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阅读
  • 2回复

[猎奇]莫高窟隐藏的千年秘密,惊呆了所有人! [4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5) —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由僧人乐僔开凿首个洞窟,此后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持续扩建约1000年,形成了现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00余尊彩塑的佛教艺术宝库。其开凿与丝绸之路的繁荣密不可分,敦煌作为东西方交通枢纽,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赋予莫高窟独特的艺术魅力。—— 前 言
中 国
敦 煌
by: 国际艺术大观

1.
中国的卢浮宫 1600年前的辉煌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沿古丝绸之路,会看见一座盛名赫赫的鸣沙山。转到山的东麓,远远望见南北长约1600米崖壁上布满了洞窟。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
放眼四外,此处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关。此处历史悠久,自汉代起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
所有来到敦煌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走进莫高窟,亲眼目睹精美绝伦的壁画。整个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常年对外开放的仅有60-70个。进入莫高窟,都会被眼前的这一切震慑住了,全神贯注于斑驳石壁上的方寸之间。
但你是否知道莫高窟究竟多伟大,能让世界都能为之震惊,让无数人甘愿为之奉献?

很多人说莫高窟就是中国的卢浮宫,其实它距今已有1600余年,远比卢浮宫历史悠久。
莫高窟始建于南北朝十六国时期,公元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随后历经北魏、隋、唐、北宋、西夏不断扩大修建,元代以后莫高窟渐渐衰败而被废弃。

▲85窟乐者壁画,晚唐(公元848-公元907). 中国敦煌莫高窟 © 敦煌研究院
莫高窟最珍贵的地方,其实并不是那千座雕塑、万本经书,而是它因为没落而被封存的几百年,让莫高窟成为了历史的“第一现场”。在历史流传过程中,绘画书法可能后人摹的,史书可能被后人改过,大多事实真相已在历史的流传中泯灭了。
但敦煌不是,它太清晰了。

▲第320窟北壁,阿弥陀经, 盛唐(公元705-公元781). 中国敦煌莫高窟. © 敦煌研究院
假如没有敦煌文献,现在要看吐蕃的历史,只能看短短几页的二十四史中的吐蕃的传记,以及喇嘛写的侧重宗教的史书《贤者喜宴》,而这才是敦煌文献中极少的一部分古藏文资料。
假如没有敦煌石窟,唐代的壁画绘画书法,因为五代时期的遗失和损毁,将成为永远的空白。
假如没有石窟壁画,我们永远不知道史书中记载的太平盛世、礼仪乐器、社会风貌究竟是真是假。


2.
欣赏欣赏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尸毗王本生图》北魏 壁画

▲《鹿王本生图》北魏 壁画

▲《萨垂那太子本生图》北魏 壁画









创造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
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
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
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在洞窟里作画,便在洞窟里起居,一旦完工,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恐怕就再也没有走出莫高窟了,正是这样一批优秀而又伟大的无名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

莫高窟壁画的工艺早已失传,至今再也无人能画出盛唐时期的那种奢华极致的美感。
其实唐代和宋代这一个更替,画风就有了明显的改变,可以说越往后越显得浮躁,如果拿如今的画工和当时的作对比,那或多或少有僵硬呆板山寨感。

▲即便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临摹大作,也和真正的壁画有着很大的差距


3.
很少人会知道莫高窟的那些秘密
1、谁在经营莫高窟
大部分人走进莫高窟都是从一头雾水开始的。这也难怪,毕竟隔开了一千多年。
人们最大的疑问是莫高窟究竟是何人所建?为何而建?仔细观察每一个石窟,会发现他们的开凿结构大都相同,“前甬道,后洞窟”,在每一个甬道两侧的墙壁上都有人物绘画,他们就是供养人——出钱开凿这个洞窟的人。
洞窟内供奉有佛像,绘制了经变图,目的就是供养菩萨为家族祈福。由此可见莫高窟其实是民间自发进行开凿的产物,是各朝代达官显贵们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供养人的画像
2、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
用“寸土寸金”来形容莫高窟并不为过,如果古人懂得先圈地再转让的生财之道的话,绝对是一笔稳赚不陪的买卖。
莫高窟从公元366年开凿以来,直到元代才停工,历经那么多朝代,而可开凿洞窟的地方就只有这些,以至于后人会在前人的洞窟内覆盖或者铲掉原先的壁画,重新绘制。
我们现在看到的壁画其实就是一本艺术的编年史,不同的画风,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文化都汇聚一堂。
有人说参观壁画很枯燥看不懂,那是因为走马观花没用心去看,耐心去欣赏和比对之后会发现雷同者其实很少,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舞台上,时隔千年的艺人竟然可以同台竞技,如此神奇的事情只有在莫高窟才会发生。


