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数智赋能中国文化贸易: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跨越[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工作人员在四川省自贡市厂房内为彩灯裱糊色丁布。

观众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现场参观《黑神话:悟空》主题展陈。


  《黑神话:悟空》吸引海外大批游戏玩家,《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下全球票房奇迹,中国微短剧让海外观众刷不停,中国潮玩品牌在海外持续火爆……在这些文化出海的成功样本中,都少不了数智技术的加持。在数字文化贸易领域,我们已具备一定的全球竞争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
  据统计,2024年我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网络视听等具有数智元素的文化贸易总额超过3700亿元,占文化贸易比重达25.8%。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上,与会嘉宾达成共识,中国有五千年文明积淀,加上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及其广泛应用的国内环境,我们完全有能力推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
内容结构转型:催生多种出海新样态
  我国文化贸易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转型。规模层面,实现了从零散的点状突破向全面出海的跨越;形态层面,完成了由传统文化形态主导向数字文化新形态引领的跃迁。以网络文学、网络微短剧、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持续释放澎湃动能。不止于此,在数智技术深度赋能下,沉浸式展览、虚拟大空间体验等新样态不断涌现。这些产品既携带着先进的数智基因,又搭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能够有效打破传播壁垒,为海外受众开启一扇扇立体感知中国文化的数字之窗。
  数字技术不仅催生了文化出海新样态,更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生命力。故宫博物院深耕“数字故宫”建设20余载,已实现52%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转化,并正以每年7万件的速率稳步推进,让沉睡的瑰宝在云端重焕新生。技术的力量也在于复现无形历史,如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唐宫夜宴》,从2021年“爆火出圈”的舞蹈艺术,成功升级为斩获中国VR电影首张“龙标”的VR电影。观众得以沉浸式代入第一视角,跨越千年时光,与盛唐宫廷人物共情共游。
  同时,一批以游戏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正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世界舞台的创新表达。《黑神话:悟空》等游戏产品赢得了海外玩家的喜爱与好评,实现了传统文化在互动娱乐中的有效传播。
  然而,搭载深厚文化内核仅是第一步。要让全球受众真正为之买单,文化产品必须以受众为中心,主动跨越地域文化鸿沟。数智技术正是实现这一在地化语法改造的关键力量。这要求我们不仅在语言翻译上精雕细琢,更需在开发、设计的全流程中,深度洞察并融入目标市场的用户偏好与文化习惯,从而让中国故事以“世界语态”真正走进海外用户内心。
出海模式升级:凸显国际竞争新优势
  推动文化出海从点状突破迈向全域拓展,关键在于贸易模式的系统性升级。如今已形成从IP到平台,再到产业链出海的新特点,三者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共同织就中国文化出海的新生态。
  今年年初,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破百亿票房的成绩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成为现象级文化IP。该系列电影不仅通过票房和衍生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还通过“哪吒宇宙”的构建,展现了文化IP的长线开发潜力。经典IP释放出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激发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动能。
