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阅读
  • 1回复

[猎奇]魏征病危,李世民将9岁女儿嫁给他40岁的儿子,结局却出人意料[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3)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源自李世民的深刻感悟,其中的“人”指的正是大唐的魏征丞相。由此可见,魏征对李世民的影响之深,足以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明镜!因此,魏征在病重时,李世民决定将自己年仅9岁的女儿嫁给魏征40岁的儿子,没想到,这段婚姻最终却走向了出乎意料的结局。
魏征,作为大唐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至今仍被人们称颂。尤其在李世民的治下,魏征是那位敢于直言的谏臣,且其《谏太宗十思疏》至今流传。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正是有了魏征这样的辅佐才得以成就。到了公元643年,魏征丞相病重,李世民闻讯后深感忧虑,决定带着9岁的衡山公主前去探望。
当李世民看到病榻上已经奄奄一息的魏征时,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魏征这一生,多少次为国献策,多少次提醒他治国理政中的疏漏与不足。而今,若魏征真的离世,朝堂之上,又有谁能像他一样直言进谏,为国为民出谋划策?李世民深知,魏征不仅是他治国安民的得力助手,更是那个不断为他指点迷津、纠正错误的人。

此时的魏征,气息微弱,面色苍白,似乎随时会咽下最后一口气。李世民心中突然一动,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魏征的长子魏叔玉——一位已经40岁的男子,正静静站在一旁,神色间带着无尽的忧虑。李世民瞬间恍然大悟:魏征心中最放不下的,恐怕就是他儿子的终身大事吧!否则,魏征为何如此留恋这最后的时光?

于是,李世民轻轻牵起衡山公主的小手,指着魏叔玉说道:“爱卿,放心去吧!朕已经决定将衡山公主许配给你儿子了!”魏征丞相虽然奄奄一息,但一听到这番话,顿时眼睛微微睁大,心中充满感激。李世民不仅不嫌弃其儿子年纪已大,还将自己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魏征感动得几乎要起身谢恩,但由于身体虚弱,他最终只能颤抖着尝试起身,却无力支撑,气若游丝。

李世民见状,急忙上前扶住了魏征,并指示魏叔玉与衡山公主前来行礼,表达双方的订婚之意。就在魏征的病榻前,魏叔玉与衡山公主完成了简朴的订婚礼仪。看着这一切,魏征终于安心,仿佛心中的重担放下,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魏征的去世,令李世民深感悲痛。为了表示对魏征的敬重,李世民带领朝臣们暂停了朝政五天,并亲自为魏征撰写了碑文。同时,他命令所有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前来为魏征送葬。此外,李世民还亲自赐予了魏征盛大的仪仗队和鼓吹手,让魏征得以安葬在昭陵,这样的礼遇在当时可谓是无上的荣光。然而,魏征的夫人却拒绝了一切奢华的葬礼,坚持按照一品官的标准为丈夫举行葬礼。她那种简朴而高洁的态度,正如魏征一生廉洁自守、清正无私的品格。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魏征去世不久后,李世民开始听信谗言,怀疑魏征结党营私,遂下令掘开魏征的墓穴,鞭打尸体,甚至还解除了魏叔玉与衡山公主的婚约。这一反转令人愕然,李世民的转变,简直如同“翻脸比翻书还快”。后来,李世民虽然因征讨高句丽的失败,回想起魏征的忠诚与智慧,深感悔恼,并重新为魏征立了碑,但当初的婚约却始终未能恢复。

或许是命运的捉弄,魏征一生忠诚,最终却未能见证自己儿子的幸福,而衡山公主的命运也未能因此而走上顺遂的道路。李世民曾许下的婚约,未能成真,后来衡山公主被许配给了长孙家族的长孙诠。不幸的是,长孙家族在朝堂斗争中败北,长孙诠被流放并死于暴乱。而衡山公主再次嫁给了世家子弟韦正矩,但这段婚姻也未曾带来幸福。韦正矩对她并无深情,夫妻关系逐渐恶化。

公元663年,年仅29岁的衡山公主突然暴毙,唐高宗怀疑她的死因与韦正矩家暴有关,遂将韦正矩一家满门抄斩,流放至边远地区。回想起衡山公主一生的悲剧,是否与李世民当年的悔婚决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呢?如果魏征没有死,衡山公主是否会有不同的命运呢?这一切或许永远无法知道。
1条评分金币+12
wowoni 金币 +12 - 07-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3
  魏征与李世民:一段复杂的政治关系

  魏征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复杂而深刻的政治关系。魏征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助手,以其直言不讳的谏言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为“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段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政治权谋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魏征的忠诚与智慧

  魏征是唐朝初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李世民的治下,敢于直言进谏,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建议,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疏不仅展现了魏征的智慧和远见,也成为了后世治国理政的经典文献。

  魏征的忠诚和智慧深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曾多次表示对魏征的敬重,并将其视为自己的“镜子”,用以反思自己的过失和不足。这种高度的信任和尊重,使得魏征在朝堂上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能够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李世民的矛盾与转变

  然而,魏征的去世却引发了李世民的一系列矛盾和转变。在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决定将年仅9岁的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40岁的儿子魏叔玉,以此表达对魏征的敬重和感激。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李世民对魏征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他对魏征家族的重视和支持。

  然而,魏征去世不久后,李世民开始听信谗言,怀疑魏征结党营私,遂下令掘开魏征的墓穴,鞭打尸体,并解除了魏叔玉与衡山公主的婚约。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令人感到震惊和不解。李世民的态度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权谋和个人情感?

  政治权谋与个人情感

  从政治角度来看,李世民的转变可能是出于对权力的掌控和维护。魏征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他的直言进谏和政治才能使得他在朝臣中拥有较高的威望。李世民可能担心魏征家族在朝堂上的势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来削弱魏征家族的影响力。

  从个人情感角度来看,李世民的转变可能源于对魏征的误解和猜疑。魏征在病重时将自己多年来的谏言整理成册,并交给了史官褚遂良。这些谏言详细记录了魏征与李世民之间的争论和分歧,可能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满和猜疑。他认为魏征在背后泄露了自己的过失,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反感和愤怒。

  衡山公主的命运

  衡山公主的命运也因李世民的转变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被许配给魏叔玉的她,最终未能与魏叔玉成婚。后来,她被许配给了长孙家族的长孙诠,但不幸的是,长孙家族在朝堂斗争中败北,长孙诠被流放并死于暴乱。衡山公主再次嫁给了世家子弟韦正矩,但这段婚姻也未曾带来幸福。韦正矩对她并无深情,夫妻关系逐渐恶化。

  公元663年,年仅29岁的衡山公主突然暴毙,唐高宗怀疑她的死因与韦正矩家暴有关,遂将韦正矩一家满门抄斩,流放至边远地区。衡山公主一生的悲剧,是否与李世民当年的悔婚决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呢?如果魏征没有死,衡山公主是否会有不同的命运呢?这一切或许永远无法知道。

  结语

  魏征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复杂而深刻的政治关系。这段关系不仅展现了魏征的忠诚与智慧,也揭示了李世民的政治权谋和个人情感。衡山公主的命运更是这段关系中的一个悲剧注脚,令人深思。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这段关系都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记忆中。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