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39℃高温天,她中暑离世!广东女子体温飙至42℃,热也会要命![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48
金币
26346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10) —
盛夏六月,一位年仅33岁的广东女子在烈日下晕倒,送医时体温高达42℃,抢救无效身亡。不是车祸,不是突发心梗,而是中暑。


是的,热得过头,也会死人。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高温天,会把人送上绝路?到底,中暑是怎么一步步把人逼向死亡的?
人不是铁打的,身体有个极限,尤其在酷热环境下。一旦超过这个限度,体温调节系统就会“崩盘”,这时候不仅是出汗不管用了,连身体的警报系统都会短路。就像电脑过热会自动关机,人体却没那个“自动保护”,一旦撑不过去,就可能直接“蓝屏”。
很多人对中暑的理解还停留在“头晕、恶心、出汗多”,觉得喝点水、吹吹空调就好了。但真正的热射病,远比你想象的要恐怖。高温下,汗腺罢工、体温飙升、器官崩坏,就像锅里的肉,被慢慢炖烂,直到连锅都烧穿了。


热射病不是稀罕病。每年都有大批人中招,尤其是老年人、户外工作者、基础病患者。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数据显示,热射病的死亡率在50%以上,抢救黄金时间通常不超过2小时。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的临床统计。
很多人以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就能扛得住高温。错!年轻人出事的例子也不少。有一年北京马拉松赛上,一位跑者倒地不起,送医后确认是热射病引起的多器官衰竭。热不是慢刀子,它是一场迅猛的内战。
你可能想问:人不是有汗腺吗?不是会散热吗?为啥一热就垮?问题就出在“高温+高湿”的组合拳上。湿度高的时候,汗出不去,热更散不掉。就像一台开着锅盖的高压锅,锅盖虽然开着,但蒸汽根本排不出去,结果只能炸锅。


而广东夏天,正是这种“桑拿天”的代表。气温高、湿度重、风速低,三大杀手轮番上阵,把身体的散热系统逼到死角。再加上空调房和室外的温差来回切换,身体根本来不及调节,就容易瞬间崩溃。
更麻烦的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太容易忽略,像什么头晕、乏力、恶心、胸闷,说白了,跟感冒、低血糖、贫血差不多。很多人就是扛着扛着,直接扛进了ICU。
有一个冷知识你可能没听过:人的体温一旦超过40℃,大脑就会“煮熟”。这是字面意义上的煮熟。脑细胞极度敏感,超过42℃,就开始不可逆损伤。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这些不是电影里的夸张桥段,而是热射病的真实进程。


那为什么有人能活下来,有人却死了呢?关键在于发现得早不早、处理得快不快。热射病最重要的不是补水,而是尽快降温。不是慢慢喝水、不是吃退烧药,而是全身快速物理降温。
医院抢救时,有个常用操作叫“冰毯”或“冰帽”,但在家里你来不及找这些怎么办?把人移到阴凉处,脱去衣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风扇直吹,冰袋敷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这是最有效的紧急处理办法。别指望喝点水就能恢复,时间一拖,命就没了。
喝水这事儿也讲究门道。不是所有水都能救命。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光喝白水会稀释血液中的钠,低钠血症反而会导致抽搐、昏迷。所以,淡盐水或者电解质饮料更靠谱。别等口渴了才喝水,那时候你已经脱水了。
再说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服药期间的人群中暑风险更高。


比如吃抗过敏药、降压药、利尿剂的人,这些药可能影响排汗或水盐调节。你以为自己只是“中看不中用”,其实是药物在悄悄加码中暑风险。
还有一种中暑,叫迟发性热射病。人已经离开高温环境,看起来没事,几个小时后突然高烧、昏迷。
这种情况常常被误判为其他疾病,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所以,如果在热天突然感到极度虚弱、头痛剧烈、意识恍惚,请立刻就医,不要硬撑。
不少人喜欢在中午“练铁”或者户外跑步,美其名曰“锻炼意志”。听着很燃,但身体不是燃油引擎,你不是越热越强。高温不是挑战,是杀手。太阳底下流的每一滴汗,可能都是身体在透支生命的信号。


那些年广播里喊的“高温橙色预警”,不是说说而已。国家气象局的高温三级预警,其实已经是严重程度的提醒。一旦体温接近40℃,就别再硬撑,别拿命去拼所谓的“抗热能力”。
说来也讽刺,夏天大家拼命防紫外线、防晒黑,却很少有人真正在意中暑。黑了可以美白,命没了就没了。
所以,如果你非得在高温天出门,请记住几个“土方法”:宽边帽、浅色衣服、提前补水、不要空腹出门。背个小水壶比戴金链子实用多了。出门前多看一眼天气预报,比你刷十条朋友圈都重要。


真正的健康防线,不是医院的急救床,而是你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别高估自己的耐热能力,别低估高温的杀伤力。热,也能致命,不是说说而已。


