散继续暴走的暴走团,结果还真的给骂解散了,真是大快人心。

其实,暴走团成为公害不是一天两天了,应该有人出手管一管了。我们老年人积极健身没有错,但是不能扰乱他人,扰乱道路交通,不能违规违法,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健身,这才是正道。

如果你退休后,选择不扰民的健身方式,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你真是太哇塞了,了不起,是良民一个,合格的老人。



2、没有在居民区开高音喇叭放音乐跳广场舞。广场舞是退休大妈的爱好,很多大妈退休后选择了跳广场舞。可是,有些大妈不分地点不分场合地放大音量跳广场舞,甚至高考前夕依然不停止,引起了居民的不满。

跳舞的大妈说,你家孩子高考关我们什么事,我们锻炼最重要。家长没办法只好报警,强行把录音机没收。



3、没去超市领免费鸡蛋。领免费鸡蛋就是一个套路,最后是让你听课,买保健品,爱占小便宜的大妈最后都花高价买了一大堆吃了没什么效果的保健品,浪费了银子。

老年人需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有退休金,我们不要占便宜,拿回家三瓜两枣,最后损失好几千,不划算,这就是典型的占小便宜吃大亏。

免费领鸡蛋,就算免费领金镯子我们都不贪心,只要不贪心,就吃不了亏,上不了当。



我61岁,退休女教师,去年,我淘宝上买了一个控油壶,15元。快递迟迟不到,突然接到一个女的打来的电话,说是把我的快递弄丢了,问我是什么东西,我说一个控油壶,她说要三倍地赔偿我,我说,才15元不用赔了。

我这么一说,给骗子整不会了,只听她对身边的人说,这个用户不用赔,咋办?然后就挂断电话了。

我电话刚挂断就有位尾号为110的电话打过来,告诉我,你接听了骗子的电话,有没有财产损失,我说没有。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了骗子的套路,如果我同意理赔,他们说原路返回支付宝不好使,会让我下载一个软件,软件就是木马,把我手机里的钱都骗光。我那时候手机里有8万元,这钱是准备转给女儿的装修费。幸亏我不贪,骗子才没有得逞。

4、没听多免费的养生课。不少老人退休后,加一个群,然后接到通知,去听免费的养生课,经常听课很容易被洗脑,最后买一大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保健器材、睡眠床垫等,一个睡眠床垫就1万多元,掉坑里还浑然不觉。

如果你退休后一次养生讲座都没听,很少买保健品,恭喜你,真是高人,佩服你。



5、没到处炫耀自己曾经的高光时刻。很多老人退休后,喜欢到处炫耀自己年轻时的高光时刻,到哪里参加比赛,拿过多少证书,当过多大的官等,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事情最好不要提及,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和嫌弃。

你这么炫耀,别人这辈子没有高光时刻,你说他们听了是什么心情?



6、没打探别人的隐私。很多老人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问别人的年龄,退休金多少,孙子多大了,子女的收入是多少,在哪里工作,是不是领导等,这些事情属于个人隐私,你又不是查户口,问这么多干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096
金币
291140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31
退休后值得借鉴的“六不做”行为准则
退休生活的质量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与幸福,更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评价。结合实际案例与生活智慧,以下六种行为若能避免,既能彰显个人修养,也能让晚年生活更从容自在。

一、不参与扰民型集体活动
拒绝“暴走团”等违规健身:部分退休群体组织的“暴走团”占用公共道路、干扰交通秩序,甚至出现阻碍消防车、救护车等极端事件。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温和且不扰民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维护公共秩序。
避免高分贝广场舞:广场舞本是健康社交活动,但不分场合、时段放大音量,尤其在居民区或高考期间持续噪音,易引发邻里矛盾,甚至导致报警冲突。控制音量、选择合适场地,是对他人的基本尊重。