3、神秘的九层楼
在整个莫高窟,基本都是沿山壁开凿的原始洞窟,唯独在北面有一个九层楼的建筑,显得有些突兀。
它就是编号为96号的洞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窟内有一尊弥勒大佛又称“北大像”,建造于武则天登基那年。
这尊佛像和普通的弥勒佛造型完全不同,两腿下垂呈倚坐之势,双目俯视,一手上扬,一手平伸,体形饱满圆润,气度庄重神圣。仔细端详更觉得有一种母仪天下的感觉,完全就是武则天的化身。

▲2002年敦煌研究院考古重大发现这尊千年大佛竟然“长高”了1米
4、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他
在莫高窟你可以找到很多传说事物的真实原型,形如嫦娥一般婀娜的飞天,造福众生的九色神鹿、最后竟然还有陪伴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下图中的那个长相似猴的人就是孙悟空的原型——石磐陀,因为他是胡人所以毛发比较浓密看着像毛猴一般。
他曾经是一个杀人越货的强盗,经过唐僧的教化终于迷途知返,成为了他的第一个弟子,并且帮助唐僧成功穿越荒漠躲避官府的通缉。这些在《大唐西域记》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美术片《九色鹿》的原型

▲唐僧和石磐陀孙悟空的真实原型
4.
莫高窟的劫难 从辉煌如何走向毁灭
我们现在看到的莫高窟是经过抢救修复的,事实上经过元明两朝的废弃,到清朝末年20世纪初被发现的时候莫高窟已呈现荒芜凄凉的景象,窟前的木栈道大都毁坏,崖面坍塌,洞窟残破,堆积如山的流沙因长期无人清理,把最下层的许多洞窟都掩埋了。

▲1914年的莫高窟

▲元代莫高窟就开始逐渐衰败
劫难一:藏经洞浩劫
莫高窟第17号洞窟,这是一个中国人永远耻辱的地方。
这个洞窟看似非常小,它却被称为“藏经洞”,在西夏王朝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保护文献资料,僧侣们将上万经卷掩藏在此,直到1900年被一个住持在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禄)发现。
此后英国探险者斯坦因来到莫高窟,巧言令色仅用4锭马蹄银诱骗王道士,就换走了大部分经书,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内。

▲斯坦因(图中)

▲卖掉经书的王道士

▲藏经洞内搬出的经卷图左门洞即为藏经洞
劫难二:雕像和壁画被残忍切割剥离
当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将文献资料几乎搬空之后,莫高窟又迎来了一个强盗——美国人华尔纳。
可惜他已经来晚了,能拿的都被拿了,气急败坏的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也是让莫高窟遭受毁灭性打击的一次破坏,他竟然残忍的将大量的雕像和壁画切割下来偷运回国。
如今我们在莫高窟看到的雕像基本都是清朝和民国时期修复的,但是近代的工艺和古代壁画的风格早已格格不入,看起来很牵强附和的感觉。

▲华尔纳窃取的莫高窟第328窟供养佛像

▲华尔纳剥离莫高窟第323窟壁画的残痕
劫难三:安置沙俄匪军
1920~1921年间,苏联十月革命后在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沙俄白匪在陆军少校阿连阔夫的带领下,逃窜出国,越过边界,从新疆逃到中国后被拘留。
最终被安置在莫高窟长达半年之久。匪军在绝望潦倒中,洞窟壁画就成了他们恣意发泄的对象。他们不仅在壁画上乱涂乱抹,他们在洞窟角落生火做饭,不少壁画被油烟熏黑污损。

▲被油烟熏黑的壁画
劫难四:张大千“名人也做暗事”
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1941年初率妻儿门生,抵达敦煌莫高窟考察,一共待了两年零七个月。
期间为了临摹不同朝代的壁画,竟然将壁画一层层的剥去,对于张大师本人在艺术上的提升甚大,而对于国家和民族则为一种无法挽回的损失。

经历种种磨难,莫高窟依旧被保留了下来,但是目前社会上有很大的声音也在呼吁:限制客流或者封闭莫高窟以保护历史遗迹。
纵然如此,莫高窟的处境还是很艰难,真难以想象要是少了他们,敦煌莫高窟还能撑多久?

