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脑机接口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当前最热门的前沿领域之一,它通过从大脑采集高质量的脑电信号,然后将其处理解码后输出,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操作。这项技术在医疗、康复、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的“北脑一号”
- 技术特点: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制的“北脑一号”属于半侵入式脑机接口芯片,只有硬币大小。这种技术通过手术让电极贴着大脑皮层,但并没有插进脑组织,从而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仍能获取高质量的脑电波信号。
- 临床应用:目前,“北脑一号”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植入5名患者的大脑中,其中一名67岁的女性患者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无法说话的她通过这项技术,将“我想吃饭”这一想法以汉字的形式呈现在了电脑屏幕上。这不仅帮助患者重建了交流能力,还为瘫痪患者提供了隔空操控计算机、机械臂等可能性。
“北脑二号”及其他研究
- “北脑二号”: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还在研制侵入式的“北脑二号”,这种技术通过微针或微丝将电极直接插入脑组织,以获取更高质量的脑电波信号。2024年,“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1024通道有线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猴子用意念拦截运动目标。
- 其他研究:中国脑机接口公司脑虎科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与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合作,通过国产原创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开展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临床试验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研究不仅为失语患者带来了重塑语言功能的希望,还为实现人脑与AI大模型的直接交互开辟了新的可能。
美国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
Neuralink公司
- 技术特点:Neuralink公司采用的是侵入性技术,将芯片植入脑膜,以便更好地捕捉信号。这种技术需要更高风险的手术,但能获取更高质量的脑电波信号。
- 临床应用:Neuralink公司2024年完成首例人体试验,受试者通过脑部植入物实现了对电脑鼠标的控制。该公司还计划在明年尝试为受试者植入“盲视”装置,通过直接向大脑视觉皮层发送刺激,使盲人复明。
其他公司
- Synchron公司:Synchron公司于2021年7月率先开展人体试验,并完成多例脑机接口植入手术。其研发的新型脑机接口系统成功将一名渐冻症患者的脑电信号转化为语音,准确率达97%。
中美脑机接口技术的比较
尽管中美在脑机接口技术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两者的技术路径不同。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认为,“北脑一号”和Neuralink的技术路径不同,比较它们就像比较“苹果和橘子”一样。他强调,这两款产品之间不存在竞争或排他关系,目前还不知道哪种方案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机接口技术将在医疗、康复、人机交互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和美国的研究团队都在积极推进相关研究,未来有望看到更多创新成果的出现,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