二、不贪图小利陷入消费陷阱
不领“免费鸡蛋”等诱导性赠品:此类活动多为保健品推销的引流手段,老年人易因贪小便宜被洗脑,最终高价购买无效产品,造成经济损失。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性消费才能避免“占小便宜吃大亏”。
不听信“免费养生课”:所谓“养生讲座”常以健康为噱头,兜售高价保健器材或药品,甚至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科学养生应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而非依赖商业营销课程。

三、不沉迷过去或过度打探隐私
不炫耀“高光时刻”:退休后反复提及过往成就、职位或荣誉,易引发他人反感或嫉妒,尤其在晚辈面前过度强调资历,可能阻碍代际沟通。“好汉不提当年勇”,专注当下生活更显智慧。
不打探他人隐私:频繁询问年龄、退休金、子女收入等私人信息,属于越界行为,既破坏社交边界,也可能因比较引发心理失衡。保持适当距离感,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四、其他需警惕的潜在风险行为
除上述六类核心行为外,退休生活中还需注意避免久坐搓麻将导致健康危机、卖房带娃后无家可归23、盲目投资或借钱给他人23等风险。这些行为虽未被列入“六不做”,但同样可能对晚年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五、总结:退休生活的“减法哲学”
退休后的“高人”并非指成就斐然,而是懂得通过减少干扰他人、规避风险、放下执念,实现身心自在。正如案例中提到的退休教师,不贪小利、不扰他人、保持低调,反而收获了安宁与尊重。晚年生活的核心是健康、平和与自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真正享受退休后的从容与惬意。

退休后保持身心健康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退休人士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1. 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
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改善生理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尝试融入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游泳或者骑自行车,这些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并减少抑郁症状。

2. 健康饮食
饮食健康至关重要。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预防慢性疾病。建议在饮食计划中加入新鲜的水果、蔬菜,适量的坚果和低脂蛋白,避开过多的糖和饱和脂肪。

3. 积极社交
良好的社交关系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退休后,主动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加入老年人协会,或是定期与朋友聚会,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

4. 培养兴趣爱好
重拾兴趣,追寻热爱。无论是绘画、书法,还是园艺、烹饪,甚至是学习一门新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人沉浸其中,享受创作的乐趣,更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5. 终身学习
退休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许多专家指出,终身学习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参加线上课程,学习新知识,还是阅读书籍、浏览网络,丰富自己的内涵,都是让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的方式。

6. 关注心理健康
在生活的某些时刻,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甚至抑郁。这时,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7. 保持积极心态
不要让消极情绪主导内心,而是要培养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当生活中出现挑战时,学会将其视为机会和经验的来源,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
上法退休人士可以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享受退休生活的每一天。

退休生活规划实用指南:从财务、健康到精神生活的全面布局
退休生活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需要从财务、健康、精神生活等多维度提前规划,以确保体面、充实的晚年生活。以下结合最新政策与实践经验,提供一套系统的规划方案。

一、财务规划:筑牢经济基础,保障生活质量
财务规划是退休生活的核心,需兼顾稳定性、流动性与增值潜力,同时规避风险。

收支管理与目标设定

评估现状:梳理资产(储蓄、投资、房产)、负债及社保/养老金权益,明确可支配资金。
预算分配:参考“60-25-15”法则,即60%收入用于日常开销,25%投入低风险理财(如银行银发存款,50岁以上可享利率上浮15%),15%作为应急储备金。
规避风险:警惕年化收益超6%的高风险项目,优先选择国债、货币基金等稳健工具。
政策与工具利用

社保与养老金:关注2024年全国统筹后的养老金调整政策,确保按时足额领取;探索个人养老金账户税收优惠。
专项账户:开设独立养老储蓄账户,每月固定存入资金,避免挪用。
保险补充:配置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减轻医疗负担。
二、健康管理:预防为先,科学维护身心活力
健康是退休生活的基石,需通过习惯养成、定期监测与医疗保障构建防护网。

