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2回复

[猎奇]唐肃宗即位后,为何派兵干掉自己的弟弟?这是要怪唐玄宗[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6) —

757年2月,正当唐朝军队与安史叛军在北方血战时,南方却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事件。唐肃宗通过动用江淮地区的武装力量,成功铲除了自己的异母弟、永王李璘。而李璘的亲信和党羽也遭到了严厉打压,许多人被处死,另一些则被关进了监狱,其中包括了名将诗人李白。这一事件发生在唐肃宗于756年7月即位后,安史之乱尚未平息。那么,为什么唐肃宗在这种乱局下如此急切地要除掉自己的弟弟李璘呢?

一、被迫“退位”的太上皇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快速攻破了潼关。唐玄宗迫不得已逃往马嵬驿,并在此发生了兵变,接着他与太子李亨产生了“分道扬镳”的局面。唐玄宗在756年7月抵达普安郡(今四川剑阁)时,发布了一道诏令,命太子负责北方的军事事务,而永王、盛王、丰王则分别被派遣镇守南方。到了8月,唐玄宗再次重申了这一指令,强调“命元子北略朔方,诸王分守重镇”。

然而,不久后,唐玄宗从灵武的使者口中得知,太子李亨早在7月就已经即位为皇帝。这意味着唐玄宗并没有主动退位,而是被迫“退位”。表面上,唐玄宗仍然表示“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然而,他内心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坛。于是,他再次发布旨意,“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试图继续在幕后发号施令。
二、卷入政治漩涡的永王
虽然唐玄宗成为了太上皇,但他仍试图维持自己对政权的影响力,并依旧有着许多实际的指挥权。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手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母亲早逝,因此由太子李亨抚养长大。此时,李璘正身处父亲与皇兄的权力斗争之中。756年9月,李璘抵达江陵,开始筹集武装力量,迅速招募了数万士兵,并委任了大量官员。
唐肃宗接到这一消息后,立刻派遣使者前往江陵,要求李璘返回成都,但遭到了李璘的强硬拒绝。李璘之所以如此大胆,主要是他得到了唐玄宗的支持和默许。李璘身边的长史李岘意识到局势的危急,他以生病为由,离开了李璘,前往灵武朝见唐肃宗。在灵武,李岘与高适一同向唐肃宗汇报了对付李璘的策略,双方开始商讨如何应对李璘的威胁。
三、唐肃宗的铁腕平乱
尽管唐朝表面上只有一个皇帝,但实际上却存在两个实际掌控政权的“朝廷”。一个在灵武,由唐肃宗执掌,另一个则在成都,由唐玄宗控制。而永王李璘就是唐玄宗亲自任命的,他无视唐肃宗的命令,继续在756年12月擅自调动兵力,率领5000兵马向广陵进军。李璘如果成功占领广陵,不仅能控制整个长江流域,还可能使唐玄宗重新掌握大权,这无疑会给唐肃宗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唐肃宗迅速采取行动,调整了江淮地区的军事布局。他任命适为淮南节度使,负责镇守广陵及周围十二个郡;又任命来瞋为淮南西道节度使,负责管理汝南等五郡,并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策划剿灭李璘。尽管李璘身为皇族,他却并未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最终他的军队在与唐军的激战中全线崩溃,李璘本人也被杀害。事后,李璘的妻儿被押送至成都,唐玄宗对此深感痛惜,“伤悼久之”,他心知肚明,自己已彻底败给了儿子李亨。
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唐肃宗成功稳定了政局,消除了潜在的威胁,同时也确保了李璘和其支持者的彻底铲除。尽管唐玄宗对李璘的死感到痛惜,但他心里知道,自己与李亨的对立已经无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因病重,局势一度变得紧张不安。在此时,太子李豫(即电视剧《大唐荣耀》中的男主李俶)接到一封来自皇宫的诏书,命令他进宫侍疾。这封诏书看似正常,但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暗潮涌动的政治斗争。

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迅速采取了行动。他们派遣禁军保护太子,防止他进入皇宫,而后带领禁军直冲皇宫,揭开了这场阴谋的面纱。原来,这封诏书竟然是唐肃宗的皇后——张皇后所伪造的,目的是诱使太子进入皇宫,然后加以杀害,进而扶持她所支持的亲生儿子登上皇位。