5.
敦煌的守护者
世界上有一份这样的工作: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没有电灯,没有wifi,饿了只有馒头吃,离家特别远,白天一上班就盯着墙壁,晚上睡在泥块糊成的房子里。开多少工资你愿意干?多少都不干……
但是还真有这么一群人,拿着顶少的工资,干着顶辛苦的事儿。
他们就是——敦煌的守护者。

▲1964年 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和莫高窟的艺术家
虽然现在的工作条件不像以往那么差,但是他们却愿意放弃家庭的温暖、更高的工作待遇,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远千里跑到大西北,守护一堆文物。
敦煌里包含着几千年的文明,但这得是多大的热爱啊?!深入地了解了敦煌背后的历史,和那些沉重的往事,才发现用“热爱”这个词,根本不足以形容他们对敦煌的心情。

莫高窟流失的典籍文物不是任何个人的责任,而是我们对历史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
也有人说,外国人掠夺了敦煌的文物,但至少现在这些文物保存了下来,还保存地很好。因为它们流落到了世界各处,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敦煌,看到了中国文化。不然,谁也不知道这些文物能否躲得后来中国的种种事变。
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种宽慰吧。
但历史终究是历史,流失在异乡的和遗失了的文物都已经回不来。重要的是我们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通过行动,帮助敦煌的文化长久而完整地保存下去。
虽然莫高窟里保存的文物,再不会被谁抢走,但这些千百年来的壁画、佛像正在随着时间、气候、人为等原因一点点地消失...为了让这些文物不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出现了那群一心守护敦煌的人。
早期守护敦煌的这群人里,最让人唏嘘感慨的,应该就是被称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了。

▲“敦煌守护神” 常书鸿
当年,他和妻子陈芝秀都在巴黎留学,他学油画,妻子学雕塑。两人也算门当户对,志趣相投。
没想到因为偶然在旧书摊上,看见了一本伯希和编著的《敦煌图录》,从此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像块磁铁般,被吸在了敦煌上。

▲《敦煌图录》 伯希和
到了敦煌后,工作生活的恶劣程度,按照常书鸿的原话来说,“和法国生活真是天壤之别,简直就像在服刑。”
但常书鸿却坚持着,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妻儿也只能跟着他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作为大家闺秀的陈芝秀,却放不下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再泥泞不堪的地儿也要穿高跟鞋。

▲陈芝秀和常书鸿
从本质来说,他俩的追求是冲突的。最后,实在受不了的她,抛下了丈夫和一双儿女。
在这种足以令任何一个男人崩溃的情况下,常书鸿却依然守在敦煌,做着他平常的工作。
这些守护敦煌的人,不只是我们想象中拿着笔画画就够了,有点医生像给人看病,归纳了石窟的多种病症类型,起甲、酥碱、粉化、空鼓,还研究出了一套套的治疗方案。

▲粉化

▲空鼓
所以对这群敦煌守护者来说,每天的工作就像在和时间赛跑,因为石窟里的壁画受天气、水分、风沙、光照等影响,任何一点环境变化都有可能加速它的消失。

▲第320窟南壁,阿弥陀经, 盛唐(公元705-公元781). 中国敦煌莫高窟. © 敦煌研究院
那来自于美的触动,让一代代的学者激发起了流淌在血液里的热情,用超出想象的坚韧,将这些价值传达给更多的人,这本身,也是敦煌艺术的一部分不是么。
他们对敦煌的心情,绝不止是热爱。“热爱”这次词,有时候太自我了、太随感觉了,如果没有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又怎么会在敦煌一呆就是五十几年。


▲第85窟乐者壁画,晚唐(公元848-公元907). 中国敦煌莫高窟.
摄像: Lori Wong. ©The J. Paul Getty Trust


这是一座看一眼少一眼的“无价之宝”。
当你想象古人描绘壁画时的虔诚模样、想象后人发现它时的满眼惊叹,想象一代代学者修复保护它时的炙热心灵,情怀和历史、艺术与生命,必能激荡起你内心深处窒息般的震撼。
1条评分金币+20
huozm32831 金币 +20 - 07-0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5
Re:莫高窟隐藏那昝孛埽袅怂腥耍� [46P]
莫高窟隐藏的千年秘密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其中隐藏着诸多令人惊叹的千年秘密。

莫高窟概况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它拥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1。其历史悠久,自公元366年僧人乐尊在大漠戈壁凿下第一个洞窟起,便开启了命运之轮,将中国古人1000多年的审美、信仰、创造力都集中在这1600多米的悬壁之上,被誉为沙漠中的卢浮宫,是历史的绝佳目击者和文明的保护者。

未被解开的秘密
建造时间与发展之谜
莫高窟虽然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洞窟可追溯到4世纪,但具体从何时开始建造,以及如何一步步发展成如此规模的石窟群,至今没有确切定论。

壁画背后的故事
故事寓意不明:莫高窟壁画内容丰富,有佛像、菩萨,也有历史、神话、天文等题材。然而许多壁画背后的故事至今无人能解,一些壁画中的场景和人物与史实不符,可能隐藏着某种特殊寓意。
异域风情来源:壁画中描绘了众多异域风情的人物和场景,这些图案的来源至今是谜,可能是当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也可能是壁画作者独具匠心的想象。
神秘符号含义:壁画中有许多神秘的符号和图案,这些符号代表的意义未知,可能是宗教仪式的记录,也可能是某种未知的密码。
天文现象描绘:壁画中有许多描绘天文现象的图案,如日食、月食等。在古代,这些天文知识的传播方式以及壁画作者精准描绘这些现象的方法都是未解之谜。
神话传说呈现:壁画中描绘了许多神话传说中的场景和人物,如八仙过海、哪吒闹海等,其呈现的目的和背后可能蕴含的文化深意有待探究。
洞窟内部秘密
部分洞窟内部结构异常复杂,有迷宫之称。这些洞窟中隐藏着什么秘密,以及为何会有这样的设计,至今没有找到答案。


