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阅读
  • 4回复

[猎奇]当年的岭南首府,宋徽宗封地,如今却成了珠三角最落寞的城市<2 [4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3) —

禅宗自达摩祖师漂洋过海来中国传法,前后传了六代人: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六祖就是慧能了,那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著名偈语就是他所写的。

山门在前,祖师殿居中, 大雄宝殿殿后,山门和祖师殿都是清代翻修过的。
唯独中间的大雄宝殿还是宋代初建时的样子,算是岭南最老资格的木房子。


这原本是的是四柱三间单檐歇山顶的配置,后来被人加了山墙改成硬山顶。
外行人看那些明清修的外墙或许觉得平平无奇,懂行的往梁架里一钻就明白了。

十架用四柱的架构,外檐斗栱耍着七铺作单抄三下昂的把式。
再就是檐柱和斗栱的二五开比例,活脱脱北宋营造法式的活化石,别说广东了,这搁全国都是稀罕物。

高要学宫
除了梅庵的北宋大殿,正东路上还有一座小众古建—高要学宫。
其实就是肇庆府文庙,至于为啥叫高要学宫,那得追溯到1933年省七中扩建校舍那会儿。

县里用校址置换的法子把这座古建划给了高要县,后来挂牌省级文保时阴差阳错,标牌上就永远烙下“高要学宫”四个字。

北宋崇宁初(1102年)始建,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清朝曾多次修葺,如今只剩大成殿和半边西廊硬撑着场面。

五开间格局的大成主殿保存得倒好,36根楠木老柱顶着双檐飞翘的歇山式屋顶。
青石花篮础上的木构斗栱挺有意思,上层檐24组、下层檐32组,外出三跳六铺作,单杪三下昂的力学结构让整座建筑扛过了炮火和风雨。

最珍贵的还是那些斑驳彩绘,岭南湿热气候里残存的苏式绿地纹样,在广东地面几乎成了孤本。


阅江楼
离开高要学宫不久,转过街角就能抵达,说起阅江楼这个名字,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南京狮子山上的阅江楼。

南京狮子山阅江楼
那座朱元璋建了个地基就撂下的半拉子工程,专为看长江水而造,而眼前这座看的是西江。
这里最早是南宋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1年),知府王萤把它改成书院,又作为社学用过,直到崇祯年间才定下这个响亮的名称。


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永历帝来视察水师,战船在江面列阵的时候,估计没人能想到这里后来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驻地。

1925年11月,我党领导的首支正规武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团部设于此地。
自此楼阁的木板楼梯不知被多少双军靴踏响过,战鼓声军号声也早把屋梁震酥了。


后来被辟为纪念馆时,朱老总亲手写的“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几个大字。
现在还刻在门口,展览既有北伐军功簿,也复刻着兵营寝室,墙上地图标还着进军路线。


最意外的是在崇文馆里,还能看见当年康熙赐给两广总督郭世隆的五块御碑,如今石灰岩面上还拓印着天子手书的威仪。

中国端砚博物馆
端砚在唐朝初年就有了,产自广东肇庆端溪那片,算下来已历经一千三百年。
国内四大名砚里头,端砚排第一,剩下三个是山东红丝砚、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


李贺那首《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写“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听着玄乎,但当时确实火得不行。

端砚以石质坚实、细腻、娇嫩而出名,磨墨不沾不滞,字迹能抗住时间腐蚀。
另外听说上等端砚的砚心还自带保湿功能,无论寒冬或酷暑,都能“呵气研墨”。


不过这国内最大的端砚博物馆,实在没啥人气,和那些热闹的网红景点相比,冷清得让人有点不是滋味。
但仔细想想也正常,现在谁还用砚台啊,别说懂行,摸过的都没几个了。

两层楼的展厅也不算大,布展路线挺明确,从采石到雕刻,从历史掌故到大师作品,该有的都有,细细的逛下来可以学到一点东西。

镇馆之宝是块两米长的九龙戏宝砚,重达六百公斤的老坑石材。
上边雕着九条飞龙配八仙法器,自带天青石色和石眼这些稀有元素,说是国宝也不为过。

肇庆四塔
一条西江劈山而过,于是肇庆城从山水褶皱间站了起来。
四百年前明朝人沿着江水两岸插下了崇禧、元魁、文明、巽峰四座宝塔,试图用它们牢牢拴住这座城池的气脉。

崇禧塔
四塔之中,年纪最大的端州区西岸的崇禧塔。
明万历十年(1582年)秋天破土时,时任知府王泮正在酒桌和人解释:江水走太急,留不住灵气,所以建座塔聚聚气很有必要。

