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3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热中“冷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周珊珊:前不久,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在浙江杭州举行。此前,有人形机器人上春晚“扭秧歌”,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完赛。一场场科技盛宴,展示了中国机器人科技的最新突破。应该如何看待当下的人形机器人“热”?

  朱浙萍:人形机器人爆火,看似偶然,实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推动力是技术突破、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在浙江,“不出省就能组装一个人形机器人”。当然,这也离不开政策的长期扶持、耐心陪跑。比如,2017年,浙江就出台了“机器人+”行动计划,宇树科技等一大批科创新企业就诞生于那个时期。

  朱珉迕:人形机器人的这股热潮,无疑是市场需求、技术跃升和政策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此前的一系列技术突破,让未来充满想象空间。无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抑或是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都在呼唤智能甚至富有人情味的机器人。杭州的宇树科技及上海的智元、傅利叶等人工智能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突破,让这种愿景一步步走向现实。

  周珊珊:当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通过技术赋能拓展人类能力边界——技术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进化,产业从降低成本向创造价值升级,既关注效率也要有人文关怀。实践在向前,理念在革新,两位对此有何观察和思考?

  朱珉迕:发展人工智能的初心是为人“减负赋能”。那企业就不能满足于炫技,不能满足于开发并不需要机器代劳的功能,也不能满足于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对“人形机器人”这个概念,或许应当有所反思——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一个“人形”的机器人,还是一个有用的具身智能体?“两条腿”是不是一定好过“三条腿”?会不会因为过度追求“拟人”,反而相对忽视了更有价值的技术突破?这些问题,都需要冷静思考。

  朱浙萍:在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上,一台机器人被对手一个摆拳撂倒,眼看要输,结果它迅速弹起,继续投入战斗,这一幕赢得一片掌声。这是一个很好的隐喻。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到市场的过程中,跌倒、失误不可避免,步伐或许蹒跚,但前行的信念必须坚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不仅要靠技术突破,更需要比拼认知、耐心与决心。拿浙江来说,宇树科技刷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运动速度世界纪录,众多核心企业构建起覆盖软硬件的完整链条,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但短板同样不容忽视,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应用场景局限于低附加值领域、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口明显等。既看到成绩又看到问题,锚定目标、乘势而上,定能打赢这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格斗赛”。

  周珊珊: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如何吸引更多人投身这份“年轻的事业”?

  朱珉迕:干好“年轻的事业”,要有年轻的思维和观念,有适合年轻人的平台、制度、组织方式。专注和包容格外重要。要想方设法让更多年轻人心无旁骛地投身这份事业,特别是挺进“无人区”,需要提供足够的制度支撑、资源支持;还要以开放的观念鼓励奇思妙想,同时要有宽容失败的机制和环境。

  上海刚刚启动了一场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除了关注走跑跳等运动能力,我们更希望机器人能解决生产制造和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它“能看、会说、有智商”。怎么做到?有赖于产业生态的完善。如近半年来发布的全国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启用的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以及多家头部企业和省市级创新中心共同打造的近2500万条真机数据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生态。构建生态、开放场景,搭建标准、制定规则,协同攻关核心技术,这条路不容易走,但很务实。

  周珊珊:浙江近年来展现出充沛的创新活力,杭州“六小龙”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在政策支撑方面,浙江有哪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朱浙萍:向创新要动力,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至关重要。浙江关键是做对了两点,一是前瞻性布局,一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就创造性地提出了“数字浙江”建设。20余年来,浙江一茬接着一茬干,深耕数字经济,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些年,浙江出台了多个文件,举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明确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并聚焦产业生态、人才等六大领域,针对性出台27项具体措施。

  杭州灵伴科技创始人讲过一个故事:企业申报余杭区独角兽企业,300万元的奖励,走完流程8分钟后就到账了。他还透露,公司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余杭国投就敢给他们投资1.25亿元。有企业把杭州称为“拎得清的小透明”,有事服务、无事不扰。尊重创新规律,耐心培育扶持,把最好的舞台留给企业和创业者,这样的营商环境,无疑有利于各类人才放开手脚、大胆弄潮。

  周珊珊: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各地都在布局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发展,如何既做好前瞻性布局又防止“内卷式”竞争?

