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VR大空间要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图为VR电影《唐宫夜宴》剧照。
  大象元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VR大空间有潜力发展为一种更有内容结合力的新兴媒介,向着未来文旅、未来电影、未来游戏、未来乐园的多元方向发展
  
  60多年前,计算机图形学创始人萨瑟兰发明了第一套虚拟现实设备,希望有一天计算机能够带来爱丽丝式的奇境漫游。60多年后,虚拟现实大空间(以下简称“VR大空间”)应用在我国开始井喷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我国各地景区、商场、文博机构陆续推出《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南极起航》《风起洛阳》《秦潮觉醒》等超过200个VR大空间项目。这些项目大多依托各类文旅和文娱IP,有的还涉及重大历史题材,拓展了旅游和文娱体验的时空维度,为用户带来富有冲击力和记忆点的文化体验。
  在文旅融合、数智赋能的加持下,VR大空间已发展为文旅和文娱行业的新星,被视为文旅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的“潜力股”。在VR大空间里,人们无须借助鼠标、键盘、手柄等交互设备,就能自然地行走于数字奇境,或回到历史事件发生现场,或亲临名胜和自然景观,也可以走进神话和奇幻故事世界。如在《数字一大·初心之旅》中穿越到100多年前的上海,在中共一大现场见证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在《南极起航》中乘坐“雪龙2”号破冰船来到南极,造访秦岭站,探索各类自然景观;在《风起洛阳》中化身城市守卫者,和队友一道战胜来犯之敌,保护一方百姓平安……基于VR艺术的巨大潜能,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国家电影局将VR电影的001、002号“龙标”颁发给了《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两部VR大空间作品,显示出影视行业对这项“未来叙事艺术”寄予的厚望。
  “虚拟现实”概念此前已经火了十余年,直到最近才开始大规模落地,这得益于新技术与大众真实需求、文娱行业的应用场景更紧密地连接。一方面,VR大空间的形式,降低了数字体验的交互门槛,用户不需太多操作就能“边走边看”,获得“行于境中”的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VR大空间与文旅行业的多层次结合,使它能够借力快速发展的文旅经济,把自身的成长建立在更深厚更真实的社会需求之上。
  在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之外,我们也看到VR大空间行业出现了浮躁迹象。一部分从业者对VR大空间叙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却急于上项目、出成果,结果只能照猫画虎地照搬《消失的法老》等既有项目模式,于是同质化、套路化的产品扎堆出现。这类项目,大多会出现一名导游,带领用户沿固定路线、在固定位置观看景点。体验过程往往少不了莫名其妙的穿越,导游则化身为小动物形象用力卖萌,讲解中生硬植入了不少低幼科普。这样的内容第一次体验或许还有点新鲜感,多试几个,就会感到“又是这套”,索然无味。
  VR大空间乃至于虚拟现实艺术要长足发展,最根本的还是探索叙事方法,找到适配不同题材的打开方式。这就需要更为极致地挖掘、运用虚拟现实新媒介的可能性,深耕“边走边看”的多元潜力,让人们在新鲜的场景中沉浸体验意义丰满的“旅途”。我曾体验过一个苏东坡题材的VR大空间作品,在接近尾声的一条竹林小道上,观众竟自发地与诗人一起吟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句。我想,是因为这里的“边走边看”,不只是单纯的走马观花,更意味着与苏轼一起经历起起伏伏的“人生之旅”。感悟自生命旅程的内在涌现,吟诵才会在那个“刚刚好”的时刻自然发生。
  事实上,“边走边看”的简单形式如果叠加丰富的内涵,完全可以超越“旅游打卡”的单一形态,向更广阔的意义空间展开。除了展现人物经历的“人生之旅”,VR大空间也可以成为承载心路历程的“精神之旅”、上演英雄史诗的“传奇之旅”、展开悬疑解密的“真相之旅”、讲述青春故事的“成长之旅”、演绎情感经历的“真情之旅”、承担科普教育的“探索之旅”……在这里,几乎每种“旅途”都对应着一种既有的文艺题材,而每种题材又对应着人类经验的一种基本维度。这意味着,VR大空间有潜力发展为一种更有内容结合力的新兴媒介,向着未来文旅、未来电影、未来游戏、未来乐园的多元方向发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4
VR大空间:未来叙事艺术的新星

虚拟现实大空间(以下简称“VR大空间”)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正在迅速发展,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从60多年前计算机图形学创始人萨瑟兰发明第一套虚拟现实设备,到如今VR大空间在我国的井喷式发展,这一技术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实际应用。

1. VR大空间的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我国各地景区、商场、文博机构陆续推出了超过200个VR大空间项目。这些项目大多依托各类文旅和文娱IP,有的还涉及重大历史题材,为用户带来了富有冲击力和记忆点的文化体验。例如:

