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百亿美元押注AI基建,国产算力链迎拐点
海外科技巨头投资AI基建情况
近期,已有亚马逊、微软、甲骨文、Meta等多家海外科技巨头开始对AI基础设施进行大笔投资,投资金额甚至高达百亿美元。从数字化相关的基础设置需求来看,AI驱动全球数据中心容量持续增长。有海外资管机构投资负责人表示,全球的基础设施投资长期化、韧性强、回报高,尤其是在数字基建领域。今年年初Deepseek的出现,也引发全球对AI产业关注并加大投资力度,大模型升级迭代、应用场景解锁和爆发拉动了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包括GPU、交换芯片等多个环节。
国产算力链迎来拐点的依据
短期情况
国产算力板块受“政策驱动 + 技术升级 + 业绩兑现”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整体估值水平已调整至相对合理区间。短期来看,国产算力链有望随英伟达特供芯片出货逐步复苏。需求端高景气以及供给端降速提质或将共同驱动IDC机房行业进入周期拐点。从市场表现来看,虽然此前市场层面算力股受大市走低影响集体重挫,但交易所资金数据显示相关ETF仍获资金净申购。海内外云厂商披露的资本开支延续高增状态,叠加AI带动的强劲业绩表现,为算力板块中长期表现提供坚实基本面支撑。
长期情况
模型参数量提升和推理侧需求增长持续推动AIDC建设加速,叠加算力自主可控长期趋势,“技术升级 + 国产替代”为产业链带来结构性α机会,光模块、交换机、液冷、机房等环节有望受益。从政策和产业发展来看,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国产算力等作为新质生产力与内需重要方向,未来有望得到更多支持。万亿级信创产业空间打开,行业信创正在加速推进,党政信创开始向区县乡镇下沉,替代核心由电子公文系统转移到电子政务,金融、运营商等行业进度较快。
核心厂商表现
国产算力核心厂商基本面迎来重大拐点。例如寒武纪,2025年Q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有披露以来的首次转正,达到2.76亿元,收入实现单季度历史新高,达到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2025年Q1存货达到27.55亿元,较2024年的17.74亿元增加近10亿元,2025年Q1预付账款达到9.73亿元,较2024年底的7.74亿元进一步提升。海光信息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91.62亿元,同比增长52.4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16亿元,同比增长59.79%,收入利润皆创历史新高,2024年底存货达到54.25亿元,为有报表披露以来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