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海南一女子中暑去世,发作到死亡不足24小时!别低估夏天“威力”[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20
金币
263391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01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10) —




本文203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海南近日进入“烧烤模式”,高温天气连日不退。不久前,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发关注:一名女子在高温中暑后,从发病到死亡不足24小时。这不是“太夸张”,而是现实的残酷。很多人以为中暑就是头晕、口渴、流汗,其实严重中暑能致命,而且死得非常快!
我们总把夏天当“老朋友”,却忘了它也是“狠角色”。高温杀人不见血,中暑从不只是小事。


据海南当地媒体报道,该女子当日外出进行劳作,天气闷热,湿度高。回家后出现头痛、乏力、持续高热,家人以为是普通中暑,采取了物理降温等措施。但她体温持续升高,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紧急送医后,诊断为重症中暑(热射病),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治身亡。
医生表示,这类病例在夏季并不罕见。一旦进入热射病阶段,死亡率高达50%—70%,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6小时。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医学现实。


中暑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有“级别”的。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中暑分为:
先兆中暑:出汗多、口渴、头晕,但休息后可缓解;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乏力、恶心;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形式,表现为体温高于40℃、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
很多人误以为中暑就是“热一下”,但热射病的本质是体温调节系统崩溃,体内热量无法排出,导致器官“煮熟”。哪怕送到ICU,也常常回天乏术。


在高温环境下,我们依靠出汗来降温。但如果空气湿度太高,汗液无法蒸发,热量就会在体内堆积。
海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夏季湿度长期在80%以上,等于“天然高温蒸笼”。这时候,哪怕你没剧烈运动,也可能在短时间内中暑。
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体温调节能力本身就弱,更容易中暑。


中暑的危险在于,症状发展快,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可能就是生死之隔。
一旦出现以下情况,别犹豫,立刻送医:
体温超过40℃;
出现意识混乱、语言不清、站立不稳;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肌肉抽搐或昏迷;
停止出汗(体温高但皮肤干热)。
此时千万别指望物理降温能解决问题,应该立即拨打120就医。


很多人自信地说:“我不怕热,从小晒太阳长大的。”但你要知道,人体的核心温度只能维持在37℃左右,一旦超过41℃,器官功能就开始紊乱。
你所谓的“耐热”,不过是身体超负荷运转的假象。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太晚。
中暑不是意志力问题,是生理极限问题。


高温来临时,预防中暑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以下几点,一定要牢牢记住:
1. 避开高温时段
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最热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出门,务必戴帽子、遮阳伞,穿浅色、透气衣物,减少暴露部位。
2. 室内别闷热
开窗通风或使用空调、风扇降温,室温不应超过28℃。有老人小孩的家庭,空调可设定在26℃左右,保持湿度适中。


3. 充分补水,但别喝错
高温出汗多,身体水分和电解质会大量流失。建议每小时喝水150—200毫升,不要等口渴才喝。
注意:别喝冰水、浓茶、酒精饮料,这些会加重身体负担。
4. 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蛋白
夏季应以易消化、低油低盐为主,适当增加绿豆汤、酸梅汤等清热解暑饮品。避免暴饮暴食,否则也会增加内热。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中暑死亡案例中,超过60%为老年人。
以下人群中暑风险极高:
60岁以上老人,尤其独居、行动不便者;
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
孕妇、肥胖者,代谢负担重;
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户外劳动者、快递员、外卖员等高温暴露人群。
对于这些人群,家属要帮助做好防暑准备,不要等中暑才后悔。


坊间流传着各种“防暑偏方”,比如喝冰水降温、用酒精擦身、捂汗出热毒……这些做法不仅无效,有些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唯一科学的做法是:
中暑初期,脱离高温环境;
快速降温(湿毛巾擦身、冷水喷雾等);
补充水和电解质;
重症立即送医,不耽误。


高温天不是“考验意志”,而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中暑不是稀罕事,而是每年都在发生的悲剧,海南女子的离世就是最沉痛的提醒。
别再说“我挺得住”,身体不会一直替你买单。每一个忽视防暑的人,都是在和死亡赛跑。
夏天的“威力”,你真的了解了吗?
1条评分金币+21
xian209 金币 +21 - 昨天 16:2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41
金币
272927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7:33
这篇文章提醒我们,高温天气下预防中暑非常重要。文章中提到了中暑的严重性,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中暑症状。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严重中暑(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70%,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6小时。

2.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表现为体温高于40℃、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

3.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即使不剧烈运动也可能短时间内中暑,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等体温调节能力弱的人群。

4. 一旦出现体温超过40℃、意识混乱、呼吸急促、肌肉抽搐或昏迷等症状,应立即送医。

5. 预防中暑的措施包括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室内通风降温、充分补水、饮食清淡等。

6. 60岁以上老人、婴幼儿、孕妇、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户外劳动者等是中暑高危人群,家属应帮助做好防暑准备。

7. 坊间流传的一些"防暑偏方"如喝冰水降温、用酒精擦身等做法不仅无效,有些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是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重症立即送医。

文章强调,高温天气下每个人都应该重视防暑,不要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才后悔。忽视防暑的人是在和死亡赛跑。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平安度过炎炎夏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20
金币
263391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5:02
近期确实发生了河南(非海南)女子中暑去世的案例,从发病到死亡不足10小时(非24小时)13。结合多篇报道和医学分析,以下是关键信息及夏季中暑防护建议:

⚠️ 事件核心事实
案例细节

河南一名女子在高温环境下(气温36℃、湿度80%)户外活动后,出现头晕、呕吐等中暑症状,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全程不足10小时1。同类悲剧在河北、惠州等地也有发生23。
致死病因:患者发展为热射病(重度中暑),体温超40℃,导致多器官衰竭13。
热射病的危险性

是中暑最严重阶段,死亡率高达50%以上1。
体温超过40℃时,细胞代谢崩溃,引发脑水肿、肝肾衰竭、心跳失控1。
❗ 中暑的三大认知误区(需警惕!)
误区:中暑=喝水不足

真相:核心是散热失败。即使大量补水(如报道中快递员喝4瓶水仍中暑),若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汗液无法蒸发,体温仍会飙升1。
误区:不出汗=没中暑

真相:热射病患者反而可能停止出汗,这是中枢神经功能受损的危重信号2。
误区:室内/车内较安全

真相:
密闭车内温度可比室外高10℃以上,曾有儿童因此死亡3;
办公室空调若高于28℃,仍可能因脑供血不足诱发轻度中暑1。
️ 科学防护指南(结合医生建议)
⛱️ 高危场景规避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尤其12:00-16:00,减少户外劳作、运动13。
警惕“隐性热暴露”:
出租车司机连续开车11小时(空调车内)仍患热射病1;
老人居家未开空调,因室内通风差、湿度高中暑2。
👥 重点人群防护
高风险群体: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肥胖)、户外工作者(快递、建筑工)12。
防护措施:
穿戴透气浅色衣物,避免紧身衣阻碍散热1;
每小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非纯冰水),小口多次饮用2。
🆘 中暑紧急处理
若发现他人出现头晕、呕吐、意识模糊,立即行动:

转移: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
降温:用冷水擦拭全身,重点敷颈部、腋窝、腹股沟13;
送医:若体温>39℃或症状无缓解,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热射病抢救需专业设备)3。
💎 关键结论
夏季中暑是“多维度合谋”的结果:高温+高湿(湿度>60%)、个体调节能力弱化、延误救治均会放大风险1。海南等热带地区因常年高温高湿,风险更需警惕。切勿硬扛不适症状——从轻度中暑到热射病恶化仅需数小时,及时干预是保命关键!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