日常健康习惯

饮食与运动:均衡膳食(低盐、低糖、高纤维),坚持快走、游泳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睡眠与减压:保证7-8小时睡眠,通过冥想、社交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医疗与体检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全面体检,重点关注慢性病风险(如骨密度、眼底检查),社区医院常提供免费套餐。
社区资源:参与“健康存折”等项目(如参加养生讲座积分兑换理疗服务)
心理健康:保持社交活跃,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避免孤独感。
三、精神生活:培养兴趣与社交,构建新人生支点
退休后需通过兴趣拓展、社交互动与心态调整,实现自我价值与幸福感。

兴趣与学习

老年教育:报名老年大学热门课程,如短视频制作、智能家居操作、手机摄影等,紧跟时代潮流。
技能培养:发展园艺、绘画、书法等爱好,或尝试兼职、志愿服务(如社区巡逻队、义务教学)。
社交与居住环境

维护社交圈:定期与家人、朋友互动,参与跨代交流活动(如教孩子传统技艺、向年轻人学习科技)。
居住选择:优先考虑医疗便利、气候适宜的社区,或评估康养机构(如配备三甲医院的养老社区)。
心态调整

接受转变:将退休视为“新起点”,而非终点,通过设定小目标(如旅行计划、技能证书)保持生活热情。
榜样借鉴:参考退休后义务教学、发展新事业的案例,找到个人价值支点。
四、动态调整:定期评估规划,应对变化
养老规划需根据经济、健康等变量灵活调整,确保长期适配性。

定期复盘:每年评估财务目标、健康状况及生活满意度,调整储蓄比例、投资策略或兴趣计划。
政策跟踪:关注养老金调整、医保新政、社区养老补贴等信息,最大化政策红利。
应急预案:储备3-6个月生活费应对突发支出,避免因意外打乱长期规划。

退休生活规划的核心是“主动掌控”——通过财务上的稳健配置、健康上的科学管理、精神上的积极探索,将晚年生活转化为充满活力与乐趣的新阶段。从现在开始行动,定期调整策略,才能真正实现“体面养老”的目标。

退休人士自我价值实现的多元路径探索
退休并非人生价值的终点,而是转向自我实现的全新阶段。无论是通过持续学习、社交拓展,还是财富管理与健康维护,退休人士均可通过多元方式重塑生活意义,实现个人价值的延续与升华。

一、精神增值:以学习与兴趣滋养内在成长
持续学习新技能
退休后可自由探索兴趣领域,如烹饪、绘画、编程等,既能激发大脑活力,又能增强自信心。例如,71岁老人通过学习英语实现跨年龄交流,展现了终身学习的可能性。
深度学习与思维深化
采用“深井思维”专注某一领域钻研,如读书、写作或研究,避免浅尝辄止。通过深度思考理解社会变化,减少与时代的隔阂,甚至可通过分享知识成为他人榜样。
兴趣爱好的深度培养
音乐、摄影、园艺等爱好能丰富生活内容,提升创造力与幸福感。例如,参与园艺活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在亲近自然中发现生活之美。

二、社交与价值延伸:在连接中拓展人生边界
扩大社交圈与志愿服务
通过兴趣小组、社区活动或志愿服务结交新朋友,开阔眼界。例如,参与义工活动既能帮助他人,也能重塑自我价值感,减少孤独感。
代际经验传承
利用职业技能或人生阅历提供咨询指导,如农业技术员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或通过线上平台分享职场经验,实现“老有所为”

家庭与社会贡献
通过理财规划实现家庭资产增值,或资助弱势群体,将个人价值延伸至家庭与社会层面,体现责任与担当。
三、财富与健康管理:奠定自我实现的物质与身体基础
理财与轻资产创收
学习低风险理财方式(如存款、稳健投资),或利用专业技能兼职(如技术顾问、线上教学),实现“钱生钱”或轻体力创收,提升经济独立性。

健康管理与规律生活
通过运动(散步、打球等)、合理饮食及定期体检维持身体健康,减少子女负担,为自我增值提供体力保障。
极简生活与资源优化
践行低配生活、记账规划,降低不必要开支,将节省资源用于兴趣投资或应急储备,实现生活效率与质量的平衡。

