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杀入AI眼镜赛道,小米能否引爆市场?[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如无意外,小米的首款AI眼镜将在下周正式发布。
就虎嗅目前汇总到的信息来看,这是一款从功能、形态上全面对标RayBan-Meta的AI眼镜,但不同于前者的单SoC芯片方案,小米AI眼镜将采用“系统级SoC+协处理器”的双芯片方案。
另外,相较于目前主流的“墨镜式”和“光学镜架式”的两种形态,小米AI眼镜大概率会使用“光学镜架+电致变色玻璃”的方案,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RayBan-Meta,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较为遗憾的是,笔者目前尚未见过真机,但一位AI眼镜品牌创始人向虎嗅表示,他曾体验过这款眼镜的原型机,评价是“完成度非常高”。
这倒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回顾过去一年的AI眼镜赛道,互联网大厂、AR眼镜厂商、创业公司三方纷纷入局。
小米在这场角逐开始前,便已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相较互联网大厂,小米在硬件研发上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此前多年围绕“眼镜形态”产品的开发,也为AI眼镜积攒下宝贵经验,能规避掉常见的技术陷阱。
更重要的一点是,小米不需要去考虑“如何与手机厂商做流量分成”的问题。
而相较于一般创业公司和传统的AR眼镜厂商,小米在渠道覆盖、供应链管理上有着更加成熟的体系,还有生态整合能力,更是其无法忽略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手握“技术、经验、生态”三张王牌的小米,究竟能在AI眼镜市场搅起多大波澜?




年轻人的第一台AI眼镜?



为什么小米会做一款对标RayBan-Meta的产品?因为从产业链发展情况来看,现在能满足批量出货的只有这一种形态。
我们先来盘点现阶段AI眼镜的品类:
第一类是无摄像头、无显示,只支持语音交互的AI眼镜。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类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可能到了明年就不会再有公司去进行研发,因为它能实现的功能,通过TWS耳机基本都能实现。
第二类就是以Rayban-Meta为代表的,集成摄像头但没有显示的AI眼镜。这类产品功能主要集中在拍摄、AI交互、实时翻译上,在交互上主要以语音和触控为主。
第三类产品是基于AR显示技术的AI眼镜。这类产品在应用丰富度上足以实现蜕变,比如前不久雷鸟发布的X3 Pro,可以支持“实时导航功能”,让步行路径直接在眼前呈现。
不过,这个方案对于光学系统有着极高的要求,往往需要“光波导+MicroLED”的组合才能实现,让成本大幅提高,部分高配置产品甚至逼近万元价位。
综上所述,如果在成本与产品体验之间去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么RayBan—Meta形态的眼镜,当下应该算是最优解。
实际上,小米早在2022年,就做过一款类似的产品。由于当时生成式AI尚未爆发,而这款眼镜主打的功能为拍照,因此小米将其命名为“米家眼镜相机”。

这款眼镜相机最早以众筹的形式售卖,在发布5分钟后众筹金额就突破100万元。不过,这款产品也饱受诟病,除了成像画质和视频防抖这些常见问题外,其100克的重量、光机导致的重心前倾也让它的佩戴体验可谓相当糟糕。
后续的RayBan-Meta能够大获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Meta将机身重量控制在了49克,能够满足理论是“全天候”的使用条件。
回到本次即将发布的“小米AI眼镜”上,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它的机身重量在同一水平线上。但相较于RayBan-Meta,小米AI眼镜还有一处调整是,它极有可能额外配置了一枚协处理器芯片,比如恒玄2700/2800去处理诸如待机、音频等低功耗场景。
结合小米近年来在高密度电池技术上的积累,笔者认为它的续航时间可能会大幅领先于RayBan-Meta。
另外,据产业链消息,小米AI眼镜很可能配备了“电致变色镜片”,这些技术过去在AR眼镜上,曾被Xreal等厂商使用过,主要是为应对环境光线变化问题。
不过,在一个没有显示屏的AI眼镜上,电致变色镜片究竟能发挥出多大的实际作用,可能还要等到发布会上去揭晓。
最后再说说这次小米AI眼镜的定价问题。
之前的“米家眼镜相机”其众筹价格为2499元,笔者认为小米首款AI眼镜的定价不会高于这个价格,因为在去掉自由曲面AR光机后,成本已明显降低,另外参照目前市面上的几个功能类似的竞品来看,其定价也在1600-2100元之间。
小米的首款AI眼镜,起售价大概率也在这个范围区间内。




小米入场,会改变什么?