于是这座五十七米半的九层八角宝塔就在江边戳了四百多年,石砌基座一人来高。
八面角上蹲着托塔力士,龇牙扛着塔基的模样相当生动,塔檐铜铃随风摆动,叮当声能飘过半条河道。

文明塔
镇塘岗上的文明塔比崇禧塔晚建六年,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那会,肇庆知府郑一麟想给当地文脉添把火,就在江边立了这座塔。

四十五米的塔身立在石基上,外看七级台阶,里藏十三层阁楼,青砖交替平砌竖砌,起名文明塔没那么多玄虚,纯粹是因为正对着府学宫的文明门。

元魁塔
与崇禧塔隔江相望的是元魁塔。
明天启三年(1623年),渡头村出了件大喜事,梁家哥俩同时中了举人,后来哥俩为了报答乡里栽培,也为激励后辈读书人,就凑钱修了这座塔。


塔是七层楼阁式砖塔,外看七层,里面其实分作十层,通体收分的锥形结构硬朗得很。
仿木红漆窗框透着南方的温润,不过四百年来风吹雨打,塔身悄悄向东南方向歪了六十八公分,成了广东境内有名的斜塔之一。

巽峰塔
明天启四年(1624年),巡按御史王命璇倡议在西江南岸乌榕岗修建风水塔。
因处于旧府衙的东南方,按易经的说法,东南属巽位,对应木与风,取名巽峰塔。

塔身是八角形的砖木楼阁结构,外观七层,内里实分十三层。
如今还保留着近四十米的高度,檐角用菱形牙砖层层挑出,门框上刻着八卦纹样。

有意思的是,我在安徽潜口镇也见过一座“巽峰塔”。
那座更老些,嘉靖年间动工,隆庆年才建成,七层八面全用青砖堆成锥形,当地人管它叫“潜口锥”。

最后要是有时间又对古建筑感兴趣,我建议你再单独抽一天去德庆县看看。
这地方在肇庆底下,西汉那会儿建县时叫端溪,比广东大多数地方资格都老,后来宋朝皇帝赵构在这儿当过藩王,给改成了德庆这名,一用就用了九百年。

这小地方藏着两样古建硬货,“国四”的德庆学宫和“国五”的悦城龙母祖庙。
德庆学宫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是岭南乃至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的孔庙。


再就是悦城龙母祖庙了,秦汉始建,清末修缮过几次,和广州陈家祠堂、佛山祖庙齐名,是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



1条评分金币+20
huozm32831 金币 +20 - 07-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03
禅宗六祖与岭南古建筑

禅宗自达摩祖师从印度传入中国,历经六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禅宗文化。这六代祖师分别是: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其中,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著名偈语而闻名于世。

岭南古建筑的魅力

在岭南地区,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们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值得一看的岭南古建筑:

1. 梅庵
   - 位置:位于正东路上。
   - 特点:梅庵的大雄宝殿是宋代初建时的样子,是岭南最老资格的木房子。其四柱三间单檐歇山顶的配置,后来被人加了山墙改成硬山顶。外檐斗栱耍着七铺作单抄三下昂的把式,檐柱和斗栱的二五开比例,活脱脱北宋营造法式的活化石。

2. 高要学宫
   - 位置:正东路上。
   - 特点:北宋崇宁初(1102年)始建,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清朝曾多次修葺。大成主殿保存得较好,36根楠木老柱顶着双檐飞翘的歇山式屋顶。青石花篮础上的木构斗栱上层檐24组、下层檐32组,外出三跳六铺作,单杪三下昂的力学结构让整座建筑扛过了炮火和风雨。