  朱浙萍:落子未来产业赛道,必须克制追求“超常发展”的冲动,耐心培育创新生态。既积极抢位发展,又善于错位发展,才能形成协同发展、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比如,浙江正在加快构建以杭州、宁波为核心,其他地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杭州提出“人工智能+”行动,宁波重点落子在制造业领域,温州强调抢占数字安全赛道……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可推动优势互补、串珠成链,有效避免“内卷式”竞争。对于政府来说,要推动招商模式从粗放式、单一化向精准化转变,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

  朱珉迕:归根到底,还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4个字,“因地制宜”。每个地方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在全局中找准方向和定位。扬长补短、协同发力,才能共同锻造一个强大的整体。大家都要意识到,贡献自己的长板,锻造出一个更强大的整体,才会有一个个更强大的个体。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别人有什么我就抢什么,这样“内卷”,只会两败俱伤。历经多年沉淀,长三角各地正各扬其长、协同互补,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01
人形机器人,热中“冷思考”
人形机器人的热度体现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热度持续攀升。在科技展示方面,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在浙江杭州举行,有人形机器人上春晚扭秧歌,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完赛,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江苏无锡举行,众多机器人企业携产品参与,成为当地热点事件124。在产业发展方面,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的规模。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是重点展示方向之一,场馆入口处来自国内15家企业和单位的人形机器人方阵十分显眼,现场约有45款智能机器人展示,其中包括25款人形机器人3。

人形机器人热潮的推动因素
技术突破
人形机器人是芯片、传感器、软件、人工智能、通信、机械、材料等诸多前沿技术综合应用的集合,此前的一系列技术突破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使其拥有智慧的大脑、敏捷的小脑和灵活的肢体,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3。

制造业基础和供应链体系
以浙江为例,当地具备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不出省就能组装一个人形机器人2。

政策扶持
政策的长期扶持和耐心陪跑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2017年浙江出台了“机器人 + 行动计划”,宇树科技等一大批科创新企业应运而生。浙江还举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明确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并聚焦产业生态、人才等六大领域,针对性出台27项具体措施2。

市场需求
无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还是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都在呼唤智能甚至富有人情味的机器人,市场需求推动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2。

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业应用挑战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应用虽在加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人形机器人更多偏向于语言类交互,这与大模型训练数据的获取有关。语言大模型较易在互联网上获取高质量训练数据,但产业场景中的业务环节数据不易获取,推进过程复杂,需要建立创新联合体。以人形机器人分拣电池功能为例,数据采集需消耗大量资金和时间,能否高效获取训练数据关乎行业商业模式的良性运转3。

“一高五难”问题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将人形机器人当前面临的问题总结为“一高五难”,即硬件门槛高、软件算法难、软硬解耦难、知识积累难、人才聚集难、安全应用难3。

过度拟人化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过度追求拟人化的情况,从而相对忽视了更有价值的技术突破。例如,人们需要思考是否真的需要一个人形的机器人,还是一个有用的具身智能体,两条腿的设计是否一定优于其他设计12。

发展建议
以应用驱动研究
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应以应用为导向,聚焦实际需求,解决生产制造和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炫技或开发不必要的功能2。

开源开放与构建生态
开源开放、构建生态是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如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青龙为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并将提供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工具和基于数字孪生系统的快速数据二次评估。同时,还计划在上海打造100家人形机器人训练场3。

营造良好环境
地方政府应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尊重创新规律,耐心培育扶持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足够的制度支撑和资源支持,鼓励奇思妙想,宽容失败,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该事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30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和政策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科技领域的最新突破,也体现了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人形机器人的热潮,呼唤着智能甚至富有人情味的机器人,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然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应用场景局限于低附加值领域、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口明显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人形的机器人,还是一个有用的具身智能体?两条腿是不是一定好过三条腿?会不会因为过度追求拟人,反而相对忽视了更有价值的技术突破?

  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有年轻的思维和观念,有适合年轻人的平台、制度、组织方式。专注和包容格外重要,需要提供足够的制度支撑、资源支持,同时要有宽容失败的机制和环境。此外,各地在布局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发展时,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在全局中找准方向和定位,扬长补短、协同发力,才能共同锻造一个强大的整体。

  总的来说,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需要在把握机遇的同时,正视挑战,以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健康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