然而,张皇后夺 权的企图并未完全得逞,因为她的意图过于明显,引起了太子身边的亲信警觉。李辅国和程元振迅速采取行动,成功抓住了张皇后。唐肃宗在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后,最终因惊吓过度,撒手人寰。太子李豫也因此顺利登基,成为唐代宗。

李豫能够登上皇位,实属不易。张皇后作为唐肃宗最宠爱的女人,不仅在他心中占据重要地位,还生下了一个嫡子。相比之下,李豫只是一个庶子,身世低微。唐肃宗甚至曾有意废除李豫,让张皇后所生的嫡子取而代之。然而,李豫最终为何能够保住太子之位呢?毕竟,在古代皇权继承遵循的是嫡长子制,李豫作为庶长子,怎能凌驾于嫡长子之上?
唐肃宗李亨的父亲——唐玄宗,当太子时,皇后张氏仅是一个低级妃嫔,李亨的原配太子妃韦氏,也就是“韦妃”。有一次,太子李亨在外出时与韦妃的哥哥韦坚见面,之后韦坚又去见了进京的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消息传到唐玄宗耳中,他顿时产生了疑虑,怀疑李亨与韦坚和皇甫惟明有不正当的勾结,心生忌惮。
李亨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位,向唐玄宗表白自己与韦妃感情不和,请求与其和离,以脱身于此事的漩涡。李亨与韦妃离婚后,最终将宠爱转向了张良娣,也就是后来的张皇后。张良娣因其出众的美貌和聪慧才智,深得李亨的宠爱,尤其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她始终陪伴在李亨身边,为他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
当时,张良娣已怀有身孕,但她仍然坚定地与李亨一起逃亡,在马嵬坡之变后,她力劝李亨不要随唐玄宗一起南下,而是留在中原,寻找恢复大唐的机会。李亨决定北上灵武,准备组织反抗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力量。
在长途跋涉中,张良娣挺着大肚子,始终站在李亨前面,为他挡住可能的危险。每当李亨担心她的安全时,张良娣却坚定表示:“太子出行仓促,身边护卫稀少。若我在前,万一遭遇危险,我能为你争取些许时间。”李亨被她的坚强深深感动,心中暗下决心,等到脱离危险后,一定要保护这个为他付出了如此多的女子。
最终,李亨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灵武。在灵武,张良娣顺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李侗。值得一提的是,史书记载,张良娣的孩子是在灵武出生的。即便在生完孩子之后,她依旧称呼李亨为“太子”,而李亨很快便在灵武的支持下登基为帝,成为唐肃宗。
张良娣为李亨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甚至在临产时也未曾停歇。孩子出生仅三天,她便坚持起身为将士们缝制衣物,不仅为鼓舞士气,还为补充后勤,支援即将到来的战斗。这一切,李亨都看在眼里,心中充满感激与敬重。

然而,唐肃宗登基并未得到唐玄宗的正式许可,他私自登基后立即派人向唐玄宗传书,而唐玄宗则识趣地送来了传位诏书。但唐肃宗登基的合法性仍显不足,因此他没有大肆封赏后宫,也未急于立太子,而是决定等唐玄宗回朝之后再处理这些事务。尽管如此,他没有让张良娣受到冷落,而是首先封她为淑妃,给予她一定的荣宠。

三年后,唐肃宗成功收复了两京,迎接了已成为太上皇的唐玄宗回到长安,并正式册封张氏为皇后。太子之位也在此时得以确定。
然而,随着张皇后地位的提升,她渐渐显现出更为强烈的野心。唐肃宗在面对两个儿子——李豫和李倓之间的选择时,心生犹豫。李倓的军事才能堪称出类拔萃,让唐肃宗不禁对他产生了更大的信任,而张皇后则趁机在两位儿子之间挑拨离间,暗中向唐肃宗灌输李倓可能取代李豫的想法。
唐肃宗对李倓的才能高度警惕,张皇后便不断在他面前挑拨,表示李倓有可能图谋不轨,想要取代长兄李豫。唐肃宗最终在愤怒之下,赐李倓一杯毒酒,将其逼死。李倓的死让张皇后得意洋洋,但她的阴谋并未因此停歇。

