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阅读
  • 3回复

[精彩影评]蔡澜离世前给保姆们打红包,并写上这样几个字,这个老头太可爱了 [5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29) —
香港四大才子时代落幕,美食江湖再无潇洒客。


他把死亡写成潇洒专栏。
香港的空气中弥漫着:“哭什么?不如去吃顿好的。”


那么,蔡澜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他在临终前留下的又是什么话?


近日清晨,蔡澜盯着桌上的半碗艇仔粥,眉头轻轻皱起。
他觉得粥里的米粒还不够软和。这是83岁的他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和他过去几十年里评价过的各种食物一样,充满对味道的精细要求。
这份认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执著热爱,也带着一种放松豁达的态度。


让很多人念念不忘的,是蔡澜临终前的一个小动作。
他特意包了红包给照顾他的护理团队。


红包里面夹着卡片,上面工整写着五个字:“买甜食去。”
字迹带着点跳跃感。


这话不像临终前的沉重告别。
倒像是邻居出门时随口一叮咛,传递出生活的轻松感。


他觉得活着就该甜滋滋的,别想那么多沉重的。
蔡澜的人生故事,从没照着普通才子的剧本走。


年轻时候在新加坡做电影监制,经常在片场忙到后半夜。
每次收工,他都带着整个剧组跑到小巷里吃沙爹串。


抹着嘴边酱汁,他会告诉大家,再累也得给舌头找点乐趣。
后来到了香港,人们把他和金庸、倪匡、黄霑并称四大才子。


但别人忙着写武侠小说或填歌词时,他却跑到街头巷尾的摊档。
一笔一画记录云吞面的汤底怎么做才鲜、烧腊的火候怎么控制才香。


他的小本子写满这些琐碎东西。
80岁那年,他坐上轮椅去了深水埗一家小店品尝云吞面。


老板端出碗面,他颤着手拿起筷子,先挑开汤底看油花是否均匀。
他说猪油必须新鲜现熬才好,然后吃完抹嘴,掏出手机给老板拍了张照片。


第二天登在报纸上,还说能帮老板生意好起来。
这种对小事的热乎劲,让他的文字总飘着烟火气。


比如他写鱼蛋泡在咖喱汁里嚼起来才弹牙、奶茶的茶底煮够十五分钟、奶温控制八十度才不涩口。


有人曾经问蔡澜,这辈子觉得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
他眼睛一亮,说起找到上环一家小店,那里的豆腐花甜得恰到好处。


生活中他就是这样,总在找小欢喜。
住院期间,护理团队说他老念叨护士们辛苦。


有一次护士给他换点滴,他看到对方袖口沾上药水痕迹,转头就让助理买新的护手霜送过去。
临终前发红包那回,他特别交代助理换崭新钞票,卡片亲自写了三遍才满意。


那“买甜食去”的字看着像小孩雀跃,就跟他幼时放学路上,攥着零花钱去买糖画的心情一样。
这类用吃表达心意的事,在蔡澜身上不是头一回。


和金庸先生喝茶,他常带罐自家腌的咸柠檬当伴手礼。
给倪匡先生寄书,包裹里准塞几包杏仁饼。


蔡澜说,送金银财宝不如送吃的,吃到嘴里的甜味才叫实在的暖意。
他觉得尊重人不是点头哈腰那套,而是记着对方的好,用人家舒服的方式回馈。


这份在意从不大声嚷嚷,只在细处显出来。
在ICU那些天,蔡澜也不闲着。


护士念网友留言给他听,有人说想念他写的夜市故事。
他笑着让助理架起手机,举起朋友寄来的龙井茶说,等身体好了,就带大家去杭州喝现泡的新茶。


82岁参加书法课,他写“食极唔肥”几个大字时笔没拿稳。
墨汁滴到纸上,他却顺势描了几笔画成胖胖小猪,笑说这样更吉利。


这种错了就玩起来的心态,帮他撑过许多难坎儿。
妻子过世后,他整理老照片做纪念册,每页都写妻子最爱吃虾饺,皮薄得透光的样子。


弟弟去世他来不及送行,只发张童年合影配文说要见面再抢凤梨酥。
他总强调,人老不可怕,怕的是心先老得尝不出甜味、笑不出声来。


蔡澜离开后,有人翻出他十年前的采访视频。
记者问人生该怎么活,他指着窗外榕树说,你看树春天发芽秋天落叶,从不想长成参天大树,就踏实过好每个季节,这不挺好么。


这或许就是“买甜食去”的深意:别追那些大道理。
能在早晨喝碗合意的粥,能和伙伴分块蛋糕。
在平常日子里咂摸出甜头,就是顶好的活法。


巷口的糖水铺子还在熬绿豆沙。
茶餐厅伙计记得他喝粥爱加两滴酱油的习惯。


蔡澜没走远,他只是把那份“买甜食去”的心思,留给每个认真过日子的人。
生活没多大意义,但吃顿好饭就有了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小贩们只是问候一声,没人围观,没要合影。
最多看多两眼,便低头做事。
似乎忘了他是文化界名人,宛如街坊邻里般,偶遇时出于礼貌互道早安。
蔡澜很有辨识度。
白发,衬衫,背着黄色僧袋。

