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2回复

[猎奇]李秀成有多腐败?陈玉成笑道:抄了李秀成的家能解决天国军费[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8) —

李秀成这个人,说起来,真是个充满矛盾色彩的人物。如果你只看他早年的经历,绝对可以称得上励志典范——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一步步爬升到了太平天国“忠王”的高位,他的成功更多是靠真刀真枪的本事,而不是靠后台或关系。
然而,当你把目光投向他晚年的表现,却发现他完全变了个模样,成了一个披着忠臣外衣的贪官。陈玉成曾经说过一句话,“抄了李秀成的家能解决天国军费”,这话并非夸张,而是事实的写照,暴露了他贪腐的深度。
李秀成原本是个普通农民,生于广西藤县的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家中人口虽不多,但全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甚至连一顿热饭都难得吃上。用现代的话说,他几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边缘。

不过,这个人并不笨。虽然小时候家境清贫,但他有一个读书的舅父,在村里做老师。李秀成的父母虽然贫困,却还是咬紧牙关,把他送去村塾读了两年书。可惜贫困成了他学习的绊脚石,最终没能继续读下去。看到他勤奋好学,舅父不忍心让他放弃,于是安排他在学塾里做些帮工,换取继续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经历不仅让他学会了识字,更重要的是磨练了他的观察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他能够察言观色,懂得看人下菜碟,这种身处底层、为生存而打拼的精明本领,从那时起就在他身上深深烙印。
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那时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称之为“拜上帝会”,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这口号在那个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年代,简直像是一首最动听的天籁。李秀成顿时眼前一亮,感觉机会终于来了。
全家人一口气投奔了太平军,他本人也成为了一名“圣兵”,从此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和许多靠关系、家世上位的“王爷”不同,李秀成真的是凭借打仗打出来的地位。他起初并非一骑绝尘的将军,而是在一次次实战中用真本事赢得了尊重。
1857年,桐城之战令他声名鹊起。当时太平军只有六七千人,士兵素质良莠不齐,对手却是八千清军的精锐部队,装备和训练远远胜过太平军。然而,李秀成没有退缩,他合理调度兵力,并且和陈玉成协同作战,成功击退了清军。这场胜利不仅稳住了局面,更打出了太平军的威风。
这场战役后,他的声望迅速攀升,洪秀全也对他刮目相看。终于在1859年,李秀成被正式封为“忠王”,称号背后的褒奖词是“万古忠义”,寄托了极高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与陈玉成成为太平军的黄金搭档,屡次鏖战,从安徽一路打到江南,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那时,李秀成在百姓心中几乎就是英雄的化身。
但正是在这段时期,李秀成开始走向转变。
李秀成在苏州称王后,最初所做的事情还算得上合理。他减轻赋税、开放商业,使苏州迅速恢复生机,百姓的生活比起以往清政府统治时大为改善,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小繁荣。
不过,这种“亲民”的姿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享乐上。
他首先在苏州修建了自己的“忠王府”。这座府邸奢华程度惊人,后世人来看过都称其为“宛如神仙居所”。当年李鸿章攻破苏州,进忠王府巡视时都被震惊,直言“真如神仙窟宅”。
这绝非夸张。忠王府金碧辉煌,园林楼阁应有尽有,还有好几座戏台,常年请戏班轮番演出。府中女眷和仆从数以百计,奢靡的生活用品堆积如山。
李秀成不仅贪图享乐,还毫无节制。他又在另一块地皮上动工,准备兴建一座比洪秀全“天王府”更加豪华的新王府。
这类大兴土木的工程耗资巨大,花费当然落在了老百姓头上。原本承诺的减税政策逐渐变味,成了名义上的减轻,实则暗中加重,商人们被盘剥得更加厉害。短暂的繁荣像泡沫一样,很快破裂。

实际上,李秀成并非太平天国内首个贪腐的王爷。说实话,从洪秀全自封天王开始,这个政权就埋下了腐败的种子。
洪秀全封王如发糖,封了2700多个“王”,大批亲戚朋友被安排进官职。将政权视为“家产”,注定问题重重。
李秀成是后来者,在这种腐败体系中混久了,也逐渐被同化。他看到别人都贪,他不贪反倒显得傻,于是便放开手脚,谁劝都听不进去。
陈玉成起初劝过他,结果两人意见不合,关系疏远。后来陈玉成说出“抄了李秀成的家能解决天国军费”,两人几乎成了名存实亡的搭档。
不管“忠王府”多么豪华,都无法阻挡外敌的入侵。

1864年,曾国荃率湘军围攻天京。洪秀全惊慌失措,紧急召集各地王爷增援。此时,陈玉成已战死沙场,李秀成却迟迟不动。

他不是没收到消息,而是犹豫不决,想着自己在苏州称王挺好,没必要再搅这浑水。直到形势危急,他才率领60万大军赶往天京。
可这场战役,李秀成打得惨不忍睹。湘军兵力不过两万,凭借太平军内部的混乱配合,硬生生赢了这场战斗。
60万对2万,惨败如此,让人难以置信。
天京陷落后,李秀成带着幼主狼狈逃亡。但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的少年英雄了。

