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阅读
  • 2回复

[猎奇]1898年的老北京,街道的灰尘中还夹杂着排泄物,皇家园林荒芜破败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185
金币
74389
道行
37009
原创
2316
奖券
4676
斑龄
133
道券
101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43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8)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某些年份总是因特殊的事件而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1066年、1492年、1587年,这些年代无一不充满了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而1898年,也是其中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年份。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鼎盛时期的统治地位不可动摇。无论从疆域的广袤,还是人口的庞大来看,清王朝都处于无可匹敌的优势之中。最辉煌的时刻,清朝的周边有十九个附属国,每年向朝廷进贡,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强盛。

然而,到了道光帝时期,清朝的衰败已露端倪。鸦片战争接二连三的爆发,成了清朝半殖民地化的开端,国力迅速下滑,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进入1898年,清朝虽然仍保有一线微弱的生气,但却早已是风雨飘摇。光绪皇帝发布了《定国是诏》,开启了被后人称为“戊戌变法”的改革,试图振兴衰败的清朝。



《马关条约》的签署,无疑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反对卖国贼李鸿章的怒潮,而民众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愈加加剧。那些为国家命运焦虑不安的人中,光绪皇帝也未能幸免。

自1885年中法战争起,光绪皇帝便意识到清朝的体制已无力应对外来威胁。尤其是在甲午战争的惨败之后,光绪越来越清楚,若不改革,国破家亡便是迟早的事。于是,他在向慈禧太后请示后,开始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组建新军、废除科举、建立新学堂、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并计划推行宪政。

然而,改革的步伐未能持续太久。慈禧太后出于私利,将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扼杀在摇篮之中,相关官员纷纷被罢免,甚至有些人遭遇了严酷的惩处,戊戌变法因此宣告失败。自此,清朝的灭亡之路正式开始。



王朝临终之际,国家的各项制度如同腐朽的堤坝,在岁月的侵蚀下迅速崩塌。各地的悍匪四起,民众苦不堪言。整个清朝的土地,仿佛被一层厚重的灰尘笼罩,气氛沉重压抑,仿佛能让人窒息。

第一:城墙外的景象



京城的城墙厚重且高耸,把城内外分隔开来。站在城外望去,城墙外的景象显得宁静而略显萧条。城内那巍峨的角楼、宫殿的屋脊,都令人肃然起敬,仿佛象征着昔日清朝的威严。

清朝时期,京城的城墙不仅担负着军事防御的任务,还成为了满汉分界的象征。城内居住的是达官贵人、显赫一时的官员,而城外则是普通百姓的聚集地。城外的街道上,时常可以见到一队队的商队,运送着城内居民所需的各种物资。



这些商队可谓是当时“快递”的重要来源,它们的交通工具有骆驼,也有马车。他们带来的商品种类,已经远不如康乾盛世时那样丰富多彩,更多的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煤块、食盐、白菜等。



第二:城墙内的景象

与城外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城内的街道却显得繁华热闹。无论是在前门大街,还是在其他商业区,街上总是人头攒动,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许多商队推着货车、牵着骆驼在人群中穿行,热闹非凡。

站在前门城楼上,远远地就能看到前门大街的热闹景象。这里是京城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之一,街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妇女们穿着传统的“三寸金莲”鞋子,挑着担子卖水果;街头有理发摊,叫卖声此起彼伏;成群结队的僧侣、信士也穿梭其中,增添了许多生气。



然而,这一切的繁华在1900年被义和团的暴力摧毁了。前门大街的商铺被火焚烧一空,曾经的繁华如今只剩下废墟,满目疮痍,所有的热闹与生气瞬间消失。

朝北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清门。门与门之间的“千步廊”是清朝官署的办公区,诸如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等都分布于此,依照“文东武西”的传统规矩井然有序。

玉泉山与圆明园的景象



玉泉山位于现今的颐和园西侧,是清朝皇帝、皇后及妃嫔们夏季避暑的圣地。玉泉山的风景美丽宜人,山势起伏宛如元宝,尤以山中的玉泉更为闻名,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泉水清冽甘甜,一直以来是皇家的专用水源。这里的稻田,也都是为皇室专用,其中的“京西稻”尤其有名,乾隆帝更是称其为“天下第一泉”。

尽管玉泉山如今对外不再开放,但我们仍能通过1898年的照片,窥见这片皇家园林的优美景致。照片中,那两座标志性的宝塔依然屹立,蜿蜒的小路依然盘绕在山腰。尽管英法联军曾将其焚毁,但当时的清朝因国库空虚,未能修复这片宫苑。直到今天,这些残破的建筑遗迹仍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圆明园,历经康熙年间的扩建,一度是极尽豪华的皇家园林。其融合中西建筑风格,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然而,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圆明园遭到焚烧,几乎被摧毁殆尽。到了1898年,圆明园虽仍有些许残垣断壁,但其破败景象已让人触目惊心。

