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印象:文人墨客与美食的天堂
谈起高邮,这个名字就让人神往。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孕育了无数文人墨客与美食的沃土。老作家汪曾祺,这位在英语课上常被提及的文学大家,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家乡高邮的深情厚意。
文人墨客的故乡
汪曾祺老先生是高邮人,他的文章中常常流露出对家乡草木的眷恋。一千年前的秦观也是高邮人,他笔下的“吾乡如覆盂,地据扬楚脊”生动描绘了高邮的地形与地理位置。高邮因此又称“盂城”,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邮的湖上花海、落日余晖,都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风景。京杭大运河依偎着高邮湖穿城而过,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湖里的鱼虾、麻鸭,以及孤帆远影下的夕阳,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高邮作为县级市,由扬州代管,其名字中的“邮”字源于秦王赢政时的邮亭。高邮因邮而建,也因邮而兴。盂城驿作为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见证了高邮作为邮驿重镇的历史。
驿站与邮驿文化
盂城驿内,鼓楼高耸,是以前值更守夜、击鼓示警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登高望远、纵目整个盂城驿风光的好去处。附近的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用图片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国内早期集邮家的生平,以及诸多种类年份的邮票,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的目光。
高邮湖与镇国寺塔
高邮湖,国内第六大湖,在江苏排第三,仅次于太湖与洪泽湖。它又叫珠湖,秦观笔下的“蜿蜓戏神珠,正昼飞霹雳”便是对它的描绘。湖畔的西堤公园,环境优美,湖面映着蓝天,绿树成荫,一片生机盎然。
镇国寺塔,位于运河中央的小岛上,是唐懿宗宗弟出家后云游高邮所建。虽然如今所见多为新建,但镇国寺塔作为唐代建筑,与西安大雁塔齐名,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周总理当年让运河改道,便是为了保护这座珍贵的古塔。
文化名胜与美食
文游台,这座北宋时的建筑,原是泰山庙。苏轼曾来此旅游,与秦观等当地文人雅士饮酒吟诗,留下了诗人界的佳话。入园后,一尊秦观像赫然眼前,他是地道的高邮人,北宋婉约派一代词宗,苏轼口中的“山抹微云君”。
高邮州署,作为高邮旧时的衙门,无意间碰见的一个小景点,免票游览,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魏源,这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就曾在这里担任过知州。
汪曾祺与高邮美食
在高邮,一古一今两文人,汪曾祺的纪念馆自然不能错过。汪曾祺,这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更是美食家,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高邮美食的热爱。
高邮的咸鸭蛋,是这里的特色美食。高邮麻鸭肉质鲜美,腌制技法独特,因此高邮的咸鸭蛋十分有名。清代老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也赞誉“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邮的早茶也独具特色,阳春面与小馄饨是这里的招牌。在搪瓷碗里,搁上酱油猪油,撒上胡椒,一碗简简单单的阳春面,就能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蒲包肉也是高邮的名小吃。用猪碎肉加淀粉塞满蒲包,煮熟后切成片,香气四溢。这种白里透红的紧实肉团,口感咸香,淀粉含量不高,十分受欢迎。
总结
至此搁笔,突然想起汪曾祺老先生的一句话:“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便是我对高邮的印象——一个充满文人墨客情怀与美食诱惑的小众舒适安逸之地。无论是漫步在湖畔欣赏落日余晖,还是品尝地道的高邮美食,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