- 《数字一大·初心之旅》:用户可以穿越到100多年前的上海,见证中国共 产 党的诞生。
- 《南极起航》:用户可以乘坐“雪龙2”号破冰船来到南极,探索各类自然景观。
- 《风起洛阳》:用户可以化身城市守卫者,保护一方百姓平安。

2. VR大空间的潜力与应用

基于VR艺术的巨大潜能,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国家电影局将VR电影的001、002号“龙标”颁发给了《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两部VR大空间作品。这显示出影视行业对这项“未来叙事艺术”寄予的厚望。

VR大空间有潜力发展为一种更有内容结合力的新兴媒介,向着未来文旅、未来电影、未来游戏、未来乐园的多元方向发展。其优势在于:

- 降低交互门槛:用户无需借助鼠标、键盘、手柄等交互设备,就能自然地行走于数字奇境。
- 沉浸式体验:用户可以获得“行于境中”的沉浸式体验,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发生现场、名胜和自然景观、神话和奇幻故事世界。

3. VR大空间面临的挑战

尽管VR大空间的发展态势整体向好,但也出现了一些浮躁迹象。部分从业者对VR大空间叙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急于上项目、出成果,导致同质化、套路化的产品扎堆出现。这类项目往往缺乏创新,用户体验单一,难以持续吸引用户。

4. 探索叙事方法与内容创新

为了实现长足发展,VR大空间需要探索叙事方法,找到适配不同题材的打开方式。这需要更为极致地挖掘、运用虚拟现实新媒介的可能性,深耕“边走边看”的多元潜力。例如:

- 人生之旅:通过VR大空间展现人物经历的人生之旅,让用户与角色共同经历起起伏伏。
- 精神之旅:承载心路历程的精神之旅,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心灵探索。
- 传奇之旅:上演英雄史诗的传奇之旅,让用户体验英雄的成长与冒险。
- 真相之旅:展开悬疑解密的真相之旅,让用户在解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 成长之旅:讲述青春故事的成长之旅,让用户感受青春的激情与挑战。
- 真情之旅:演绎情感经历的真情之旅,让用户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感动。
- 探索之旅:承担科普教育的探索之旅,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学习科学知识。

5. 结语

VR大空间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探索叙事方法与内容创新,VR大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推动文旅、电影、游戏、乐园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VR大空间有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4
VR大空间要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
VR大空间发展现状
60多年前,计算机图形学创始人萨瑟兰发明了第一套虚拟现实设备。60多年后,虚拟现实大空间(VR大空间)应用在我国开始井喷式发展。2023年以来,我国各地景区、商场、文博机构陆续推出《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南极起航》《风起洛阳》《秦潮觉醒》等超过200个VR大空间项目。这些项目大多依托各类文旅和文娱IP,有的还涉及重大历史题材,拓展了旅游和文娱体验的时空维度,为用户带来富有冲击力和记忆点的文化体验。在文旅融合、数智赋能的加持下,VR大空间已发展为文旅和文娱行业的新星,被视为文旅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的“潜力股”。在VR大空间里,人们无须借助鼠标、键盘、手柄等交互设备,就能自然地行走于数字奇境,获得“行于境中”的沉浸式体验。

发展潜力与方向
VR大空间有潜力发展为一种更有内容结合力的新兴媒介,向着未来文旅、未来电影、未来游戏、未来乐园的多元方向发展。它可以成为承载多种“旅途”的平台,如展现人物经历的“人生之旅”、承载心路历程的“精神之旅”、上演英雄史诗的“传奇之旅”、展开悬疑解密的“真相之旅”、讲述青春故事的“成长之旅”、演绎情感经历的“真情之旅”、承担科普教育的“探索之旅”等,几乎每种“旅途”都对应着一种既有的文艺题材,而每种题材又对应着人类经验的一种基本维度。

现存问题
在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之外,VR大空间行业也出现了浮躁迹象。一部分从业者对VR大空间叙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却急于上项目、出成果,结果只能照猫画虎地照搬《消失的法老》等既有项目模式,于是同质化、套路化的产品扎堆出现。体验过程往往少不了莫名其妙的穿越,导游则化身为小动物形象用力卖萌,讲解中生硬植入了不少低幼科普。这样的内容第一次体验或许还有点新鲜感,多试几个,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寻找艺术语言的必要性及方法
必要性
VR大空间乃至于虚拟现实艺术要长足发展,最根本的还是探索叙事方法,找到适配不同题材的打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行业现存的问题,让VR大空间持续健康地发展,真正发挥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力。

方法
这就需要更为极致地挖掘、运用虚拟现实新媒介的可能性,深耕“边走边看”的多元潜力,让人们在新鲜的场景中沉浸体验意义丰满的旅途。例如,在体验苏东坡题材的VR大空间作品时,在接近尾声的一条竹林小道上,观众竟自发地与诗人一起吟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句,这说明“边走边看”不只是单纯的走马观花,更意味着与苏轼一起经历起起伏伏的“人生之旅”。通过这样深度的体验和叙事,能让VR大空间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