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橙乡·食在廉江,7月10日,“廉江十大名菜”评选活动(决赛)在廉江市丽波酒店举行,通过菜品制作、展示和品尝打分,公布评选出“廉江十大名菜” “廉江地方名菜”。
廉江十大名菜——
安铺白切鸡
安铺白切鸡烹饪技艺始于清道光咸丰年间,由惠州博罗人李苍佑传入安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本地的独特烹饪技艺,制作出最负盛名的特色品牌美食—“安铺白切鸡”,其往往与鸡汤饭一道销售,并称“安铺鸡饭”。
焖羊煲
廉江的冬天,总是从一锅咕嘟作响的焖羊煲开始。老街的食肆里,炭火正旺,砂锅中的羊肉在酱汁里翻滚,浓郁的肉香混着甘蔗的清甜,飘散在微冷的空气里。廉江人爱羊,尤爱焖羊煲——皮酥肉烂,肥而不腻,马蹄清脆,腐竹吸饱汤汁,一口下去,暖意从舌尖蔓延至全身。
河唇鱼头汤
(图片来源于廉江市文广旅体局)
河唇鱼头汤制作技艺是根据“药食同源”原理,将中医药理论和传统饮食文化结合起来,用鳙鱼头经过捞鱼、切块、飞水、过冷河、勾火、熬汤、起锅七个环节,通过对火候的严格把握,对配料的适当添加,制作成汤色乳白、汤汁鲜美、气味芳香的鱼头汤,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天麻砂锅鱼头
天麻砂锅鱼头是精选大头鱼配上天麻、虫草花、枸杞、姜片等,味道鲜美,香气扑鼻,口感鲜嫩,营养丰富。天麻的温润渗进鱼肉肌理,汤汁中带着草木清香滑入喉咙,鲜而不腥,肥而不腻,汁色乳白。
塘蓬生焖猪肉
塘蓬焖猪肉是一道传统的客家菜式。苏东坡是焖猪肉的好手,有一道菜叫“东坡肉”,其实就是焖猪肉。塘蓬焖猪肉,就是在客家焖猪肉的基础上,经过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历史悠久。塘蓬焖猪肉是客家饮食文化的延续。
红烧香茅鸽
红烧香茅鸽精选廉江市营仔镇乳鸽养殖基地上乘乳鸽,色泽红亮,外皮香酥,内在的肉质细嫩多汁,油而不腻。而且香茅的清香,能中和鸽肉的腥味,让红烧后的鸽肉鲜嫩入味,别具风格。
金灯映玉桂(桂花鱼)
桂花鱼,栖息在咸淡水交汇处的珍贵鱼种,肉质细嫩如脂,滋味清鲜甘甜,是廉江人最引以为傲的"水中黄金"。吃桂花鱼,讲究"一鲜二嫩三入味"。清蒸是最地道的吃法,鱼身划上柳叶刀,铺上几片火腿、香菇,淋一勺豉油,蒸至恰好的火候。鱼肉入口即化,鲜甜中带着淡淡桂花香。
蒜蓉蒸沙虫
沙虫,是大海馈赠的一种“海人参”,它们总会在退潮之后,藏身在裸露的滩涂上,等待赶海的人们采挖上岸,新鲜的沙虫搭配新鲜蒜蓉,还有爽口的粉丝蒸制,吃起来清香爽脆,十分鲜甜,常常一上桌就空盘。
盐擦鹅(白切鹅)
盐擦鹅精选百日灰鹅,粗盐混香料遍擦鹅身。盐粒打磨表皮,既去腥臊,又令鹅皮紧绷如鼓。腌透后沸水定形,入老汤慢煨。更见“三起三落”绝技:铁钩吊鹅浸卤,卤汁灌膛如瀑。三度沉浮间,咸鲜直透骨髓。起锅时竹簸箕盛鹅,清风滤过篾隙,鹅皮遇冷脆如琉璃。
高桥泥虫粥
高桥泥虫粥是一道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廉江市高桥镇及附近乡镇。高桥镇濒临北部湾,其地理位置独特,有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为泥虫提供了极佳的生长环境,高桥红树林一带的泥虫是制作高桥泥虫粥的优质食材。
