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阅读
  • 4回复

[攻略]这座全国第一的江南小城可骄傲的地方太多了 [3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7) —
作为江南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无锡这两年红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作为新鲜思潮的引领者和现代产业的先行者,无锡更是早该被提起。
白居易在回洛阳十年后,还心心念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不比别人,掀开江南这层华丽的袍子,无锡的内里依然是敦厚的。
上央视春晚,无锡到了新高度。
每年第一度的樱花马拉松,无锡说是全国最美马拉松之一,必定当惶不让。
更不用提经济,一个字,富,两个字,有钱,三个字,全面碾压。

大家若有心,翻翻看2024年人均GDP,无锡依然全国第一。
注意看,我们用的,是“依然”。
要知道,这个冠军从2020年就开始蝉联。
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不负虚名。

01
“有真江南,有新思潮”
水文化,是无锡这座城的根基。
无锡人性子如水,无锡这座城,也有着密如织网的水系文明。
3000多年前,周人秦伯开掘了江南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就是现在的伯渎河。
至此,有了白墙黛瓦下的温婉与韧性,无锡,亦有了江南水乡的雏形。

而后,这“如水”的风范,一发不可收拾。
确实,如水。
无锡一共有3100多条河道,诸多河流在老城纵横,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京杭大运河。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河,无锡是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
运河两岸,是高低不一的百年民居,若是游船而过,或者立于清名桥之上,这特有的江南风情,就尽收眼底。

清名桥附近的老街,也是要走一走的。
唯有在老街巷中看过这市井烟火的,才能明白这座城柔软的水性和悠然的底蕴。
大窑路,百年老街。
就在南长街东岸的伯渎港河口一带。

顾名思义,这里就是当年无锡砖窑最多的地方,和贸易集散地。
只是现在的大窑路,没有了过去的热闹繁华,但很多文艺符号开始进驻。
摄影师络绎不绝,读库书店安在了此地。

但对于老街居民来说,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青瓦灰墙,雕花屋檐,古朴的历史痕迹。

理发店里的老师傅,急了还是说一句哎呀。
居民们,走街串巷,不急不躁,依然生活有序。

南长街对面南水仙桥下的村庄们,则更值得去。
这里,是真藏满了“江南的温柔”。
夕阳时分,余晖打在运河旁边的S型街巷上,有年轻人踩单车而过。

运河水在阳光里闪着光,没有过多的喧闹。
此刻的“真江南”,有着安静而温柔的光芒。

这层光芒,是无锡的风情,也是无锡的底气。
是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到访的初衷,
也是孕育了无锡文化瑰宝和思潮学风的根基。
水汽氤氲的江南,让文史和艺术大家们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又厚重的宝藏。
稍一列举,就数不胜数。
古代的顾恺之(东晋画家)、倪瓒(元代画家)、顾宪成(明代东林党领袖)、薛福成(清洋务运动领袖)、顾祖禹(明末清初地理学家)、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
近现代的钱伟长(近代力学之父)、钱穆(国学大师)、钱钟书(文学家)、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吴冠中(画家、散文家)、徐悲鸿(画家、美术教育家)......

900多年历史的的东林书院,往往是一场citywalk的起点。
其位于太湖之滨,是杨时于北宋时创立。
作为见证历史沧桑,绽放了不少思想火花的东林书院,是无锡的文化瑰宝。
在整个中华文化的版图上,亦是重要的存在。
大家都熟悉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其实就出自杨时见老师程颐的典故。
这里,杨时的品性和心性,就能知晓。
他曾游历江西庐山,在东林寺有《东林道上闲步》之作。
在无锡筹建书院期间,杨时见周围小溪林道与其异曲同工,遂以名“东林”。
东林书院的帷幕,就此拉开。
从石碑坊到丽泽堂、晚翠山房,从朱熹学术思想的讲学与传播,到顾宪成的那句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既出世,又入世,既脚踏实地,又保持暗藏高远气节和大格局。
就是东林学派的精神和灵魂。
上世纪九十年代,无锡政府重修书院。
于喧嚣的城市中心,这一处愈发静谧清幽而甚为难得。
行走于此,可以感受到当年理学名家们于此,对于时代的思考,和新思潮的接纳。
著名学者钱钟书、中国共产 党早期领导人秦邦宪,亦是从东林书院而出。
一路向前,会路过秦邦宪故居、钱钟书故居。
带本《围城》去膜拜钱钟书老爷子的故居,是情怀,也是敬意。

钱钟书故居不大,又名“钱绳武堂”,在新街巷的深处。
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宅,东有备弄,中有天井,风格典雅,结构紧凑。

