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切除胆囊,人也会跟着有这4种“变化”,要坦然接受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48
金币
26346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27) —
“医生,我妈胆囊去年切了,现在吃东西总觉得不消化,还老打嗝、拉肚子,是不是手术后身体变了?”
门诊前台的保洁员抬头望着墙上的号屏,手里攥着登记单没松开,她母亲年近七十,胆囊炎反复发作,去年住院后干脆做了切除,手术顺利,恢复也快,但接下来的一年却断断续续出现了一堆她之前没听说过的问题。


大多数人对胆囊的认识都很模糊,觉得它不是重要器官,切了没事,但只要查一查,问一问,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胆囊切除后生活质量下降,身体状态变得不稳定。
不少医生会说,胆囊不是必需器官,切除不影响生存,说这话没错,但没提的是:不影响活着,并不代表不影响活得舒服。
胆囊本质上是个储存器,肝脏分泌胆汁,但不是持续泌出的量都能刚好匹配食物需要,胆囊就在这里起个调节作用,饭前胆汁储存在胆囊,饭后释放到小肠,协助脂肪消化。


切了胆囊后,这个“集中调度”的机制就没了,胆汁从肝脏直接少量持续流入小肠,不再有“集中爆发”,结果是吃饭时胆汁供不应求,不吃饭时胆汁流得又没用,这个“错位”的节律,就是很多术后人不舒服的核心。
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消化功能下降,尤其是脂肪类食物,油多点、肉厚点、蛋奶吃多点,很容易就出现腹胀、腹泻、打嗝、嗳气这些事。
有的人甚至吃完饭胃部不适持续几个小时,这不是食物质量问题,而是胆汁浓度不足、释放时机错乱。


很多人术前吃油也不少但没事,术后变得极其敏感,根本不是心理作用,而是身体对消化信号的配合出问题。
这些人有些过段时间会适应,有些则长期出现反复,一旦形成慢性状态,对饮食的限制、生活节奏的影响远大于术前胆囊炎的发作频率,所谓“术后无影响”的说法,忽视了长期适应代价。
更复杂的问题是胆汁反流性胃炎,这部分人术后几个月内开始频繁出现胃部烧灼感、上腹部隐痛、夜间咳嗽等症状,查胃镜发现并非传统胃酸过多,而是胆汁逆流进胃,破坏胃黏膜屏障。


胆汁本应流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一旦胆囊缺失,胆汁昼夜缓慢分泌,胃肠交界处括约肌若张力下降,就很容易倒灌回胃。
胆汁中含有胆盐和磷脂,强碱性,对胃黏膜有腐蚀作用,长期反流可诱发胃黏膜慢性炎症,甚至化生,这种病程不急,但极难逆转,普通胃药对其基本无效,部分患者需终生服用抑制剂控制症状。


再往下的问题出现在肠道,胆汁对肠道菌群有一定调节作用,正常状态下能抑制某些病原菌繁殖,同时促进有益菌代谢,但当胆汁流动状态从间歇式变为持续式,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也会随之变化。
菌群失衡导致短链脂肪酸产生下降,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进而诱发一系列肠道功能障碍,如慢性腹泻、便秘交替、肠鸣音亢进等。
最被低估的是肠炎风险,胆汁在肠道内本应发挥辅助消化作用,但其强碱性若长时间刺激肠道下段,会造成慢性炎症状态。


尤其是回肠末端和结肠起始段区域,属于胆汁接触时间最长的区域,易形成非感染性炎症,而且在临床表现上更隐蔽,没有剧烈腹痛,但会出现慢性腹泻、乏力、体重下降、大便性状改变等不典型症状。
这些变化不是偶然,是胆囊切除这个操作本身带来的代谢和解剖节律的改变引发的连锁反应,它不是手术失误,也不是体质差,而是生理结构被改变后产生的新常态。
有些人适应得快,有些人需要更久,有些人终生都在调整,很多患者术后开始变得饮食挑剔、不敢吃辣、避免油腻,不是心理负担,而是身体对胆汁调控功能丧失后的自然防御机制。


问题的根子在于对胆囊功能的低估,不少人术前就听医生说“胆囊没用”“切了不会影响”,但术后遇到各种生活干扰后开始怀疑,其实胆囊不是没用,是平时存在感低。
它在你吃饭时默默调节胆汁,是节奏控制器,不出问题时你感受不到,一旦拿掉,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胃、肠、肝脏都要重新适应,人的身体是一个链条,不是哪个器官不重要,而是哪一个缺位后,其他得跟着调整。


很多人术后急于回归术前生活节奏,继续原来的饮食结构、不节制油脂摄入、不重视肠胃信号,结果是术后反而比术前更频繁地跑医院,问题不是手术做错了,而是对术后新状态的认知不够。
每一个被切除的器官,都是某种生理调控机制的组成部分,接受器官没了,是第一步,接受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对待身体,是第二步。
如果术后真的出现了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肠炎,是不是只能长期靠药物?有没有什么生活方式可以稳定或改善这些慢性反应?