壁画颜色保存之谜
莫高窟的壁画色彩鲜艳,历经千年仍能保持较好的状态,是特殊的壁画材料,还是特殊的保护措施起到了作用,这一切都是未解之谜。

消失的洞窟
据考古学家研究,莫高窟最初有千余个洞窟,但如今只剩下了492个,那些消失的洞窟究竟遭遇了什么,也是莫高窟的神秘之处之一。

莫高窟的兴衰与保护
兴衰历程
莫高窟在历经多个朝代的兴建后形成了宏大的规模,但元代以后渐渐衰败而被废弃。后来因道士王圆箓的偶然发现,其浩瀚的佛国世界被重启,然而当时全国几乎无人意识到这批文物的价值,世界各国张开贪婪之手,大量写本佛经、佛画、法器等各类文物被掠夺,莫高窟惨遭浩劫。

保护现状
有专家预估,未来50到100年内,莫高窟或将湮没黄沙中。不过,莫高窟也迎来了守护它的人,如“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她将洞窟数字化,走遍七百三十五个石窟,让每尊佛、每副画都留下数字的痕迹,努力让莫高窟获得“永生”
[ 此帖被姜谷粉丝在2025-07-05 00:28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7-0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5
  敦煌莫高窟:历史与艺术的瑰宝

  敦煌莫高窟,这座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佛教艺术宝库,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它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本文将从莫高窟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现状以及守护者的故事等方面,为您深入解析这座文化瑰宝。

  一、莫高窟的历史沿革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由僧人乐僔开凿首个洞窟。此后,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持续扩建约1000年,形成了现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00余尊彩塑的佛教艺术宝库。其开凿与丝绸之路的繁荣密不可分,敦煌作为东西方交通枢纽,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赋予莫高窟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壁画和雕塑上。壁画是莫高窟的灵魂,它们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这些壁画既有宏大的历史画卷,如《张骞出使西域》、《唐僧取经》等,也有描绘平民百姓生活的场景,如《耕作图》、《婚礼图》等。无论是画面的主题,还是画面的构图,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莫高窟的雕塑艺术也同样令人赞叹。这些雕塑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佛教的精神世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17窟的“北大像”,这是一座高26米的泥塑佛像,是中国最大的室外佛像。这座佛像以其庄重而又慈祥的形象,展现了佛教的大乘精神。

  三、莫高窟的保护现状

  尽管莫高窟的艺术价值无可估量,但它也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病害。例如,壁画的起甲、酥碱、粉化、空鼓等问题,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员进行修复和保护。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一直在努力。他们不仅研究石窟的多种病症类型,还研究出了一套套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壁画的起甲问题,专家们会使用特殊的材料进行加固;对于酥碱问题,则需要控制洞窟内的湿度和温度。

  四、敦煌的守护者

  在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中,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敦煌的守护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放弃了家庭的温暖、更高的工作待遇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远千里跑到大西北,守护这一堆文物。

  早期守护敦煌的这群人里,最让人唏嘘感慨的,应该就是被称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了。当年,他和妻子陈芝秀都在巴黎留学,他学油画,妻子学雕塑。两人也算门当户对,志趣相投。没想到因为偶然在旧书摊上,看见了一本伯希和编著的《敦煌图录》,从此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像块磁铁般,被吸在了敦煌上。

  到了敦煌后,工作生活的恶劣程度,按照常书鸿的原话来说,“和法国生活真是天壤之别,简直就像在服刑。”但常书鸿却坚持着,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妻儿也只能跟着他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作为大家闺秀的陈芝秀,却放不下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再泥泞不堪的地儿也要穿高跟鞋。

  从本质来说,他俩的追求是冲突的。最后,实在受不了的她,抛下了丈夫和一双儿女。在这种足以令任何一个男人崩溃的情况下,常书鸿却依然守在敦煌,做着他平常的工作。

  这些守护敦煌的人,不只是我们想象中拿着笔画画就够了,有点医生像给人看病,归纳了石窟的多种病症类型,起甲、酥碱、粉化、空鼓,还研究出了一套套的治疗方案。

  五、结语

  莫高窟不仅是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的见证,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它的存在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中国的辉煌文明,也让世界得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然而,莫高窟也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让这个传承千年文化的瑰宝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现状以及守护者的故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保护莫高窟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这一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7-0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