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48小时:别样登封之旅,将少林寺留在最后
登封,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宛如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画册,值得细细品味。若将少林寺排在48小时行程的最后,以下是一份可能的行程规划:
第一天:探索多元文化与传统技艺
上午:嵩阳书院开启文化之旅
清晨抵达登封后,第一站前往嵩阳书院。它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打卡地,与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宋代儒学大家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等都曾在此讲学授课,这里也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此外,还能看到现存唯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武后金简。
中午:品尝登封特色美食
在登封市区寻觅当地特色美食,体验登封的饮食文化。
下午:嵩山宝剑厂感受传统工艺
前往嵩山宝剑厂,它位于从少林寺返回登封市区的半路上。这是河南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中国长江以北唯一同时具有生产、传承、参观功能的宝剑厂。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亲眼看到传统铸剑流程和工艺,见证一把宝剑诞生的全工艺流程,还能在展览馆中了解各个历史朝代的刀剑知识。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抡起大锤,亲自体验铸剑的感觉,并且可以穿上古装、拿起兵器拍照留念。
晚上:中岳庙领略道家文化
傍晚时分,前往中岳庙。它在古代是中岳嵩山的配庙,东汉之后成为道教居住修行之所,历经两千余年保存至今,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素有“小故宫”之称。整体采用传统的中轴对称建筑风格,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漫步其中,感受道家文化的宁静与神秘。
第二天:感悟佛塔文化与少林底蕴
上午:探秘法王寺塔与嵩岳寺塔
早上出发,去探寻法王寺塔和嵩岳寺塔。了解如何“读懂”一座塔的年代与身份,唐代的塔多为密檐式且层数较少,宋代的塔以楼阁式为主且层数增多,明清时期的塔形式更加多样、装饰更为繁复。在众多佛塔中,法王禅师塔值得驻足,它建于唐贞元七年(791年)十月,是塔林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形制简朴,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8米余,代表了唐代塔的典型风格。
中午:享用少林素食
在少林寺周边的素食馆品尝少林素食,如位于少林寺山门东侧的“欢喜地素斋馆”,这里环境清幽,菜品精致,“黑椒素排”“金汤豆花”值得一试。少林素食不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体现了佛家“戒杀生”的慈悲理念,僧人善于用豆制品、面筋、蔬菜等植物性食材,模仿荤食的口感和形态,创造出“素鸡”“素鸭”“素鱼”等美味素食。
下午:初祖庵追寻少林终极底蕴
前往初祖庵,它是宋代人为纪念少林寺初祖“达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与喧嚣的少林寺相比,初祖庵格外宁静,是禅宗信徒心中的圣地,也为寻求心灵宁静的访客提供了理想的禅修空间。庵内主殿单檐歇山式,面阔三间,平面近乎正方形,殿内主尊为初祖达摩像。大殿建筑本身是艺术珍品,群肩石、十二根檐柱、四根内柱以及神龛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均饰有精美浮雕,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初祖庵殿内众多建筑细节与北宋《营造法式》记载的标准高度吻合,是研究中原地区北宋时期建筑特性的宝贵实例。
傍晚:少林寺感受纯粹之美
傍晚时分,前往少林寺。要领略少林寺的真实面貌,此时是不错的选择。当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山门上,当晨钟的余音还在山谷中回荡,当身着灰色僧衣的僧人们开始一天的修行,此时的少林寺最为纯粹。参观路线通常从山门开始,依次经过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院等主要建筑。不妨在某个角落驻足片刻,感受晨光下古建筑的沧桑与宁静。特别是在初夏的傍晚,薄雾缭绕中的少林寺,仿佛一幅水墨丹青。这里矗立着240余座砖石结构的僧人舍利塔,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塔群,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每一座塔都是一位高僧的生命印记,从唐代至清代,历经千余年的岁月积淀,塔林见证了少林寺的兴衰与荣辱。
这样的48小时行程,能让你在登封充分体验到多元的文化、传统的技艺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最后以少林寺的纯粹之美为行程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