  好IP是跨越山海的文化使者,一个经典IP可以跨媒介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为文化贸易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已经进入全球共创IP的新阶段,《庆余年》《赘婿》《大奉打更人》《全职高手》《斗罗大陆》等代表性作品都呈现出原著到IP改编内容协同出海的局面,形成了涵盖实体出版、有声、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等在内的跨媒介IP生态链。此外,在虚拟现实、AI生成等技术下,文化IP可以突破传统媒介边界,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延展。国潮领域,泡泡玛特以LABUBU(拉布布)演绎了IP的长线生命力:签约六年沉淀,终成TikTok百万讨论量的“顶流”,带动2024年泡泡玛特四大IP创收逾10亿元。IP跨越时间、空间的传播力,已经成为企业海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IP是引擎,那么平台便是全球文化流通的高速路。中国企业的平台化出海正展现出硬实力。近年来,一批中国企业率先进入海外市场建立自有平台,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以高水准的技术和创新满足海外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目前,中国数字平台企业在跨境电商、游戏、影视、社交媒体和云服务等赛道上都表现亮眼。
  平台能深度绑定用户,远胜零散内容投放。尤其在微短剧赛道,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中国海外短剧市场投放应用数量已达237款,第一季度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2.7亿次,正在形成以北美为主,辐射欧洲、日韩、中东、东南亚等广阔市场的传播格局。
  正如内容出海要考虑与当地的文化差异,平台出海之后也必须思考如何做好本地化经营,这是提升中国数字平台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平台需要清楚把握当地用户的使用和消费习惯,提供适合他们的内容和服务。对微短剧来说,未来市场发展的核心瓶颈仍然是内容供给。虽然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平台入驻,但如何将中国剧本嫁接海外文化语境,让当地用户产生更强的代入感,需要政企携手破题。
  产业链输出的尝试,正成为中国一些文化企业进行全球文化生态培育的尝试。当中国的“熊出没”主题乐园成套出口中东,并在乌克兰、尼日利亚完成整体设计时,其输出的已非单一产品,而是“创意研发+技术标准+运营体系”的全产业链能力。
  IP开发、平台搭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趋势,标志着中国文化贸易完成从“卖产品”到“卖生态”的跃迁。当技术赋能贯穿创作、传播、消费全链条,中国不仅输出文化内容,更输出“标准制定权+生态构建力”。
传播效能突破:创造文化贸易新未来
  文化贸易成效显著,但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效能、扩大文化影响力,仍然需要继续强化技术赋能、形成品牌矩阵,同时还需要补齐资源短板,解决数字语料库缺陷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迈向文化贸易新格局。
  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全球文化贸易市场的风向标,谁占据了技术优势,谁就有可能引领未来全球市场。在这一点上,中国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在大模型领域,2025年1月上线的DeepSeek,让全球用户看到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强大力量。此外,国内各大视频平台均推出了AIGC应用模型,如快手的可灵、抖音的即梦、咪咕的仝舟等。目前中国在大模型领域已经达到了技术领先的国际地位,未来大模型还可以赋能更多行业,解锁无限的创意可能。
  视听领域中也在发生着技术的变革。咪咕在体育赛事转播以及文娱和纪录片产品当中都使用了前沿的AI技术。比如在相关赛事中,咪咕推出了数字孪生游戏,让广大球迷作为明星球员的数字分身,能够置身元宇宙空间,沉浸式地体验每一个精彩的运动瞬间。这种“黑科技体验”颠覆了以往的观赛形式,也充分展现了技术驱动之下的业务增长潜力。
  数智技术正在改变各行各业,制造业也不例外。连看似小小的“彩灯”制作过程也是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舞台。自贡彩灯近年来通过数智赋能,用AI技术来重构彩灯创意设计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年自贡灯会的现象级网红灯组“青城双姝”,就是通过AI算法分析700余张戏曲妆容数据,最终定稿了融合宋代三白妆与现代漫画美学的“白素贞”和“小青”样貌。可以说AI技术的融入已成为自贡彩灯的核心竞争力。去年,自贡全年在海外展出104场灯会,实现出口额达7746万美元。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制造业,企业都是数智技术的应用主体,也是数智技术的创新主体。未来中国企业还需要继续强化技术赋能,在设计、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充分引入数智技术,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进行全球化叙事的新语言。在数智赋能下,中国文化贸易正在不断地进行结构转型、模式升级与效能突破,逐步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9
您提到的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化出海的多个方面,包括文化产品的创新、数智技术的加持、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凸显以及传播效能的突破。以下是对您所述内容的一些补充和分析:

1. 文化产品的创新:
   - 《黑神话:悟空》和《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的成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能够吸引全球观众。
   - 中国微短剧和潮玩品牌的海外火爆,体现了中国文化产品在形态和传播方式上的创新。

2. 数智技术的加持:
   - 数智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文化产品的吸引力,还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生命力。
   -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转化和《唐宫夜宴》的VR电影化,都是技术力量在文化传承中的体现。

3. 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凸显:
   - 中国文化贸易的结构转型,从传统文化形态向数字文化新形态的跃迁,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 IP开发、平台搭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趋势,标志着中国文化贸易从“卖产品”到“卖生态”的转变。

4. 传播效能的突破:
   - 技术赋能是提升文化传播效能的关键,中国在大模型、AI技术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 数智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互联网行业,也在制造业中发挥作用,如自贡彩灯的AI创意设计。

5. 未来展望:
   - 中国文化贸易正在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这需要持续强化数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 中国企业需要在设计、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引入数智技术,提高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出海正迎来一个由技术、媒介和用户共同驱动的范式转型期。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文化产品的创新上,还体现在数智技术的加持、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凸显以及传播效能的突破上。未来,中国需要继续强化数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构建全球竞争体系,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9
数智赋能中国文化贸易: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跨越
在数智赋能下,中国文化贸易正不断进行结构转型、模式升级与效能突破,逐步实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123。

发展现状
在数字文化贸易领域,中国已具备一定的全球竞争力,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1.4万亿元,其中网络视听等具有数智元素的文化贸易总额超过3700亿元,占文化贸易比重达25.8%。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中国有五千年文明积淀,加上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及其广泛应用的国内环境,完全有能力推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目标23。

内容结构转型:催生多种出海新样态
规模与形态的转变
中国文化贸易在规模层面,实现了从零散的点状突破向全面出海的跨越;在形态层面,完成了由传统文化形态主导向数字文化新形态引领的跃迁。以网络文学、网络微短剧、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持续释放动能,同时,沉浸式展览、虚拟大空间体验等新样态不断涌现。这些产品融合了数智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能打破传播壁垒,为海外受众提供感知中国文化的数字窗口23。

激活传统文化资源
数字技术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生命力。例如故宫博物院深耕“数字故宫”建设,已实现52%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转化,并以每年7万件的速率推进,让观众可沉浸式体验。一批以游戏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的创新表达,如《黑神话:悟空》等游戏赢得海外玩家喜爱与好评23。

实现在地化改造
要让全球受众为文化产品买单,需以受众为中心,跨越地域文化鸿沟。数智技术是实现这一在地化语法改造的关键,要求在语言翻译、开发设计全流程中,融入目标市场的用户偏好与文化习惯,让中国故事以“世界语态”走进海外用户内心23。

出海模式升级:凸显国际竞争新优势
IP的重要作用
好的IP是跨越山海的文化使者,一个经典IP可跨媒介衍生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为文化贸易打开更广阔空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进入全球共创IP新阶段,《庆余年》等作品形成了跨媒介IP生态链。在虚拟现实、AI生成等技术下,文化IP可突破传统媒介边界。国潮领域的泡泡玛特以LABUBU(拉布布)展现了IP的长线生命力,带动四大IP创收逾10亿元23。

平台的关键地位
平台是全球文化流通的高速路,中国企业的平台化出海展现出硬实力,在跨境电商、游戏等赛道表现亮眼。平台出海后需做好本地化经营,把握当地用户的使用和消费习惯,提供适合的内容和服务。对于微短剧,如何将中国剧本嫁接海外文化语境,需要政企携手解决23。

产业链的输出
产业链输出成为中国一些文化企业进行全球文化生态培育的尝试。如“熊出没”主题乐园成套出口中东等,输出的是“创意研发 + 技术标准 + 运营体系”的全产业链能力。IP开发、平台搭建、产业链协同发展标志着中国文化贸易从“卖产品”到“卖生态”的跃迁,中国不仅输出文化内容,更输出“标准制定权 + 生态构建力”3。

传播效能突破:创造文化贸易新未来
虽然文化贸易成效显著,但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播效能、扩大文化影响力,还需要继续强化技术赋能、形成品牌矩阵,同时补齐资源短板,解决数字语料库缺陷的问题,以迈向文化贸易新格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