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高考志愿填报,相关AI服务引人关注。因为整合了院校招生计划、往年分数线及专业趋势等海量信息,AI工具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差。输入考生分数、意向就读城市等信息,就能生成量身定制的方案,比起自己逐一找资料研究,AI的效率优势令许多人心动。
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市面上的这类服务远称不上“完美”。AI使用的数据和算法未必那么精准。高校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常动态调整,若数据更新不及时,录取概率预测和院校推荐就难免有误差;不同服务提供方数据来源、算法差异大,推荐结果大相径庭,参考价值难以判断。
而且,志愿填报也是考生探索自我与规划未来的过程,其依据不只有数据。AI对录取趋势、就业薪资等的分析或许可以参考,但很难兼顾兴趣、性格、价值观等个体主观因素。只靠AI推荐结果选择专业,恐怕会影响长远发展。
在志愿填报这件大事上,使用AI辅助尤需理性。寻找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优解”,不妨多一些审慎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