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胆囊后人体可能出现的四种变化
消化不良
胆囊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从肝脏流入肠道,缺少了胆囊的储存和调节,当进食高脂肪食物时,身体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胆汁来帮助消化。胆汁浓度下降使乳化脂肪的能力减弱,脂肪无法被充分分解,进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出现脂肪吸收不良的现象,也就是脂肪泻,患者会表现出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例如李女士切除胆囊后,吃一点油腻食物,第二天就会腹胀、拉肚子,不得不重新调整饮食12。
反流性胃炎
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储存和调节功能丧失,胆汁会持续性排入十二指肠,胆汁反流入胃的几率明显增加,这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患者会出现胃部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像赵叔叔切除胆囊半年后,总感觉胃部烧灼不适,饭后打嗝、反酸现象频繁,检查发现是胆汁反流进胃里刺激了胃黏膜12。
胆总管结石风险增加
胆囊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更高。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浓缩,胆固醇的溶解度降低,容易导致胆固醇累积。如果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较高,溶解力不足,就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形成胆总管结石。根据一项发表于《消化医学杂志》的研究,胆囊切除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加了20%。如李女士的朋友胆囊切除后不久,就出现了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和黄疸等胆总管结石的症状12。
结肠癌发病率增加
多项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循环和细菌降解受到影响,会产生大量的次级胆酸。次级胆酸具有致癌和协同致癌作用,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生风险。虽然这种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有研究跟踪了1000名胆囊切除患者,发现他们中有3.8%在10年内被诊断出结肠癌,而未切除胆囊的对照组仅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