喜欢大声笑。
与商贩们论食交友,打成一片。
蔡澜,“香港四大才子”,20世纪电影大佬,21世纪作家文人,互联网时代也是顶流网红。
流量与口碑俱备,却没有半点架子,接地气至极。
鲁豫采访蔡澜时,一脸懵圈。
蔡澜约她9点喝早茶,她难得起早。
路过市场时,蔡澜对菜市场里的店铺如数家珍。
连有个肉贩花一万块救猫的事他都讲得有声有色。

更令人讶异的还在后面。
蔡澜带她到一个大排档喝早茶,不是什么高级茶楼。
早上九点吃猪头肉就算了。
没过一会儿,老板竟然很默契地递上一瓶XO。
鲁豫问他,“你不会这么早喝酒吧,才不到十点。”
蔡澜哈哈一笑,“没问题啊,现在巴黎是晚上。”

老头潇洒半生,任性而活。
成龙赠送其牌匾:半工半歇半为钱,半人半佛半神仙。
宁愿折腾,他也不要苦闷的人生。
有一年去医院检查心脏。
医生让他跑一会儿步,对比心电图,问蔡澜,“你平时运动吗?”
蔡澜气喘吁吁回答道:“恪守人生七字真言。”
“什么真言?”
“抽烟喝酒不运动。”
蔡澜祖籍潮州。
战争爆发后,举家搬往新加坡。
行事作风受两个男人影响较大。
一个是邵逸夫,另一个是父亲蔡文玄。
蔡文玄是个有意思的人啊。
参军是为了可以四处旅行。
参加葬礼才用的黑领带,被他天天绑在脖子上。
不顾外人眼光,就好这口。
他是知识分子,乱世中坚守文人傲骨。
背井离乡后,笔名改为柳北岸,只因中国在新加坡的北边。
小时候他经常往家里提书,一袋一袋往家里倒。
然后对着四个孩子说:“你们选吧。”
言传身教之下,后来小孩们都在各自行业都有所建树。

姐姐蔡亮当名校校长。
哥哥蔡丹是商业大拿。
弟弟蔡萱在新加坡小有名气,著名的电视监制。
蔡澜就不用说了,电影人、美食家、作家、主持人……
雅可吟诗作对,俗可买菜做饭。
说是华人的骄傲也不为过。
从日本学成赴港后,蔡澜迎面撞上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
怎么拍,都卖钱。
不用管票房,光是将版权卖给世界各地就已经回本了。
电影监制在名单里并不显眼,事实上他监制过很多商业片,与成龙熟到不行。

当年常常有人抨击他没良心。
拍什么都赚钱,就不顾电影质量。
对此,他表示不屑。
“我觉得我有良心,我对老板有良心。”
他需要对投资人负责,对得起这份信任。
80年代电影院普及后,看电影变得平民化。
蔡澜更是听从公司安排,开始拍三 级 片。
叶子楣的《女机械人》。

李丽珍的《不扣钮的女孩》等。

靠电影,他赚了很多钱。
但他却说,这是最痛苦的日子。
蔡澜有极高的艺术修养。
每天坚持看两三部片子,研究顶尖大师的作品,却被迫源源不断输出“垃圾”。
这让他特别分裂。
有一次他问邵逸夫:我们拍了四十部赚钱的片子,能不能拍一部不赚钱的?
听完,邵逸夫反问他:那我为什么不拍四十一部都赚钱的片子呢?
这时,从事电影行业四十年后,蔡澜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电影。
在他看来,电影是集体创作,一意孤行非常自私。
但写作不一样。
写作就一张纸的事,不满意可以撕掉重写,写成狗屎大可不发。
重新提笔写稿后,蔡澜才真正开始自己的自在人生。
蔡澜的写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章很短,多是带着主观感受的生活哲理。
不是很文学,又不艺术,文艺界不知道怎么归纳他。
蔡澜说:“归纳成洗手间文学好了。如果吃的是四川火锅,那就看两篇吧。”