这里原名为七尺场,以前河道纵横,有一条七尺宽的小河,称为七尺渡。
后来,在城市改造中,河道消失,七尺场的巷名也消失了,改成了“新街巷”。
但老无锡人仍习惯把这里叫作“七尺场”。

钱钟书14岁少年时,便与兄弟们在此读书。
门两侧挂着一幅“文采传希白,雄风经射潮”的对联,走进其中,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书中那些往事,仿佛也清晰了起来。
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一书中,杨绛对钱钟书的家这样描述——
“两棵大树高粉墙,一条小河映花窗。江南处处有此景,难辨张家和李家。这是钟书当年在无锡七尺场的家。”
而钱老爷子这学贯东西,于传统之上的现代思潮,也是这块土壤孕育而生的果实。
论新一代学人,无锡,就是表率。
往前追溯,家在这七尺场中的,亦不只是钱钟书一大家。

清末著名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的大宅子也在这里。
他曾经游历多国,怀有改革思想,被曾国藩赏识,为曾门四大弟子之一。

看,无锡的新学人精神,已可见一斑。
如今我们来到无锡,常觉得为何这座城市既有传统的江南风韵,又有古往今来的胆量。

归根到底,就是这些生长于此的人们。
新产业旧产业,诸多经济形态们,于这千年古城之上,和学术一齐落地生花。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实业救国、实业兴邦思想影响下,民国前后,无锡涌现出了大批实业家。
不仅形成诸多规模化民族工商财团,还极大地带动了国内民族工业发展。

也就是当时很有名的“锡商”。
这是这座古城千年以来的厚积薄发,也是一直以来,新思潮引领下的必然结果。

这样追溯起来,无锡如今“人均最富”的成绩,也就有迹可循了。
02
“不仅会吃甜,主要吃得鲜”
提起无锡美食,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甜”。
日常生活中,锡城的人会在各种家常菜中加糖,例如常见的炒青菜中放糖、西红柿炒鸡蛋里放糖、金花菜里放糖、凉拌黄瓜也放点糖......
但是糖的用量并不会太多,甜味不会盖过咸的主味,老辈人说道:“总归放点糖,吊吊鲜头。”
而事实上,这里是甜,但又不止于甜,“浓油赤酱、甜上口、咸收口”,善用糖调味的绝妙法则,才是真正的无锡。

最具有代表性的莫不过无锡酱排骨,俗称“无锡肉骨头”。

其选用新鲜猪肋骨作为主料,加以生抽、老抽、料酒、八角、红曲米、食盐、糖等多种调味,大灶铁锅烹制。
用火也颇为讲究,柴火取自惠山上的松树根,最适宜用急火烧煮、文火慢煨。
烧好的一盘酱骨头,色泽呈现好看的酱红色,汤汁粘稠,肉质软烂而不腻,口口满足。

来源:舌尖上的中国-无锡
当然,锡城本地人家里酱排骨的做法或许不如官方的那么讲究,但是该有的烹饪时间、耐心,烹饪手法、最重要的调味等等要素,无一不齐全。
如果你去无锡的朋友家做客,少不了会有这一道酱排骨,那就是最正宗的锡城绝味,一口气可以嗦掉好几块。
无锡红烧届的另一个扛把子当然就是肉酿面筋了,其主料油面筋是无锡市的土特产。

相传油面筋最早出现于清乾隆时期,当时尼姑庵里的一位师太尤其擅长豆制品菜的烧制,方圆几里外的香客常因这素斋慕名而来烧香拜佛。
一次偶然,几十个乡下老太太定了素斋,第二天却没来,看着好几桌备好的生麸,师太可愁坏了,因这生麸不能隔夜,第二天准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师太将生麸切成小块,用油煎,没成想锅里蹦出来一个个空心的圆球,食之味道还不错,油面筋也就由此而来。

图片来源:《无锡发布》公众号
如今无锡油面筋的做法,主要有红烧、搭配蔬菜清炒、用汤等多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酿肉面筋了。

取本地的油面筋备用,内里填上剁好并调好味道的肉馅,再以红烧的手法加酱油等调味,最后放入白糖大火收汁,一盘嚼劲满满、多汁浓郁的肉酿面筋就可以端上桌。
再说小吃。
在无锡,没有小笼包一说,这里的人都把这种精巧的美食叫做“小笼馒头”,其甜味尤其之重,但却是为数不多喜欢咸辣口味的外地人可以接受的无锡美食之一。