在谈到某类消费电子的发展前景时,最终的落脚点都离不开生态,而当下的AI眼镜行业基本不存在所谓的生态。不过,小米的下场很可能会让这个局面迎来一丝转机,行业生态可能就此趋于整合。
我们先来说说AI眼镜行业为什么难以形成生态。
首先,行业处于早期摸索阶段,大多数厂商论证的都是单一功能的突破。
其次,之所以传统的互联网厂商都在押注AI眼镜赛道,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该品类可能是下一个流量入口,而这就又不可避免地与传统智能手机厂商产生矛盾。
需要明确一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AI眼镜都无法摆脱智能手机,成为独立的硬件平台。原因无他,如果想要贴上AI的概念,眼镜芯片的那点算力根本不够看的。
在AI相关的任务处理和调度上,可以分为两种路径。第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端侧算力完成,第二种是更复杂计算,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向云侧传输请求或数据。在两种情况下,智能手机要么扮演后台的角色,要么扮演中继的角色。
不妨做个假设:一家互联网大厂希望通过在自家的AI眼镜上推广本地服务,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与智能手机厂商进行流量分成?
在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厂都想努力突破终端厂商的桎梏,比如腾讯尝试收购黑鲨、字节不惜砸下300亿元扶植Pico,背后的原因都是想在智能手机之外,开辟出新的流量入口,以避免出现当年“华腾大战”时的窘境。

Pico曾承载着字节抢夺流量入口的希望
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AI眼镜无法成为独立硬件平台,互联网大厂与手机厂商之间,就难以形成稳定且牢固的生态。
而小米的特殊之处在于,智能手机本身就是它的基本盘,独立开发的系统和品类丰富的生态链产品,还能够进一步帮助AI眼镜去拓展能力边界。因此,笔者认为,小米有极大概率会成为第一家跑通AI眼镜生态的公司。
另外,当一家打通AI眼镜软硬件的大厂出现后,对于创业公司和过去的AR眼镜公司来说,他们势必要与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更加紧密的绑定关系,而这一过程也势必伴随着大量的兼并与收购。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行业在短时间内会形成“马太效应”。
因为马太效应的产生需要有明显的“竞争机制”,比如智能手机在4G到5G的过程中,百花齐放的国产手机厂商逐渐收敛为头部的五六家公司,而现在的AI眼镜行业显然没有到这个阶段。
另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Wellsenn XR发布的报告,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为550万台,未来6年的CAGR高达97.4%,在现有的消费电子品类中,几乎再也找不到如此高增量的市场。
因此,对于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来说,虽然大厂的加入会让他们压力剧增,但AI眼镜这个赛道仍布满着机遇。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3
杀入AI眼镜赛道,小米能否引爆市场?
小米入局AI眼镜赛道的优势
技术和经验积累
小米在硬件研发上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此前多年围绕眼镜形态产品的开发,为AI眼镜积攒了宝贵经验,能规避常见的技术陷阱。例如其之前就有过米家眼镜相机、米家音频眼镜2等产品的开发经历,有助于打磨AI眼镜产品。

生态和供应链优势
小米不需要考虑与手机厂商做流量分成问题,并且在渠道覆盖、供应链管理上有成熟体系,还有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这使得小米在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与其他设备的联动上具有明显优势,是一般创业公司和传统AR眼镜厂商难以比拟的。

小米AI眼镜的产品特点
对标RayBan - Meta
从产业链发展情况来看,目前能满足批量出货的AI眼镜形态以RayBan - Meta为代表。小米首款AI眼镜从功能、形态上全面对标RayBan - Meta,但采用系统级SoC + 协处理器的双芯片方案,不同于前者的单SoC芯片方案。这种双芯片方案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性能表现,协处理器可以处理诸如待机、音频等低功耗场景,提高整体效率。