这个问题关键在“节律”,术后最大的问题是胆汁流动失控,而恢复节律感的最好方式就是“定点饮食+小量多餐”,胆汁分泌是受进食信号影响的,规律进食可以帮助身体重建胆汁释放的“伪节奏”。
每天吃饭时间固定,避免空腹时间过长,能减少胆汁在胃内或空肠段堆积,饭量不宜过大,避免单次餐后胆汁调动不足,再搭配益生元补充剂、短链脂肪酸制剂,有助于修复肠道菌群和肠屏障功能。
药物只是控制炎症,生活结构才是控制源头,这才是真正的术后管理核心。不是修复一个器官,而是重建一个系统。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06-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48
金币
26346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7
切除胆囊后人体可能出现的四种变化
消化不良
胆囊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从肝脏流入肠道,缺少了胆囊的储存和调节,当进食高脂肪食物时,身体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胆汁来帮助消化。胆汁浓度下降使乳化脂肪的能力减弱,脂肪无法被充分分解,进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出现脂肪吸收不良的现象,也就是脂肪泻,患者会表现出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例如李女士切除胆囊后,吃一点油腻食物,第二天就会腹胀、拉肚子,不得不重新调整饮食12。

反流性胃炎
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储存和调节功能丧失,胆汁会持续性排入十二指肠,胆汁反流入胃的几率明显增加,这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患者会出现胃部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像赵叔叔切除胆囊半年后,总感觉胃部烧灼不适,饭后打嗝、反酸现象频繁,检查发现是胆汁反流进胃里刺激了胃黏膜12。

胆总管结石风险增加
胆囊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更高。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浓缩,胆固醇的溶解度降低,容易导致胆固醇累积。如果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较高,溶解力不足,就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形成胆总管结石。根据一项发表于《消化医学杂志》的研究,胆囊切除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加了20%。如李女士的朋友胆囊切除后不久,就出现了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和黄疸等胆总管结石的症状12。

结肠癌发病率增加
多项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循环和细菌降解受到影响,会产生大量的次级胆酸。次级胆酸具有致癌和协同致癌作用,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生风险。虽然这种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有研究跟踪了1000名胆囊切除患者,发现他们中有3.8%在10年内被诊断出结肠癌,而未切除胆囊的对照组仅为1.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27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确实会面临一系列消化问题,主要是因为胆囊在消化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可以帮助解释和应对术后的不适:

1. 胆囊的功能:
   - 胆囊是一个储存器,负责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在进食时,胆囊会释放胆汁到小肠,帮助消化脂肪。
   - 胆囊切除后,胆汁不再集中释放,而是持续少量流入小肠,导致餐后胆汁供应不足,影响脂肪消化。

2. 消化问题:
   -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泻、打嗝、嗳气等症状,尤其是在摄入高脂肪食物后。
   - 胆汁供应不足和释放时机错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尤其是脂肪类食物。

3. 胆汁反流性胃炎:
   - 胆囊切除后,胆汁可能逆流进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炎。
   - 胆汁中的胆盐和磷脂对胃黏膜有腐蚀作用,长期反流可能诱发胃黏膜慢性炎症。

4. 肠道问题:
   - 胆汁流动状态的改变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导致短链脂肪酸产生下降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
   - 胆汁的持续刺激可能诱发肠道慢性炎症,尤其是在回肠末端和结肠起始段。

5. 生活方式调整:
   - 术后患者需要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适应新的生理状态。
   - 规律的“定点饮食+小量多餐”有助于重建胆汁释放的节律感。
   - 避免长时间空腹和单次大量进食,以减少胆汁在胃内或空肠段堆积。
   - 益生元补充剂和短链脂肪酸制剂可能有助于修复肠道菌群和肠屏障功能。

总之,胆囊切除术后的不适并非偶然,而是生理结构改变后的连锁反应。患者需要时间适应新的身体状态,并可能需要长期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稳定或改善术后的慢性反应。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