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阅读
  • 2回复

[红楼梦]贾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在秦可卿的丧礼上,答案水落石出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2376
金币
10059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5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3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7-11



《红楼梦》中贾家一族,为何最终会走向衰败?

这个问题关涉红楼全书,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贾家最终抄家,也是因为权势衰微,里子撑不起面子,只能从权力的高台上退下来。

其实贾家的衰败,严格来说分为权力和经济两个方面。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对于经济方面,贾家真正的大头收益,来自于田地租子,比如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就负责收取荣府春秋两季的地租,这也是荣府的主要收入,否则只靠贾政这位工部员外郎,那点可怜巴巴的工资,荣国府怕是早就要砸锅卖铁过日子了。

但贾家的经济收入有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封建时期实施分房制,贾家的田租地产是固定的,可子子孙孙却无穷尽矣,田地房产要进行多次分配,几代下来就分得不剩下多少了。


乌进孝进京

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乌进孝来给宁国府送钱,贾珍见只送来两千多两银子,就皱眉抱怨说: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

贾珍说如今只剩下八九个庄子,可见最初的时候,宁府远不止这些田产,贾家从初代贾源、贾演,到第五代草字辈贾蓉、贾兰,这中间的子孙数量不胜枚举(观秦可卿丧礼一回可知),分房制度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田地越分越少,收益也越来越低。


贾芸向醉金刚借钱

而在分房制度中,像贾宝玉、贾兰这样的嫡子往往能分得更多的田产收益,像贾芸、贾芹这种旁支,只能从昔日他们父亲分到的田产里,继续二次分配,导致日子过的紧巴巴,红楼原著里贾芸父亲那一代,就只分到一亩地两间房子,如果贾芸还有兄弟,那这可怜的一亩地两间房子,还得继续分。

因此,分房制度的存在,必然导致贾家财产的持续下跌,这是不可挽回的规律现象。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另一个方面,则是贾家权力的凋零,曹雪芹生活在清代,所以他在描写《红楼梦》的时候,对于爵位的承袭,沿用的也是清代的降等袭爵。

宁国府和荣国府,最开始都是国公府,初代贾演、贾源被朝廷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甚至按照红楼里的解释,宁荣两公是当年的京都八公之首。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但在清代降等袭爵的政策下,这份爵位被后代人继承,是要进行降级的,对于这个规律,我们可以从秦可卿丧礼上,来参加吊唁的王公贵族的爵位称呼上看出来,原著记:

  •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第十四回

诸君请看,当年的八公,他们的子孙所承袭的都不再是国公爵位——镇国公的孙子牛继宗,现在承袭的是一等伯爵位,理国公柳彪的孙子柳芳,承袭的是一等子爵,另有治国公的后代,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这些种种都在验证,曹雪芹的确采用了清代降等袭爵的背景。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回到宁荣两府,贾家的子孙们也难逃这个规律,就以宁国府为例,当年贾家初代贾演为宁国公,其子贾代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后来的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一代又一代,呈现出随代降等的轨迹。

按照这种规律,贾家在权势上的衰败,也是一种必然,对于这种衰败的规律,只有一种方式可以打破,那就是借由科举从第,打开一条新路。

就以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为例,林家当年的爵位不如贾家,林家之祖承袭的是侯爵,而且侯爵的世袭有代数限制,只能袭三代,三代之后就彻底无爵可袭了。

面对这种景况,林如海刻苦攻书,终于考中了探花,重新步入官场,甚至赢得贾家的好感,贾代善将其女贾敏嫁给林如海,通过联姻的手段,构建起贾林两家的联盟。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

后续贾家持续衰落,贾赦坐吃山空,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后,不思进取,天天想着饮酒作乐以及娶小老婆,贾政也不过是个小小工部员外郎。

相比人家林家,林如海已经是兰台寺大夫,后又成了巡盐御史,这个职位非皇帝亲信不可得,所以林如海的前途不可估量,只可惜后来早早去世,也导致了林黛玉无人可依傍。

也正因如此,第五回的太虚幻境,宁荣二公恳求警幻仙子点化贾宝玉,让宝玉喝了仙酒仙茶,看了仙界美景,又将美女可卿送给宝玉,享受云雨之欢,其目的就是想让宝玉感受过这些物质享受后,可以早点看透,以便立足孔孟之道,委身经济之间,可惜贾宝玉到底没有看透,贾家的灭亡,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wyr2009

UID: 749263

发帖
1328
金币
180
道行
210
原创
0
奖券
1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巡洋舰D4D-4500
设备
尼康D850
摄影级
初级
在线时间: 180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0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4小时前
分析得很有道理呀,只是在这一回应该反应不出来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38
金币
263440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11
贾家衰败根源解析
经济层面:分房制度导致财产下跌
贾家真正的大头收益来自于田地租子,像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就负责收取荣府春秋两季的地租,这是荣府的主要收入。然而,贾家经济收入存在致命弊端,封建时期的分房制是导致其经济衰败的重要因素。贾家的田租地产固定,但子孙众多,田地房产要进行多次分配。从初代贾源、贾演到第五代草字辈贾蓉、贾兰,子孙数量不断增加,分房制度持续发挥作用,使得田地越分越少,收益也越来越低。

例如,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时,乌进孝来给宁国府送钱,贾珍见只送来两千多两银子便皱眉抱怨,称算定至少有五千两,还提到如今只剩下八九个庄子,且今年有两处报了旱涝。这表明最初宁府的田产远不止这些,随着分房,田产逐渐减少。

在分房过程中,嫡子和旁支的待遇差异明显。像贾宝玉、贾兰这样的嫡子往往能分得更多田产收益,而贾芸、贾芹这种旁支,只能从昔日他们父亲分到的田产里继续二次分配,日子过得紧巴巴。红楼原著里贾芸父亲那一代只分到一亩地两间房子,若贾芸还有兄弟,这些财产还得继续分124。所以,分房制度必然导致贾家财产持续下跌,是不可挽回的规律现象。

权力层面:降等袭爵致使权势凋零
曹雪芹在描写《红楼梦》时,对于爵位的承袭沿用了清代的降等袭爵制度。宁国府和荣国府最开始都是国公府,初代贾演、贾源被朝廷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且宁荣两公是当年的京都八公之首。

但在清代降等袭爵政策下,爵位被后代继承时要进行降级。从秦可卿丧礼上参加吊唁的王公贵族的爵位称呼能看出这一规律。原著记载,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等,当年的八公,他们的子孙所承袭的都不再是国公爵位,验证了曹雪芹采用了清代降等袭爵的背景。

回到宁荣两府,贾家子孙也难逃此规律。以宁国府为例,初代贾演为宁国公,其子贾代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后来的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一代又一代呈现出随代降等的轨迹。按照这种规律,贾家在权势上的衰败是必然的。

家族成员层面:子孙不思进取
后续贾家持续衰落,家族成员大多坐吃山空、不思进取。如贾赦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后,天天饮酒作乐、想着娶小老婆;贾政也不过是个小小工部员外郎4。相比之下,林家的林如海刻苦攻书,考中探花后重新步入官场,赢得贾家好感,还通过联姻与贾家构建联盟。林如海后来成为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这个职位非皇帝亲信不可得,前途本不可估量,只可惜早早去世4。贾家子孙缺乏进取精神,也是贾家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