金庸评价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与电影、诗词、书法、影视指导更是第一流的通达。
这是非常高的赞美。
但还不够准确。
除了上面说的,他还会刻 章,做酱油,自创美食等等,赏有“食神”美称。
火出圈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总顾问也是他。
蔡澜将自己定义为“传递快乐的人”。
朋友都说,“李嘉诚都没你开心。”
人生所有的苦闷都被吃吃喝喝消解,被锁进保险箱,踢到海里。


在蔡澜眼里,人生和整个宇宙相比不过短短几十年,一刹那的事,为何不开心一点?
除了妻子林乐怡外,金庸最喜欢和蔡澜一起旅游。
蔡澜从不抱怨,不抱怨汽车太颠、女导游不好看。
教金庸如何喝劣质的意大利土酒,一起坐在新加坡的大排档里嘬牛骨髓。
金庸在书里写道: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
蔡澜给香烟取名“袅袅”,并写文表白:
“袅袅,与你携手,望你缭绕上升,消之于无形,吸一口,经全身而喷出,此种享受,非爱烟者不解。”
整容医生朋友看到他皱成一坨的脸,好心劝说:
“我替你拉拉皮,不痛的。”
他却说:“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写着我每一种人生经验,这是我的履历书,不必擦掉。”
对于葬礼,他更是觉得多此一举。
“开一个大派对,请大家吃一顿好的,有什么好话当面听听,才是过瘾,派对完毕,就跟着谢幕好了。骨灰撒在维多利亚海港,每晚看到灿烂的夜景,更是妙不可言,你说是吗?”
有媒体评价蔡澜:将美食家和商人的双重身份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蔡澜做得比其他人都要成功。
他不排斥赚钱,紧跟时代。
微博诞生之初,便注册账号。
开淘宝店卖自己的产品,微博上卖字画。
这两年直播流行,他也坐到镜头前。
每年过年前一个月,他会在评论区回复网友。

看看这活跃度。

在运营自己的IP上,蔡澜很有一手。
比炒作买热搜不知高明多少。
除了实用型见解和幽默的回应,其中不乏让人拍案叫绝的粗话。
这些话出自老文人之口,难免引起一刹那错愕。
但有时候,人生还真是需要一句“管他妈的”的勇气。


其实大家如果看过蔡澜、黄霑、倪匡主持的《今夜不设防》,就会对这些粗鄙之语见怪不怪。
三个“咸湿佬”野性十足,无所顾忌。
何止言语上的冒犯。
情至深处,直接嘟嘴要亲女明星。

虽不及黄沾,蔡澜也是妥妥的“顽主”个性。
南洋人早熟。
作文课写“我的志愿”,他梦想开一间妓院,差点被老师开除。
坦言是个女的他都好奇,好奇她在床上的样子。

看到马来少女简单裹着纱笼,在路边洗头。
微微瞄到胸部时,血液上头,要围着房子拼命跑才能放松。
直到14岁那年在报纸上写影评,赚下第一桶金,才释放天性。
有了钱,可不带着小伙伴到夜总会夜夜笙歌。
蔡澜吃遍世界,也睡遍世界。
女友平均下来一年一个。
许知远问他,有没有61个。

他点点头,“至少吧。”

不以君子自居,倒也不受道德观念的束缚。
他的女友都有两个特点。
1、有脑子。
蔡澜最喜欢女人的大脑。
“喜欢胸吗?干那事能有多久啊?”
他喜欢完事后的交心,最好聊点不懂的。
因为人在上完床后会变得特别坦白。
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墨西哥的女人。
一番较量过后,她告诉蔡澜,不是只有中国才蒸食物,墨西哥也蒸。
蔡澜眼前一亮,这是他的知识盲区。

那一晚,他过得很愉快。
2、不会爱得太深。
蔡澜不喜欢被别人管,从小到大都是。
在两性相处上,女生不能太缠,当断则断。穿上衣服,便各自安好。
蔡澜的妻子就是这样的人。
是的,他结婚了。

妻子方琼文也知道他那些莺莺燕燕,但不介意。
这个人有所有男人的缺点,但有个好处,承诺照顾你就一定不食言。

关于两人的关系,蔡澜在书里用了“相敬如宾”这个词。
两人平时互不干涉,节假日不用送礼物。
想要点仪式感很简单。
他下厨做一道皇帝蟹,方琼文做一道鲈鱼羹。
开一瓶红酒,碰杯,就足以让俩人回味好几天。
银婚纪念日时,夫妻俩举办一个派对。
朋友们让蔡澜说说太太的优点。
蔡澜用7个字总结:“会做,懂吃,不管我。”

