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明朝后,洪武皇帝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贡献高度评价,将他视为最重要的功臣之一,并特意赐予他一块免死金牌,作为对其辛勤付出的奖励。然而,当李善长被判处死刑时,他手中依然紧握着这块金牌,企图用它来保命。然而,朱元璋却轻描淡写地对他说:“善长啊,你看看这块金牌背后写的是什么字?”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免死金牌的背面究竟写了什么内容?究竟这块金牌能够救李善长一命吗?
如果我们追溯朱元璋的“创业史”,不难发现,他的出身在众多开国皇帝中可谓是最为卑微的。所谓“开局一个碗”,朱元璋的童年是极为贫困的,曾经靠乞讨为生,连饭都吃不饱。最终,因无法讨得一口饭吃,他转而选择了剃发为僧。然而,即便是当了和尚,他的生活依然困顿,直到有一天,朱元璋加入了军队,开始以此为生。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得到了部队领导女儿的青睐,最终成为了领导的女婿,凭此身份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一个微不足道的乞丐,到一位显赫一时的军队成员,朱元璋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语言能力,逐步在军队中获得了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口才和领导才能让他逐渐积累了信任和威望,开始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追随者,李善长便是其中之一。李善长与朱元璋同为淮西人士,虽然年长朱元璋二十多岁,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老乡之间的关系尤为亲密,大家身处困境,相互扶持。
李善长之所以能够在这群贫苦百姓中脱颖而出,靠的正是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在饥饿的年代,能够有一人读书识字,已是难得的优势。李善长精通各种经书和经典,且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他还对占卜和预测有着非凡的天赋。虽然现代人可能觉得这些技能有些迷信,但在当时,李善长的这些能力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么,李善长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能够让朱元璋如此信任他,把他排在自己开国功臣的第一位呢?起初,李善长的职务较为平凡,只是负责整理图书馆中的书籍,偶尔翻阅一些古籍。然而,随着朱元璋的军队逐步扩展,李善长逐渐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他被调到后勤部门,负责管理整个军队的粮草供给。每当军事行动即将展开,李善长便是那位关键人物,确保粮草的储备充足,运送无误,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
粮草对军队的战争胜利至关重要,而李善长则是这个环节的核心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开始意识到李善长不仅仅在后勤上有一手,他在战争策略方面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李善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文人,逐渐变成了一个有着军事见解的军师。他对兵法的理解和战术的运用,毫不逊色于当时的名将,如徐达和常遇春等。
李善长的智慧和能力,使他成为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日复一日的相处让两人之间的关系深厚非常,李善长也因此深得朱元璋的宠信。最终,他被任命为丞相,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丞相职位无疑是权力的象征,足以证明朱元璋对他的高度信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善长的行为逐渐发生了变化。
初时,所有人都处于贫困之中,大家团结一致,誓要摆脱困境。然而,随着大明朝的政权稳固,许多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而是开始追逐个人的权力和利益。在朱元璋眼中,这些当年的兄弟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李善长作为丞相,逐渐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膨胀,甚至开始采取手段压制那些不向他屈服的官员,尤其是刘伯温。
刘伯温在民间声誉极高,甚至有些名声盖过了李善长。为了削弱刘伯温的影响力,李善长开始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他,最终间接导致了刘伯温的死。朱元璋对此虽然没有明言,但心里已然记住了李善长的所作所为。
与此同时,李善长的支持者胡惟庸更是肆无忌惮,尤其是当胡惟庸担任宰相之后,他对李善长的态度愈发傲慢,甚至开始暗中谋反。胡惟庸的野心最终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觉,这位从乞丐崛起的帝王怎会轻易容忍这样的背叛?他决定一举铲除所有与胡惟庸相关的人员,最终将三万多人的生命吞噬在这场政治清洗中。
李善长的命运也在这场风波中发生了剧变。在监狱的审讯中,李善长得知许多同僚将他的弟弟李存义牵扯进了胡惟庸的谋反之中。这使得李善长的处境更加危险。尽管他竭力辩解,但因为平日里的过于张扬和得罪了太多人,很多政敌纷纷站出来揭发他,最终将他推向了灭顶之灾。即使李善长手中握着朱元璋赐予的免死金牌,他依然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当李善长呈上金牌,企图以此来免除自己的死刑时,朱元璋却笑了。他看着李善长,轻声说道:“善长啊,你看看金牌背后写的是什么字。”李善长颤抖着将金牌翻过来,看到上面写着:“谋逆者不免死”几个字。瞬间,他感到一阵晕眩,身体软弱无力,最终倒地不起。免死金牌,最终没能保住李善长的性命。
信息来源:《明史·李善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