3. 阅江楼
   - 位置:位于肇庆。
   - 特点:最早是南宋的石头庵,明宣德六年(1431年)知府王萤把它改成书院。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永历帝来视察水师。1925年11月,叶挺独立团团部设于此地。现在辟为纪念馆,展览既有北伐军功簿,也复刻着兵营寝室。

4. 中国端砚博物馆
   - 位置:位于肇庆。
   - 特点:端砚在唐朝初年就有了,产自广东肇庆端溪。博物馆内展出从采石到雕刻,从历史掌故到大师作品,镇馆之宝是块两米长的九龙戏宝砚。

5. 肇庆四塔
   - 崇禧塔:明万历十年(1582年)建,位于端州区西岸。
   - 文明塔: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建,位于镇塘岗上。
   - 元魁塔:明天启三年(1623年)建,位于渡头村。
   - 巽峰塔:明天启四年(1624年)建,位于西江南岸乌榕岗。

6. 德庆县古建
   - 德庆学宫: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是岭南乃至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的孔庙。
   - 悦城龙母祖庙:秦汉始建,清末修缮过几次,和广州陈家祠堂、佛山祖庙齐名,是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之一。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宗教的重要实物资料。如果你对古建筑感兴趣,不妨亲自去探访这些历史遗迹,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7-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24
金币
263403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3
曾经辉煌的岭南城市——肇庆的历史与现状
昔日辉煌:岭南首府与宋徽宗封地
岭南历史地位
历史上,封开曾是统辖岭南地区的首府,而现在封开属于肇庆市管辖。封开地理位置优越,是岭南通往中原广大地区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在此进行海陆对接,是中原文化与岭南的交汇点,也是珠江三角洲与大西南的交汇点、岭南通向大西南的咽喉之地,被称为“两广门户”,古称“广信”,还是广东、广西及广州得名的来源。它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诞生了如汉代大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东汉佛学家牟子、南汉开国皇帝刘岩等名人。

宋徽宗的恩泽
肇庆古称端州,是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的封地。宋徽宗登基后,对端州恩泽不断。他先将端州升格为兴庆军,减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三年后升端州为兴庆府,当时兴庆府是岭南唯一一个府级行政区;五年后,在转运判官燕瑛的建议下,又将兴庆府改名为肇庆府,还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寓意吉庆开始之地。

历史文化遗产
丽谯楼
明朝1462年,肇庆知府黄瑜重建御书楼,并改其名为丽谯楼。它属砖木结构,灰瓦绿脊,四周有回廊,外设栏杆,见证了肇庆的历史变迁,是肇庆重要的文化遗产

古城墙
1053年,端州知州江柬之围绕州衙构筑土城墙用以防御敌人。1113年,宋徽宗将端州升为兴庆府后,拨专款令郡守郑敦义将土城墙改为砖墙,并拓展城墙规模,这是宋朝初次对城墙进行整改。之后的元朝、明朝、清朝、民国时期,亦多次对城墙进行修缮。厚重的青砖古城墙于200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如今“落寞”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层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经济更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肇庆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但在产业转型和升级方面可能相对滞后。相比之下,珠三角的一些城市如深圳、东莞等,在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等领域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而肇庆可能在这些方面的竞争力不足,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在珠三角城市中的地位显得不那么突出。

交通和区位优势的变化
在古代,肇庆凭借其作为交通枢纽和军事重地的地位而繁荣。但在现代交通体系下,交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逐渐崛起,肇庆原有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可能被削弱。例如,一些城市建设了大型的机场、港口和高铁枢纽,使得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更加便捷,而肇庆在这方面的发展可能相对滞后,影响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虽然肇庆拥有七星岩、鼎湖山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与一些旅游发达的城市相比,肇庆的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够高,旅游配套设施可能也不够完善,导致旅游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7-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24
金币
263403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7-03
这类帖子为什么不移动到旅游区?

楼主留言:

你来当版主你就可以直接移动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07-03
回 姜谷粉丝 的帖子
姜谷粉丝:这类帖子为什么不移动到旅游区? (2025-07-03 08:32) 

你来当版主你就可以直接移动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