四、心态调适与社会适应:以积极视角拥抱退休生活
接纳角色转变
通过心理调适正视退休后的身份变化,将“终点”视为“起点”,主动探索新生活目标,避免陷入空虚或焦虑。
拥抱科技与社会趋势
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线上服务等,适应数字化生活,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生活或参与线上社群,保持与社会的连接。

终身成长意识
借鉴年轻人“局部退休”理念(如FIRE运动),通过财务规划与兴趣平衡,实现“半退休”状态下的持续成长,兼顾自由与价值实现。
退休人士的自我价值实现需结合精神、社交、财富、健康等多维度实践,核心在于以积极心态主动规划生活,将闲暇时间转化为成长机遇,最终达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人生境界。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2096
金币
307177
道行
2004
原创
2406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98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3:03
这是一个兼具健康理念与社会责任的议题。退休后,科学健身不仅有助于延年益寿、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应在公共空间中体现出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与维护。以下从五个维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结合身体条件、健身方式、时间安排、场地选择与社会意识,提供一套系统、科学、文明的退休人群健身方案。

---

一、科学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健身计划

1. 健康体检先行
退休人群由于年龄增长,常伴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因此在开始任何锻炼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了解心肺功能、骨密度、平衡能力等关键指标。

2. 个性化定制健身方案
根据体检结果,结合自身兴趣与生活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例如:
- 心肺功能较弱者:宜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游泳;
- 关节不适者:避免剧烈跳跃类运动,推荐水中运动、骑自行车;
- 认知功能下降者:可尝试舞蹈、球类活动以提升协调性与脑活跃度。

---

二、选择适宜的健身时间,避开高峰时段

1. 避免早晚高峰期
清晨与傍晚是城市通勤高峰期,此时在马路、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锻炼,容易造成交通阻碍或安全隐患。建议将锻炼时间调整为:
- 上午9:00-11:00
- 下午3:00-5:00

2. 考虑光照与空气质量
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时段锻炼,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与呼吸系统健康,避免在雾霾、高温、雨雪天气外出运动。

---

三、合理选择健身场所,尊重公共空间使用权

1. 尽量使用专用健身场地
- 社区健身器材区:提供安全、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锻炼设施;
- 体育馆、游泳馆:适合进行有氧与力量训练;
- 公园非主干道区域:避开人流主干道,尽量选择偏僻或设有健身区的角落。

2. 避免占用交通空间
不在机动车道、人行道、路口、盲道等地方进行健身活动,尤其应避免长时间占据道路跳广场舞、打太极等。如确需使用广场等公共空间,应提前与社区或管理部门沟通,合理安排时间与区域。

---

四、推广文明健身行为,提升公民素质

1. 控制音量,尊重他人安静权
广场舞等群体活动应控制音响音量,使用定向音响设备,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噪音干扰。

2. 自觉维护公共环境
锻炼后自觉清理场地,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公共设施,体现老年人良好的公共素养。

3. 倡导文明礼仪与互助文化
在集体健身活动中,倡导互相尊重、轮流使用器材、照顾体弱者,营造和谐的健身氛围。

---

五、探索居家与虚拟健身方式,拓展健身渠道

1. 利用家庭空间进行锻炼
- 瑜伽垫、弹力带、哑铃等小型健身器材适合在室内使用;
- 家庭内可进行自重训练(如深蹲、靠墙静蹲、俯卧撑);
- 观看视频课程(如老年瑜伽、八段锦教学)进行系统学习。

2.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趣味性
- 使用智能手表、运动手环记录步数与卡路里消耗;
- 下载适合老年人的健身APP,如“Keep银发专区”、“太极学堂”;
- 参与线上健身课程或社区挑战赛,增强社交归属感与运动持续性。

---

结语:科学健身,文明同行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通过科学规划、文明锻炼,老年人不仅可以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更能在社会中树立“健康老龄化”的典范。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守护公共空间的秩序与和谐,实现“我健身,我快乐;我文明,我受尊敬”的理想状态。

---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