小笼馒头以全肉为馅,因时节也有蟹粉和虾仁馅料,薄薄的表皮除包裹进满满的馅料外,还会加上提前一天熬制的肉皮冻。
蒸好的小笼,筷子夹起,duangduang不破皮,一口下去,满嘴卤汁,糯丝丝,甜滋滋,紧实的肉馅和贴合的汤汁在口中爆炸,那味道很难让人忘怀。

一笼小笼馒头不过瘾,免不了要配一碗馄饨。

图片来源:《无锡发布》公众号
汤馄饨和拌馄饨是无锡两种常见的吃法。普通的馅料有白菜、芹菜、荠菜,并以肉馅搭之,特别点的是“开洋馄饨”,也就是三鲜馄饨,是以鲜肉、榨菜、虾仁干做成的馅料,因去皮晒干后的海虾在无锡被称为“开洋”,才有了这开洋馄饨之名。
另外,不得不提菜猪油馅。
这是无锡独有的馅料,本地人尤其爱之,外地人轻易不敢尝试,只因其是出了名的甜。
馅料本身是用青菜(或者荠菜)、白糖、菜猪油等混合而成,菜猪油的香和着青菜、荠菜的鲜、加上白糖的“齁”甜,一举成为各种锡城人家里边包子、春卷等各种点心的经典馅料。
玉兰饼是菜猪油馅的经典尝试之一。
糯米粉加水揉成团,包入菜猪油馅,入油锅炸或煎,远看像一个个的土豆饼,外表酥脆有之,入口软糯有之,几口一个,甚是解馋。
此外,在无锡,梅花糕也常用菜猪油馅。

梅花糕
甜而不腻,软脆恰到好处,因其状如梅花,以是赐名。因这无锡独有的菜猪油馅,才让梅花糕成了来到此打卡必点点心之一。
事实上。
锡城人的饭桌上也不什么都是甜的。
拥抱太湖,湖鲜可得,四季分明,菜类众多,除了“浓油赤酱”,无锡菜还讲究个“鲜”字。

太湖船菜:白虾,银鱼炒鸡蛋,醉蟹
红烧之外,另用白烧,除了少量白烧放些许糖调鲜,其他大多以鲜为本,“太湖船菜”就是其代表之一。
无锡自古就占尽天时地利之便宜。
地处太湖,无锡水产资源雄厚,仅鱼虾就多达四十多种,“太湖三白”梅鲚鱼、银鱼和白虾久负盛名;地处江南,水土丰沃,鱼池遍地,且盛产膏蟹。

古往今来,才子佳人,闲时泛舟湖上,取味湖鲜,得水独厚的条件注定了无锡可以将江南水乡特色发挥到极致。
船菜讲究,最是鲜味,注重食材本味,当要跟着时节走。


香酥银鱼
春日湖虾正好,菜花甲鱼正当时,春笋蚕豆皆可入席;
夏时藕,荷叶蒸肉最适宜,黄鳝可上,奶白鲫鱼;
秋入膏蟹最肥美,莲子桂花当是佳品;
冬炖湖鸭、三丝银鱼羹制,云吞入喉、鸡汤鲜出......
总之不同的时节,用不同的食材,或蒸、或焖、或煨、或清炒,锡城的大厨总能鼓捣出最相宜的美味。
看来,无锡的“无”,理应是无所不能的意思吧。
雨点打在水面的那一刻,烟雨江南具化了。
此刻,就是永恒。
无锡,亦是无止境的美。

1条评分金币+36
527801728 金币 +36 - 07-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4
全国第一江南小城的骄傲之处
从搜索信息可知,这里提到的全国第一江南小城是无锡。无锡可骄傲的地方众多,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文化底蕴
江南文明和吴文化发源地
无锡是江南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3000多年前,周人秦伯开掘了江南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让无锡有了江南水乡的雏形。此后,无锡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江南文化,拥有白墙黛瓦下的温婉与韧性。

孕育众多名人
无锡孕育了众多文史和艺术大家,古代有东晋画家顾恺之、元代画家倪瓒、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清洋务运动领袖薛福成、明末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等;近现代有钱伟长、钱穆、钱钟书、华彦钧、吴冠中、徐悲鸿等。这些名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无锡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有着900多年历史,“程门立雪”的故事就与书院筹建者杨时有关。在这里,不仅有朱熹学术思想的讲学与传播,还有顾宪成的名联。它往往是一场citywalk的起点,承载着无锡的文化传承和学术氛围。

水系文明
河道众多
无锡一共有3100多条河道,诸多河流在老城纵横,水系密如织网。其中,影响最深的是京杭大运河,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河,且无锡是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清名桥附近的老街以及南长街对面南水仙桥下的村庄,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柔软的水性和悠然的底蕴。