张皇后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她的庶长子——李豫。李豫当时正忙于前线指挥作战,得知李倓之死后,内心极为痛苦,但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和不满,毕竟此时的局势非常复杂,若与父皇作对,只会让自己陷入更为不利的境地。

然而,张皇后的野心终究未能得逞。她曾一度想通过李豫的弟弟李系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认为李系虽然军功不如李豫,但由于年纪相仿,若能获得她的支持,也有很大可能性夺取皇位。然而,李豫及其支持者迅速识破了张皇后的阴谋,最终制止了她的计划,甚至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唐肃宗因被深深惊吓而不幸去世。

唐肃宗的一生,虽多有失误,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立下李豫为继承人,而非听任张皇后的安排。虽然李豫在当时的乱局中未必能带来极大的改变,但比起张皇后的幼子,他无疑更适合担起这个重任。


1条评分金币+15
wowoni 金币 +15 - 07-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26
金币
26340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6
唐肃宗即位后为何派兵干掉自己的弟弟?
唐肃宗即位后,在757年二月,利用江淮当地的武装力量,干掉了自己的异母弟永王李璘。这一事件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朝正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以下是唐肃宗决定除掉李璘的主要原因:

1. 政治权力的争夺
唐玄宗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虽然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但他仍然在暗中操控朝政,指派官员,控制地方势力。永王李璘是唐玄宗能够掌控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他拒绝接受唐肃宗的命令,并在756年十二月私自带领舟师东下,准备进攻广陵。如果李璘成功占领广陵,将能控制整个长江流域,极有可能为唐玄宗夺回大权。那时,唐肃宗的地位岌岌可危。

2.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势迅猛,迅速攻占了潼关。唐玄宗逃至马嵬驿期间发生了兵变,导致唐玄宗与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发生分歧,二人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到了同年七月,唐玄宗抵达普安郡(今四川剑阁)时,发布了一道旨意,指示太子负责北方的军务,并命令永王、盛王、丰王分别镇守南方。然而,不久后,唐玄宗接到灵武使者的消息,得知太子李亨已在七月登基成为皇帝,实际上是唐玄宗被迫退位。

3. 李璘的野心与行动
756年九月,李璘来到江陵,迅速集结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并开始任命官员、部署军务。唐肃宗得知后,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江陵,命令李璘回成都,但李璘却公开拒绝了命令。李璘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主要是唐玄宗在背后给予了暗中支持。面对局势的危机,李璘的长史李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便以生病为由离开了李璘,前往灵武投靠唐肃宗。唐肃宗随即召见李岘和著名将领高适,共同商讨应对李璘的策略。

结论
综上所述,唐肃宗派兵干掉自己的弟弟永王李璘,主要是因为李璘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试图通过军事行动夺取权力,威胁到唐肃宗的统治地位。唐玄宗在幕后对李璘的支持,进一步加剧了唐肃宗的担忧和敌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唐肃宗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铲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7-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6
唐肃宗在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的乱局下急切地要除掉自己的弟弟李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权力斗争:唐肃宗与唐玄宗之间存在权力斗争。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唐玄宗被迫成为太上皇,但依然试图维持对政权的影响力。永王李璘作为唐玄宗手中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其行动直接关系到唐玄宗能否重新掌握大权。

2. 军事威胁:李璘在南方的行动构成了对唐肃宗的直接军事威胁。他募集了数万士兵,并无视唐肃宗的命令,擅自调动兵力向广陵进军。如果李璘成功占领广陵,他将控制整个长江流域,这不仅会增强唐玄宗的影响力,也可能直接威胁到唐肃宗的统治。

3. 政治稳定:唐肃宗需要稳定自己的政权,消除任何可能的内部威胁。李璘的存在和行动被视为对唐肃宗统治合法性的挑战,因此必须被消除以确保政治稳定。

4. 维护皇权:唐肃宗通过铲除李璘及其支持者,展示了自己维护皇权的决心和能力。这不仅是对内部不稳定因素的打击,也是对外展示其不容挑战的皇权威严。

综上所述,唐肃宗除掉李璘是出于维护自身权力、消除军事威胁、确保政治稳定以及展示皇权威严的需要。这一行动虽然残酷,但在当时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背景下,是唐肃宗巩固自己地位的必要之举。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