在那期让许知远贴上“油腻”标签的《十三邀》,许知远一直想找到蔡澜身上洒脱的源头。
一个敏感的人,为什么会没有悲观?
为什么会对社会上的不公不义,没有想要改变的冲动?
在他的认知里,蔡澜应该是佛教故事里,那个衔水灭火的小鸟。
森林着火,小鸟到湖边用翅膀沾水,洒向大火。
效果不大,依旧坚持,原因是森林是它的家。
蔡澜向他解释,反骨不是突然消失,这是一个过程。
许知远听完挠挠头,不明所以。
这就是两人的区别。
许知远是严肃知识分子,拧巴得要命。
整天忧伤、苦闷,带着偏见看世界,抗拒新潮流。
说话时三句不离“时代”。

“在这个时代做一个享乐主义者意味着什么呢?”
“你想通了什么都可以。”

问多了,蔡澜也嫌弃。
让他别老盯着别人,做回自己。
“不管他啦。”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这东西怎样平衡?”
“吃吃喝喝后才可以平衡!”

“你整天想得太多了。”

最后许知远无奈得出结论:
他知道这个时代所有的问题或黑暗,他理解,但他选择不去直接地触碰它。那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快活的人,风流快活的体面人,那也是最好的反抗啊。
说实话,这个时代肯定有蔡澜讨厌的一面。
他从不吃麦丹劳肯德基,并不是难吃,而讨厌这些让美食消亡的快餐文化。
吉隆坡有一种美食,用竹叶包裹着,切开蘸酱吃。
有一次蔡澜特地前往品尝。
没想到那家店嫌麻烦,直接省去竹叶包裹的步骤。
蔡澜破口大骂,“他妈的你拿一个保鲜袋给我干什么?”
然后将它丢到外面去。
尽管如此。
当被问到喜欢哪个朝代,他摇摇头,“还是现在好。”

蔡澜不多愁伤感,不做遗老遗少,享受当下。
世人都说“人一生,只年轻一次,好好珍惜。”
蔡澜听完只想喷饭。
“只年轻一次?那么人到中年,也当然只有一次啦!变为老年,难道可再?”
不是要珍惜年轻,是每天都要珍惜。
有一次,蔡澜坐飞机遇到气流,颠簸得厉害。
旁边的澳洲大汉紧紧抓住扶手,满头大汗。
而他此时云淡风轻,正一杯一杯地喝酒。
事后那位大哥用奇怪的眼神看他,问道:
“你死过吗?”
蔡澜摇摇头,
“我活过。”
1条评分金币+36
huozm32831 金币 +36 - 06-2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9
关于蔡澜先生临终前给护理团队派发红包的暖心举动,综合多篇报道可梳理出以下细节和背景信息:

红包与卡片内容 蔡澜在离世前给照顾他的护理团队(多家报道提及8位保姆/助理)每人派发红包,并附上亲笔卡片。卡片内容存在两种表述:

网易、快资讯等多篇报道描述为「买甜食去」;
搜狐娱乐等报道则提及卡片上写着「买去」。 这一差异可能源于不同媒体对原文的简写,但核心信息一致: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叮嘱对方享受生活甜味。
细节中的仪式感 据报道,蔡澜对红包细节极为用心:

特别要求助理兑换崭新钞票;
反复手写卡片直至满意,字迹充满「小孩雀跃」般的活泼感;
被护理团队评价为「像邻居出门时的随口叮咛」,传递出举重若轻的生活态度。
与生平风格的呼应 这一举动延续了蔡澜一贯的生活哲学:

烟火气的关怀:常以食物传递心意,如给金庸带咸柠檬伴手礼、给倪匡寄杏仁饼;
豁达的生命观:成龙评价其「年轻时就懂得享受人生」,住院期间仍关注护士辛劳,临终前用「买甜食」消解沉重;
细节的执着:80岁坐轮椅探店仍坚持观察云吞汤底油花,临终红包同样体现对生活细节的极致关注。

公众评价与启示 多家媒体用「可爱」「接地气」形容这一举动,认为其示范了「用微小善意诠释生命温度」的智慧。正如蔡澜曾言:「烦恼也没用,忧伤的事还没发生」,临终关怀的轻松化处理,成为其豁达人生态度的最终注脚

蔡澜先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和从容的态度。以下是关于蔡澜先生生前最后一些温情瞬间的描述:

与亲友共度时光:蔡澜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了亲友的悉心照顾和陪伴。他的助理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蔡澜先生在留院观察期间,睡眠时间逐渐增加,吃喝的分量减少,但在亲友的陪伴下,他走得非常安详,没有痛苦。

与朋友见面:在蔡澜先生住院期间,他依然保持着与朋友的联系。据报道,蔡澜先生在治疗康复了一段时间后,能够与朋友见面。朋友探访时,尽管蔡澜先生的脸和脚已经浮肿,但见到朋友到访,他的精神头还是不错的。这种社交互动对于他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和温馨的时刻。

享受生活的小确幸:蔡澜先生一生追求生活的乐趣,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也尽量保持这种态度。助理杨先生提到,蔡澜先生在80岁高龄后的生活依然快乐自在,每天出去逛街吃饭,在家玩游戏看电影。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改变。

签署书籍并赠送礼物:在朋友探访蔡澜先生时,他还签署了几本图书,并赠送了一些礼物。这些小小的举动不仅体现了他对朋友的重视,也展示了他一如既往的慷慨和亲切。

蔡澜先生的这些温情瞬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化 icon 的独特魅力: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他都能保持乐观和从容,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并与身边的人分享这份温暖。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29
蔡澜的一生:从电影监制到“食神”,香港最后一位潇洒才子  

一、早年经历:南洋才子的养成  
1. 潮州血脉与南洋熏陶  
   - 祖籍广东潮州,战乱年代随家人迁居新加坡,父亲蔡文玄(笔名柳北岸)是文人,母亲为传统潮汕女性。  
   - 家庭氛围开放自由,父亲常带书回家让孩子自由选择阅读,培养了蔡澜对文学与生活的多元兴趣。  

2. 电影生涯的起点  
   - 青年时期赴日本学习电影,后加入邵氏影业,成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监制,与成龙、洪金宝等合作。  
   - 监制过大量商业片(如《城市猎人》),甚至三级 片(如《不扣钮的女孩》),坦言“为老板赚钱是职业良心”,但内心对艺术追求感到痛苦。  

二、转型与成名:从银幕到餐桌的“逍遥派”  
1. 写作与美食的双重身份  
   - 80年代重拾笔杆,以小品文闻名,内容涵盖美食、旅行、人生哲理,自嘲为“洗手间文学”。  
   - 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却以市井烟火气独树一帜,成为《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2. “食神”的江湖地位  
   - 走遍全球记录街头美食,推崇“猪油拌饭”等平民美味,名言:“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  
   - 80岁坐轮椅仍探店,为深水埗云吞面老板写专栏宣传,体现“美食即人情”的价值观。  

三、生活哲学:顽童般的豁达与反叛  
1. “七字真言”与享乐主义  
   - 自称“抽烟喝酒不运动”,医生问及健康习惯时回答:“恪守人生七字真言。”  
   - 金庸评价:“真正潇洒的人,对不愉快遭遇一笑置之。”  

2. 对死亡与衰老的戏谑  
   - 拒绝整容:“皱纹是我的履历书。”  
   - 临终前叮嘱护理团队“买甜食去”,红包附新钞,延续一生“以食传情”的风格。  

四、争议与真实:风流才子的AB面  
1. “女友61个”与婚姻观  
   - 公开承认多段恋情,称喜欢“有脑子的女人”,但婚姻中与妻子方琼文“相敬如宾”,总结妻子优点为“会做,懂吃,不管我”。  

2. 许知远眼中的“油腻”与反抗  
   - 在《十三邀》中,蔡澜以“吃吃喝喝才能平衡”回应许知远对时代的忧思,被解读为“用快活对抗虚无”。  

五、遗产:香港精神的烟火气标本  
1. 文化符号的消逝  
   - 随着黄霑、金庸、倪匡相继离世,蔡澜的离去标志着“四大才子”时代的终结,香港文化中“雅俗共融”的潇洒气质渐行渐远。  

2. 留给世间的最后一课  
   - 临终前挑剔艇仔粥米粒软硬,体现对细节的执着;红包上的“买甜食去”,则是他一生“活在当下”的终极注解。  

结语  
蔡澜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如何痛快活着”的答案。他像一颗沾满猪油的白米饭粒,滚过电影片场、街头摊档、女人枕边,最后黏在时代的碗底,提醒后人:  
“生活没多大意义,但吃顿好饭就有了意义。”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吃米粉的

UID: 2112567

发帖
1856
金币
963
道行
52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kiwi
设备
d90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7-26
最后登录: 2025-07-0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7-03
最爱的朋友一路走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