廉江地方名菜——
广海清水鸡
在廉江市良垌镇,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广海鸡。这家餐厅自1986年创立以来,便承载着无数人的美食记忆。广海鸡餐厅的招牌菜广海鸡,又名清水鸡,是清水鸡的发明创始人,成为廉江一道经典的特色美食
虾仔芋合煲
廉江人食芋苗的根脉,深扎在饥馑年代的记忆里。手指粗的苗茎需经三重蜕变:利刃刮去粗皮如褪青衫,粗盐揉搓逼出涩液,清泉漂洗后切寸段。虾仔必选北部湾潮间带的"金钩沙虾",壳薄透亮如琉璃,虾脑凝着红树林的咸鲜。当陆地的青韧与海洋的脆甜在煲中相拥,廉江人舌尖品咂的,是苦涩岁月酿成的回甘。
湛江白切鸡
湛江鸡位列“广东三大名鸡”之首,其本种“三黄大种鸡”肌肉丰满,皮脆如琉璃,肉滑似凝脂,因散养于雷琼火山岩地带,啄食虫蚁沙石,肉质自带甘香。白切鸡以清水浸煮,配沙姜花生油蘸料,入口鲜甜如泉涌,尤以“鸡拖沙”(腹部嫩肉)为极品,老饕赞其“至淡至鲜,太羹玄酒之味”
蒜蓉蒸基围虾
廉江的基围虾生长在咸淡水交汇处,壳薄肉嫩,鲜甜弹牙,是廉江人最引以为傲的海味之一。而蒜蓉开背虾,则是这片土地对鲜美最直白的诠释。基围虾的肉质紧实,入口带着微微的甜,蒜蓉的辛香与虾的鲜味在舌尖交织,蒸制后的虾肉吸饱了豉油的醇厚,又裹挟着红椒的微辣,层次分明。
红螺蒸蛋
红螺蒸蛋的妙处,首在那一口令人喟叹的“滑”与“鲜”。蛋羹本身,需得是本地鸭蛋精心调和,蒸后呈现嫩若凝脂、吹弹可破的质地。银匙轻舀,颤巍巍的蛋羹滑入口中,舌尖只觉一阵温润柔腻,几乎无需咀嚼便轻盈化开,留下浓郁的蛋香基底。
白切海鸭仔
白切海鸭仔端上桌,琥珀色的薄皮下透出嫣红肌理。老饕以筷尖轻点,鸭皮微颤如凝脂。这滋味源于滩涂百日的放养——海鸭散养在廉江高桥镇的红树林滩涂,终日啄食鱼虾蟹贝,骨硬肉紧。入口时脆皮绽开,肌理迸发甘鲜,细品有海风浸润的矿物回甘。
石角扣肉
在廉江东北部的山水交界处,石角扣肉的浓香已飘荡了百年,成为刻进当地人基因的味觉图腾。有老饕笑言:“食过石角扣肉,三日不知肉丝味”,这并非夸张,而是对一味深入骨髓的乡愁最朴素的礼赞。
农家豆腐
农家豆腐正式创制于2019年,但廉江人制作豆腐的历史却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旧时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要磨豆做豆腐,寓意"兜福"。新一代的农家豆腐传承古法,又大胆创新,将南瓜汁、金针菇等食材融入制作,让传统豆腐焕发出新的生机。制作时坚持用柴火灶、石磨等传统工具,保留了最纯正的豆香味。
黄榄蒸罗非鱼
(图片来源于廉江市文广旅体局)
廉江人食鱼,早将智慧刻进骨血。江水温润滋养的罗非鱼肉质细嫩,海水浸润的黄榄果酸冽回甘。中当榄角的陈韵裹上新捕的江鱼,蒸汽升腾间,山海精魂便在碟中相拥。
新民炒米粉
新民炒米粉的口感堪称一绝——入口柔韧却不失筋道,米香浓郁却不掩配料滋味。新民米粉的制作,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稻米经山泉水浸泡,石磨慢碾成浆,竹筛蒸制,再经阳光晾晒,最终成为薄如蝉翼的米粉。炒制时,猛火快炒,猪油与蒜末爆香,米粉在铁锅中翻飞,外焦里嫩,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