机身重量和续航
RayBan - Meta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机身重量控制在了49克,满足全天候使用条件。小米AI眼镜的机身重量在同一水平线上,佩戴体验较好。同时,结合小米近年来在高密度电池技术上的积累,其续航时间可能会大幅领先于RayBan - Meta。

形态设计
相较于目前主流的墨镜式和光学镜架式的两种形态,小米AI眼镜大概率会使用光学镜架 + 电致变色玻璃的方案,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不过电致变色镜片在没有显示屏的AI眼镜上的实际作用,还需等发布会揭晓。

定价优势
之前的米家眼镜相机众筹价格为2499元,小米首款AI眼镜定价不会高于这个价格。因为去掉自由曲面AR光机后成本明显降低,且参照市面上功能类似的竞品,定价在1600 - 2100元之间,小米AI眼镜起售价大概率也在这个范围区间内,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

市场面临的挑战
行业生态问题
当下AI眼镜行业基本不存在所谓的生态。行业处于早期摸索阶段,大多数厂商论证的都是单一功能的突破。而且传统互联网厂商押注AI眼镜赛道,将其视为下一个流量入口,这不可避免地与传统智能手机厂商产生矛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AI眼镜都无法摆脱智能手机成为独立的硬件平台,其算力需要依赖智能手机的端侧算力或向云侧传输请求、数据来完成复杂计算。

品类竞争
现阶段AI眼镜有多种品类:

第一类是无摄像头、无显示,只支持语音交互的AI眼镜,这类产品生命周期短,功能通过TWS耳机基本都能实现,可能明年就不会有公司研发。
第二类是以RayBan - Meta为代表的集成摄像头但没有显示的AI眼镜,小米AI眼镜对标此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第三类是基于AR显示技术的AI眼镜,如雷鸟发布的X3Pro能支持实时导航功能,但该方案对光学系统要求极高,成本大幅提高,部分高配置产品逼近万元价位。
结论
小米在技术、经验、生态和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AI眼镜产品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价格竞争力,有较大机会在AI眼镜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行业生态不完善、品类竞争激烈等挑战也客观存在。所以小米能否引爆AI眼镜市场还不确定,但有很大可能会推动行业生态趋于整合,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方向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7
金币
273171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23
小米即将发布的首款AI眼镜确实备受期待。从目前汇总的信息来看,这款AI眼镜在功能和形态上全面对标RayBan-Meta,但在芯片方案上有所不同,小米AI眼镜采用了“系统级SoC+协处理器”的双芯片方案,这可能会在性能和功耗方面带来优势。

小米AI眼镜预计将采用“光学镜架+电致变色玻璃”的方案,这种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尽管目前还没有真机体验,但根据AI眼镜品牌创始人的评价,小米AI眼镜的原型机完成度非常高,这表明小米在AI眼镜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

小米在AI眼镜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积累:小米在硬件研发上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此前多年围绕眼镜形态产品的开发也为AI眼镜积攒下宝贵经验。

2. 渠道覆盖和供应链管理:相较于一般创业公司和传统AR眼镜厂商,小米在渠道覆盖、供应链管理上有着更加成熟的体系。

3. 生态整合能力:小米的生态链产品丰富,可以进一步帮助AI眼镜拓展能力边界。

4. 不需要考虑与手机厂商的流量分成问题:小米本身就是智能手机制造商,这使得它在推广自家AI眼镜时不存在与其他手机厂商的利益冲突。

从产业链发展情况来看,目前能满足批量出货的AI眼镜形态主要是RayBan-Meta这种集成摄像头但没有显示的产品。小米选择对标这一形态,也是基于成本和产品体验之间的平衡考虑。

总的来说,小米凭借技术、经验、生态三张王牌,在AI眼镜市场有望搅起波澜。它的入场可能会推动行业生态的整合,为创业公司和传统AR眼镜厂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小米AI眼镜的定价预计会与市面上功能类似的竞品相当,在1600-2100元之间。让我们拭目以待这款产品的具体表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