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阅读
  • 1回复

[纯水]人过七十,尽快办完这三件事,给子孙积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董卿在《朗读者》里说过:“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人活到七十岁,风风雨雨几十年,啥事儿没经历过?可越到这岁数,越得明白,有些事儿得趁早办,既是为自己的晚年省心,更是给子孙后代积福。
撒贝宁调侃过:“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跑到最后,拼的不是速度,而是智慧。”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人过了七十,要是能把这三件事早早办妥,那才是真的把福气传给了子孙!

一、“身后事早安排,别让子孙为难” 老话说“早备无患”,人过七十,得把身后事提前盘算好。我隔壁的张大爷,走得突然,啥遗嘱都没留。这下可好,三个儿女为了一套老房子争得面红耳赤,原本和和气气的一家人,差点闹上法庭。张大爷的老伴坐在门口直抹眼泪:“早知道,就该逼着他把话说清楚!” 再看看李奶奶,刚过七十岁,就把儿女们叫到跟前,当着律师的面立好了遗嘱。房子怎么分、存款怎么用,清清楚楚写在纸上。她还笑着说:“我把丑话说在前头,省得以后你们兄弟姐妹伤了和气。”儿女们一开始觉得别扭,可后来都夸老太太想得周到。这就是老祖宗说的“亲兄弟,明算账”,提前把事儿摆到台面上,看似冷冰冰,实则是对子孙最大的爱护。 撒贝宁说过:“生活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可身后事这出“戏”,咱完全能提前彩排好。七十岁往后,别忌讳谈生死,把墓地、骨灰安置这些事儿都安排妥当。就像董卿说的:“世间一切,都是遇见,而离别,也该是一场有准备的告别。”把身后事办得明明白白,子孙才能少些麻烦,多些安宁。 二、“恩怨情仇都放下,家和才能万事兴” 人活一辈子,哪能没点磕磕绊绊?可到了七十岁,再揪着过去的恩怨不放,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更是给子孙添堵。我老家的王爷爷,年轻时和邻居因为宅基地闹了矛盾,这口气憋了几十年。临终前还叮嘱儿子:“别和他家来往!”结果儿子为了这点小事,错过了和邻居家合作赚钱的机会,肠子都悔青了。老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有些仇,该放下就得放下。 反观刘奶奶,曾经和儿媳闹得不可开交。七十岁那年,她主动给儿媳道歉:“以前是我老糊涂,别往心里去。”儿媳感动得直掉眼泪,从此婆媳俩和好如初。现在刘奶奶的孙子考上了重点大学,逢人就说:“我们家能有今天,全靠奶奶心胸宽广!”这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老人把恩怨放下,家庭和睦了,福气自然就来了。 白岩松说过:“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七十岁往后,别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把心态放宽,把笑容挂脸上,家庭氛围好了,子孙在外面打拼也更有底气。 三、“留点养老钱傍身,不做儿女的拖累” 老话说“养儿防老”,可真到了七十岁,最可靠的还是自己的养老钱。我亲戚家的赵奶奶,把所有积蓄都给了儿子买房,结果自己生病住院,儿子拿不出钱,只能四处借钱。赵奶奶躺在病床上直掉眼泪:“早知道,就该给自己留点后路!”这就是“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再亲的儿女,也有自己的难处。 李爷爷就聪明得多,每个月把退休金存一部分,还买了养老保险。他常说:“我手里有钱,生病不用拖累孩子,逢年过节还能给孙子发红包,多好!”现在儿女们对他孝顺得很,因为知道老爷子不添麻烦,还能帮衬着点。这就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七十岁往后,千万别把养老钱全掏出去,给自己留条后路,就是给儿女减轻负担。 董卿说过:“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这份陪伴,得建立在不拖累儿女的基础上。七十岁的老人,把养老钱规划好,该看病看病,该享受享受。自己过得舒心,儿女也能安心,这不就是最大的福气吗? 人过七十,就像秋天的果子,该熟透了,该豁达了。把身后事安排好,把恩怨情仇放下,把养老钱留够,这三件事办妥了,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给子孙积福。就像老话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们这代人把路铺好了,子孙后代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2
董卿、撒贝宁和白岩松的话,都富含智慧和深刻的生活哲理。他们的观点对于年过七十的老人来说,尤其具有指导意义。以下是对这三个观点的进一步解读:

1. 身后事早安排:提前规划好身后事,包括遗嘱、墓地等,可以避免家庭纷争,让子孙们在悲伤中不必再为这些事务烦恼。这是一种对家庭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子孙的爱护。

2. 恩怨情仇都放下:到了晚年,应该放下过去的恩怨,追求家庭和睦。这样做不仅能让自己心情舒畅,也能为子孙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 留点养老钱傍身:老人应该有自己的经济保障,这样既能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也能减轻儿女的负担。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的长远考虑。

总的来说,老人应该以豁达的心态面对晚年生活,通过合理安排身后事、放下恩怨、储备养老钱等方式,为自己和家庭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环境。这样既能让自己安享晚年,也能为子孙积累福气,实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美好愿景。正如董卿所说:“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老人的这些智慧之举,将会成为家庭记忆中宝贵的财富,代代相传。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