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简称沙畹)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国学大师之一,被誉为“欧洲汉学泰斗”。他不仅在汉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最早整理研究敦煌和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者。沙畹的学术成就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弟子伯希和与马伯乐都成为了法国中国学与敦煌学的大师,并称沙畹为“第一位全才的汉学家”(lepremier sinologue complet)。
沙畹于1889年1月24日以法国驻华使团译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在北京开始了他的汉学研究生涯。除了1891年短暂返回法国与爱丽丝成婚外,他在中国生活了四年。在这期间,沙畹结交了许多中国友人,并进行了大量的学术工作,包括译注《史记》、编纂和撰写《中国两汉石刻》、《泰山》等著作。1891年1月24日,沙畹首次登临泰山,后来又在1907年与阿理克一同对泰山进行了再次考察。
沙畹的学术研究不仅限于文献工作,他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1907年,他与德国建筑学家柏石曼一同拍摄了西安的文物古迹。同年,他还访问了济南府的李鸿章祠堂和潍县的玉清宫,并用黑白相机记录下了石窟的镜像。这些活动显示了沙畹在田野考古和文物记录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为后来的汉学和敦煌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