逃到一座荒废庙宇时,腰间的百宝囊无意中露出,暴露了身份。那袋子里装满了金银珠宝,极为惹眼,引来了贪婪之人报官。
李秀成被捕,押解回南京,交由曾国藩处理。
曾国藩心里明白,这样的人不能留。他让李秀成写“供状”,九天时间写了五万字,后整理成《李秀成自述》。
清廷尚未下达处置命令,曾国藩便擅自将他处死,理由很直接:洪秀全已死,李秀成作为新精神领袖不可留。
的确,当时仍有不少百姓愿意追随李秀成,因为他确实曾做过一些实事。可惜权力和金钱早已腐蚀了他的灵魂,他已不复那个“万古忠义”的忠王。
回望李秀成的一生,前半段是奋力拼搏,后半段却因贪腐而身败名裂。他从一个地里刨食的穷小子成长为太平军核心人物,最终却堕落成压榨百姓的大官。
他的结局,虽然不算惨烈,但极为讽刺。那些为他流过血的士兵,最终连一口饭都难以得到;那些被他承诺的“饱暖”,也不过是一场空梦。
李秀成的腐败,不是个例,而是太平天国内部制度混乱的缩影。
他的失败,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问题,更是整个运动理想破产的体现。
因此,如果一个起义军到了最后与压迫者无异,哪怕取得胜利,也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剥削机器。
太平天国终被覆灭,李秀成的豪宅被占,金银被搜刮,“忠王”的名号最终成为笑柄。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07-0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22
金币
263397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8
李秀成的腐败程度
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其腐败行为在历史上广受诟病。根据结果,陈玉成曾讽刺地说:“抄了李秀成的家能解决天国军费”,这句话揭示了李秀成的腐败程度之深,以至于他的个人财富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财政状况。

腐败表现
奢侈生活:李秀成在天京(今南京)建造了豪华的府邸,府中金碧辉煌,装饰极其奢华。水晶吊灯、园林建设等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这些本应用于军费和民生的地方却被他用来满足个人享乐。

贪污公款:李秀成不仅在生活上极度奢侈,还大量挪用天国公款,用于个人消费和奢华生活。他的府中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远超天国国库的储备。

剥削百姓: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李秀成对辖地百姓进行了极尽剥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起了民愤,也失去了民心。

结交权贵:李秀成还结交权贵,在府中大摆宴席,每次宴会都要杀猪宰羊,摆上数十桌,宾客们醉生梦死。这种奢靡之风很快传染给了其他天京权贵,进一步加剧了太平天国的腐败。

军事影响
李秀成的腐败行为对太平天国的军事实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由于大量的军费被他挥霍,前线将士常常断粮断饷,战斗力大大下降。陈玉成在军事会议上多次指出,李秀成的腐败行为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军费短缺,甚至提出“抄了李秀成的家,不但能解决天国军费,还能武装十万精兵”。

结论
综上所述,李秀成的腐败行为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的奢靡上,更在于他对公共财产的肆意挥霍和对百姓的剥削。他的行为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财政和军事实力,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衰落和灭亡。陈玉成的那句“抄了李秀成的家能解决天国军费”不仅是对李秀成个人腐败的讽刺,也是对太平天国内部腐败现象的深刻揭露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7-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8
李秀成的一生,确实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他的经历不仅是一个个人奋斗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悲剧的缩影。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的前半生充满了励志和奋斗的色彩。然而,随着权力和财富的积累,他逐渐走向了腐败和堕落,最终身败名裂。

早年的奋斗与崛起

李秀成出生于广西藤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家中人口虽不多,但全靠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尽管家境贫寒,但他通过在村塾做帮工,学会了识字,并磨练了观察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李秀成全家投奔了太平军。他从一名普通的“圣兵”开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一次次实战中赢得了尊重。1857年的桐城之战使他声名鹊起,最终在1859年被封为“忠王”,称号背后的褒奖词是“万古忠义”。

权力与腐败

然而,随着地位的提升,李秀成逐渐被权力和财富所腐蚀。他在苏州称王后,修建了奢华的“忠王府”,过上了奢靡的生活。原本承诺的减税政策逐渐变味,百姓的生活并未得到真正的改善。他的贪腐行为不仅损害了太平天国的形象,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内部矛盾与失败

李秀成的腐败行为并非个例,而是太平天国内部制度混乱的缩影。洪秀全自封天王后,封了2700多个“王”,大批亲戚朋友被安排进官职。这种将政权视为“家产”的做法,注定问题重重。李秀成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被同化,最终走向了腐败和堕落。

1864年,曾国荃率湘军围攻天京。洪秀全紧急召集各地王爷增援,但李秀成却迟迟不动。他犹豫不决,直到形势危急才率领60万大军赶往天京。然而,这场战役以惨败告终。60万对2万,这样的失败让人难以置信。

悲剧的结局

天京陷落后,李秀成带着幼主狼狈逃亡。最终,他在一座荒废庙宇中被捕。被捕时,他腰间的百宝囊无意中露出,暴露了身份。那袋子里装满了金银珠宝,极为惹眼,引来了贪婪之人报官。

李秀成被捕后,被押解回南京,交由曾国藩处理。曾国藩让他写“供状”,九天时间写了五万字,后整理成《李秀成自述》。清廷尚未下达处置命令,曾国藩便擅自将他处死,理由是李秀成作为新精神领袖不可留。

历史的反思

李秀成的一生,前半段是奋力拼搏,后半段却因贪腐而身败名裂。他的结局虽然不算惨烈,但极为讽刺。那些为他流过血的士兵,最终连一口饭都难以得到;那些被他承诺的“饱暖”,也不过是一场空梦。

李秀成的腐败,不是个例,而是太平天国内部制度混乱的缩影。他的失败,绝不仅是个人品德的问题,更是整个运动理想破产的体现。因此,如果一个起义军到了最后与压迫者无异,哪怕取得胜利,也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剥削机器。

太平天国终被覆灭,李秀成的豪宅被占,金银被搜刮,“忠王”的名号最终成为笑柄。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权力和财富的诱惑是巨大的,只有保持初心和廉洁,才能真正实现理想和目标。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7-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