伯渎河
伯渎河是江南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对无锡江南水乡雏形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体现了无锡水文化的根基。

大窑路
大窑路位于南长街东岸的伯渎港河口一带,曾是无锡砖窑最多的地方和贸易集散地。如今虽没有了过去的热闹繁华,但很多文艺符号开始进驻,读库书店也安在了此地。老街居民的生活依然有序,保留着独特的生活气息。

经济实力
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经济富裕。从2020年开始蝉联人均GDP全国第一,2024年人均GDP依然保持全国第一,全面展现了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旅游资源
樱花马拉松
每年一度的樱花马拉松,无锡被誉为全国最美马拉松之一,吸引了众多跑步爱好者和游客,展示了无锡独特的旅游魅力。

央视春晚舞台
无锡登上央视春晚,标志着城市发展到了新高度,提升了无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条评分金币+10
527801728 金币 +10 - 07-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离线poli923

UID: 1382715

发帖
1568
金币
141
道行
327
原创
30
奖券
70
斑龄
0
道券
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8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4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4
无锡一直就是古城。历史悠久 啊
1条评分金币+4
527801728 金币 +4 - 07-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wfsnow

UID: 87804

发帖
2378
金币
25
道行
199
原创
33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8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9-14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7-04
第一张图,这两张写实摄影风格的图片展示了中式古典园林建筑的美。上图中,传统中式建筑有着翘角屋顶、白墙黑瓦,临水而建,周围绿树相伴,远处还有宝塔,它们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面上;下图中,另一组中式建筑同样依水而筑,有镂空花窗和木质回廊,廊下还有人活动,建筑与人物的倒影也在水面呈现。整体画面静谧清幽,尽显中式园林的典雅意境。
1条评分金币+10
527801728 金币 +10 - 07-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07-04
  无锡:江南瑰宝与现代思潮的交融

  无锡,这座江南古城,不仅是江南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更是新鲜思潮的引领者和现代产业的先行者。近年来,无锡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是蓬勃发展的经济,都让人赞叹不已。

  一、江南水乡的温婉与韧性

  无锡的根基在于水文化。3000多年前,周人秦伯开掘了江南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为无锡的江南水乡风貌奠定了基础。如今,无锡拥有3100多条河道,其中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成为无锡独有的风景线。漫步在运河两岸,百年民居错落有致,游船穿梭其间,尽显江南风情。

  清名桥附近的老街,如大窑路,更是保留了无锡的市井烟火。这里曾是砖窑聚集地和贸易集散地,如今虽已褪去繁华,但文艺气息渐浓。摄影师和文艺爱好者络绎不绝,为老街增添了新的活力。而对于老街居民来说,生活依旧平静有序,青瓦灰墙、雕花屋檐下,是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守望。

  二、文化瑰宝与思潮学风的孕育

  无锡不仅风景如画,更是文化瑰宝和思潮学风的孕育之地。900多年历史的东林书院,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绽放了无数思想火花。这里不仅是杨时创立的讲学之地,更是后来东林学派的摇篮。从“程门立雪”的典故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东林书院传承了既出世又入世、既脚踏实地又保持高远气节的精神。

  钱钟书、钱穆、华彦钧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都是从无锡这片土地上走出的。他们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无锡文化的骄傲。走进钱钟书故居,那幅“文采传希白,雄风经射潮”的对联,仿佛能让人穿越时光,感受到当年钱家的书香氛围。

  三、新思潮与经济发展的并进

  无锡不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也走在前列。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实业救国、实业兴邦思想的影响下,无锡涌现出大批实业家,形成了诸多规模化民族工商财团,极大地带动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如今,无锡依然保持着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人均GDP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这得益于无锡人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产业的精髓,还积极拥抱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这种既传统又现代、既保守又开放的发展模式,让无锡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然,提到无锡,不得不提的就是其独特的美食文化。无锡人爱吃甜,但又不止于甜。他们善用糖调味,创造出了一系列美味佳肴。如无锡酱排骨、肉酿面筋、小笼馒头等,都是无锡美食的代表。这些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更蕴含着无锡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同时,无锡的美食也讲究“鲜”字。太湖船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以太湖三白、膏蟹等为主要食材,通过蒸、焖、煨等烹饪手法,保留食材的本味和鲜味。这种对食材的尊重和对烹饪技艺的精湛掌握,让无锡的美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无锡是一座集江南水乡风貌、文化瑰宝、思潮学风、经济发展和美食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它的美不仅在于外表的华丽,更在于内心的敦厚和深邃。无论是走进历史的长廊,还是品尝美食的盛宴,都能让人感受到无锡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1条评分金币+10
527801728 金币 +10 - 07-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