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发新AI模型,可更准确预测心源性猝死风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IT之家 7 月 5 日消息,据新华社今日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一款多模态人工智能模型,在识别突发性心脏骤停高风险人群方面,明显优于现行的临床指南。这一研究结果已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心血管研究》杂志上发表。
这款名为 MAARS 的 AI 系统(IT之家注:全称为“多模态 AI 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分层系统”)结合了心脏 MRI 图像与广泛的健康记录数据,能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预警信号,使心血管风险预测达到更高的准确度。
研究聚焦于肥厚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也是年轻人突发心脏骤停的主要诱因之一。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心血管 AI 研究专家Natalia Trayanova 表示:“我们眼下既有患者因缺乏保护措施在黄金年龄猝死,也有人终身植入除颤器却几乎没有任何获益。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某人是否处于极高风险之中。”
美国与欧洲现行临床指南在判断高风险患者方面准确率仅约为 50%。相比之下,MAARS 模型的整体准确率达 89%,对于 40 岁至 60 岁这一最高风险人群的准确率更提升至 93%
该模型通过分析对比增强型 MRI 扫描中的心脏瘢痕图样,识别出突发性心脏骤停的关键征兆。过去这类图像信息较难为医生准确解读,如今借助深度学习,得以转化为可操作的风险指标。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脏电生理学副教授Jonathan Chrispin 表示:“研究结果显示,MAARS 模型比现有算法更能准确识别高危患者,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决策方式。”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团队还计划扩大模型的测试范围,并将该算法推广至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风险评估,包括心脏结节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5
根据最新研究进展,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发的多模态AI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分层系统(MAARS) 在预测心源性猝死风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下是综合搜索结果的核心信息与分析:
一、模型核心技术与原理
多模态数据融合
MAARS系统结合心脏增强磁共振成像(MRI) 与患者全维度健康记录数据(如病史、遗传信息等),通过深度学习挖掘传统方法难以识别的细微病理特征135
重点分析心脏MRI中的瘢痕图样,这些图样是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目标疾病:肥厚型心肌病
该模型主要针对肥厚型心肌病(全球每200-500人中1人患病),这是年轻人及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主要遗传性诱因
二、性能突破:准确率远超现行标准
现行临床指南缺陷
欧美现行指南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准确率仅约50%(接近随机猜测),导致大量患者未被保护或接受不必要的植入式除颤器治疗。
MAARS的显著提升
整体准确率达89%(风险区分能力0.89),较现行标准提升近40%;
40-60岁最高危人群准确率高达93%

三、临床价值与意义
精准化风险分层
可明确区分真正的高危患者,避免低风险人群接受过度治疗(如不必要的除颤器植入),同时为高危患者提供及时干预依据。
研究者原话:
“我们眼下既有患者因缺乏保护措施在黄金年龄猝死,也有人终身植入除颤器却几乎没有任何获益。MAARS使我们能非常准确地判断极高风险个体。”
—— Natalia Trayanova(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

可解释性辅助决策
模型能解释高风险原因(如特定瘢痕模式),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四、未来应用方向
扩展至其他心脏疾病
团队计划将MAARS推广至心脏结节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等疾病的风险评估。
推动临床实践变革
心脏电生理学专家Jonathan Chrispin指出:
“MAARS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决策方式,比现有算法更准确识别高危患者。”

五、研究权威性与进展
成果发表于顶级期刊:研究细节已在《自然-心血管研究》(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发布。
验证机构:模型已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及北卡罗来纳州桑格心脏与血管研究所完成测试。
总结
MAARS模型通过多模态AI技术实现了心源性猝死风险的精准预测,解决了传统方法准确性不足的痛点,未来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的新标准。其临床推广将显著降低猝死率并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或研究原文,可参考《自然-心血管研究》期刊或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官网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的多模态人工智能模型MAARS(多模态AI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分层系统)在识别突发性心脏骤停高风险人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杂志上,显示MAARS模型在预测心血管风险方面的准确度明显优于现行的临床指南。

  MAARS模型结合了心脏MRI图像和广泛的健康记录数据,能够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预警信号,显著提高了心血管风险预测的准确度。研究主要关注肥厚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也是年轻人突发心脏骤停的主要诱因之一。

  与美国和欧洲现行临床指南约50%的准确率相比,MAARS模型的整体准确率达到了89%,对于40至60岁这一最高风险人群的准确率更是提升至93%。该模型通过分析对比增强型MRI扫描中的心脏瘢痕图样,识别出突发性心脏骤停的关键征兆,这些图像信息过去较难为医生准确解读,现在借助深度学习技术转化为可操作的风险指标。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MAARS模型比现有算法更能准确识别高危患者,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决策方式。此外,研究团队还计划扩大模型的测试范围,并将该算法推广至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风险评估,包括心脏结节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这一进展有望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