一位德国摄影师曾到圆明园拍摄,并留下了一段文字,描述这里曾经的辉煌:“这座园林的装饰色彩斑斓,犹如彩虹般绚丽。站在这里,仿佛穿越到了‘一千零一夜’的奇幻世界。”

尽管圆明园的遗址依旧归清朝管辖,不允许外人进入,但西洋楼景区因无人管理,早已被外籍人士所遗弃,他们常在这里聚会拍照,享受这片废墟带来的异国情调。



北京的历史印记



京城的历史源远流长,自西周时期,周王朝便在此分封燕与蓟,这座城市便开始了它悠久的历史征程。几千年来,无论是哪个朝代,这里都一直是帝王的都城。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基础,早已在古代奠定。



今天的北京,依然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古老的城门。它们宛如无声的讲述者,时刻提醒着我们,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多少动人心弦、辉煌灿烂的故事。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07-0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82
金币
273030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7
  1898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其中,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试图改革清朝体制,振兴国家的重要尝试。然而,由于慈禧太后的干预,变法最终失败,清朝的衰败之路更加明显。这一年的历史背景充满了复杂因素,包括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北京城内外的景象反映了清朝的衰败和变革的艰难。城墙外的景象宁静而略显萧条,城墙内的景象则繁华热闹,但这种繁华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被摧毁。玉泉山和圆明园的景象,展现了皇家园林的美丽和曾经的辉煌,但也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破败。

  北京的历史印记深厚,作为中国的古都,它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今天,北京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这些都是中国历史的珍贵见证。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7-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20
金币
263391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7
根据历史资料,1898年的北京城确实呈现出卫生环境恶劣与皇家园林衰败并存的景象,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 一、街道卫生:尘土与污秽交织
普遍随地便溺
明清至清末的北京长期存在"京师无厕"现象,居民习惯随地排泄,导致街道"满街屎尿纵横"。粪便与尘土混合,晴天时经车马践踏形成"粪土飞扬",雨天则污水横流、泥泞不堪。

垃圾堆积如山
居民将炉灰、瓦砾等垃圾直接倾倒在街边,部分路段垃圾甚至"高于屋者至有丈余(约3米)",阻塞道路的同时加剧了异味和蚊蝇滋生。

道路基础设施落后
城内主干道均为土路,缺乏硬化处理,坑洼不平。护城河因垃圾倾倒和生活污水排放沦为"臭水沟",夏季散发难闻气味。

💡 转折点:1900年联军强制改革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强制推行卫生管理:禁止随地便溺并设罚金,在各巷口修建公厕(近代北京公厕起源),组织"除粪公司"清运垃圾。清廷回銮后沿用了这一模式。

二、皇家园林:辉煌后的荒芜残迹
静明园(玉泉山)的破败
作为清代皇家园林代表之一,静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后长期未修复。至1898年,其建筑群仅余断壁残垣,植被荒芜,与昔日"帝后休闲胜地"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圆明园的持续衰亡
虽未直接提及1898年状况,但16指出圆明园自1860年焚毁后持续荒废,至清末已成为"无法忘却的耻辱象征"。部分幸存建筑(如"茹古涵今"书坊)虽存楠木紫檀装饰,但整体功能丧失,沦为废墟。

颐和园的短暂"回光返照"
同期颐和园因慈禧主导重建(1884-1895年)稍显生机,但1提到其景观已显局促,山形湖面"并不辽阔",部分区域仍残留荒芜感,反映国力衰微下皇家园林的勉强维持。

📜 历史背景与深层原因
因素    影响
技术滞后    缺乏下水系统、垃圾处理技术,道路维护依赖黄土铺垫。
财政困境    甲午战败后巨额赔款(1895年),清廷无力承担园林修复与市政建设。
殖民冲击    1860年英法联军破坏园林体系,1900年联军倒逼城市卫生改革。
观念冲突    传统"污秽归自然"观念与西方卫生观念碰撞,民众初期抵触公厕。
💎 结语
1898年的北京是传统帝国治理失效的缩影:街道的污秽映射民生凋敝,园林的废墟昭示国运沉沦。这一畸形状态直至外力(联军卫生改革)与内部变革(清末新政)叠加才逐步改变。若需进一步探究联军改革细节或园林修复史,可查阅24原链接。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7-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