每一个因为中暑进了急诊的人,都曾以为自己“还行”。但生与死之间,有时只差一个电风扇、一瓶淡盐水,或者一次及时的降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昨天 17:2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48
金币
26346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8
高温天中暑离世事件警示与中暑相关信息
近期高温天气频发,中暑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此前河北一位中年女性在炎热天气下突发不适,不到十小时就从中暑走向死亡;泉州一男子高烧 41℃,20 多天后身亡。此次广东女子在 39℃高温天中暑离世,体温飙至 42℃,再次为我们敲响了高温天防暑的警钟25。

中暑原因及高危人群
中暑原因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环境中,因水分、电解质流失过多,散热不畅,导致核心体温升高,进而引发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异常的热损伤疾病。当室内空气不流通,温度长时间维持在 32℃以上时,人体散热就会受到阻碍,热量在体内不断累积,容易中暑。此外,内外温差过大,如从高温室外进入低温空调房,或久待低温空调房后突然外出,都可能引发发热、胸闷等中暑症状1。

高危人群
中老年人、肥胖人士、慢性病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是中暑尤其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身体调节能力差,中老年人中枢神经、心血管功能下降,感觉神经老化,对高温高湿环境感知迟钝,难以及时察觉危险;肥胖人士散热困难;慢性病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较弱,更容易因为高温诱发并发症。此外,部分体弱多病者、老人怕受风着凉,同时为了省电,在室内不愿开电扇空调,也容易中暑12。

中暑症状表现
先兆中暑
头晕、口渴、乏力、大汗,体温正常或微升(<38℃)。

轻度中暑
体温>38℃,皮肤灼热或湿冷,伴恶心、血压下降、心率加快1。

重度中暑
热痉挛:四肢、腹部肌肉阵发性痉挛,约持续 3 分钟缓解。
热衰竭:头晕晕厥、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休克。
热射病:体温>40℃,初期出汗后无汗,伴昏迷、抽搐1。
中暑处理方法
先兆中暑
要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领口衣物散热,饮用凉水或淡盐水补充水分、电解质,休息后多可缓解1。

轻度中暑
需移至空调房或阴凉地,用湿毛巾冷敷额头、擦拭颈部和腋窝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降温,可适量服用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若症状持续不缓或加重则及时送医1。

中暑预防建议
补充水分
喝糖盐水,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高温天气饮水,水温不宜太烫或过冰,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1。

注意防晒
穿轻薄、宽松、浅色衣物,戴宽檐遮阳帽或用遮阳伞,优选阴凉处活动,避免太阳直晒1。

室内环境调节
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当室内温度长时间维持在 32℃以上时,可使用电扇、空调等设备调节温度。老年人、体弱多病者等高危人群不要为了省电而忽视防暑,可安装温湿度计监控室内环境,确保室温舒适13。

避免温差过大
避免从高温室外进入低温空调房,或久待低温空调房后突然外出,减少因温差过大引发中暑的风险1。

特殊人群防护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要遵医嘱调整药物(部分降压药可能影响体温调节),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户外工作或活动者应避开高温时段,每小时休息 10 分钟并补充电解质水,穿戴透气防晒衣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8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相关疾病,它可以迅速恶化并导致死亡。以下是中暑逐步威胁生命的原因和过程:

1. 体温调节系统崩溃:人体有一个极限,在酷热环境下一旦超过这个限度,体温调节系统就会失效。出汗等自然降温机制不再有效,身体的警报系统也会短路。

2. 热射病:高温下,汗腺可能停止工作,导致体温急剧上升,器官受损。这种状况类似于将肉慢慢炖烂,直至锅烧穿,形象地说明了热射病对身体的破坏性。

3. 高死亡率: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数据显示,热射病的死亡率在50%以上,抢救黄金时间通常不超过2小时。

4. 高温+高湿的影响:湿度高时,汗水蒸发困难,热量难以散发,导致体内热量积聚。

5. 中暑的早期症状易被忽略:头晕、乏力、恶心、胸闷等症状与感冒、低血糖、贫血相似,容易被忽视。

6. 体温超过40℃的影响:人的体温一旦超过40℃,大脑会受到不可逆损伤,导致意识模糊、昏迷、抽搐。

7. 紧急处理的重要性:热射病最重要的是尽快降温,而不是仅仅补水。正确的紧急处理包括将人移到阴凉处、脱去衣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风扇直吹、冰袋敷在关键部位。

8. 补水的注意事项:在高温下大量出汗后,光喝白水会稀释血液中的钠,导致低钠血症。因此,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更为合适。

9.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排汗或水盐调节,增加中暑风险。

10. 迟发性热射病:人离开高温环境后几小时可能突然高烧、昏迷,这种情况常被误判为其他疾病。

11. 高温锻炼的风险:高温不是挑战,而是杀手。太阳底下流的每一滴汗,可能都是身体在透支生命的信号。

12. 预防措施:在高温天出门时,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戴宽边帽、穿浅色衣服、提前补水、不要空腹出门等。

中暑是非常严重的健康威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正确的认识和及时的处理可以挽救生命。如果有任何身体不适,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