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稀土!谈判结束不到12小时,商务部再出重拳,特朗普失算了”事件解析
事件背景与中方举措
在中美会谈前,特朗普多次放风,甚至称将关税降低到50%,以希望获得中国稀土解禁,但在联合声明中,仅提及关税,未涉及稀土。而在谈判结束不到12小时,中方就采取了重拳打击行为。中国商务部联合多部门展开专项行动,剑指稀土等战略矿产资源的走私出口。此前,中国早就开始严格管控出口稀土和战略金属,2023年管控出口锗和镓,2024年严格管控出口锑、石墨等,2025年4月,对钐、钆、铽7种中重型稀土资源严格管控出口。
中方行动释放的信号
中方此举释放的信号明确,稀土等战略金属属于战略资源,关乎国家战略和国防安全,中方将严格管控出口。这一行动并非单单针对美国,而是面向所有国家。并且,中方表明关税谈判和稀土是两码事。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情况
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的报告显示,美国8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且90%以上的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以军工产业为例,这是美国核心产业,没有稀土,军工产能严重被限制。一架F - 35战斗机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要用掉4.1吨的稀土,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舰队若中国切断供应,战斗力可能骤降四成。此外,电动车电机、芯片半导体等也都需要稀土。
中方筑牢稀土管控防线的措施
源头管控
对钐、钆、铽等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度,要求企业申报最终用途,严防战略资源流入军事领域。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查获的稀土走私案值已飙升至80亿元,同比激增300%。
技术封锁
将稀土萃取分离技术纳入禁止出口清单,美国虽拥有稀土矿藏,却因缺乏串级萃取等核心技术,只能将矿石运至中国加工。即便美国在加州重启稀土矿开采,仍需面对精炼技术卡脖子的困境。目前,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里,且分离提纯技术领先美国至少两代,美国投资250亿美元试图重建产业链,也需至少15年才能摆脱对中国技术的依赖。
产业链整合
通过组建中国稀土集团,打破过去低价出口的被动局面,掌握全球稀土定价权。中国拥有全球50%的稀土精炼专利,从包头的绿色开采到江西的高端永磁材料深加工,整个产业链具备较强优势。
美国的应对与反应
美国不是没想过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但缺乏相关技术。为了搞到中国的稀土,西方费尽心机,引诱国内人士非法走私。数据显示,仅2025年前4个月,中国相关部门就查获稀土走私案件比去年同期高达300%,涉案金额80亿人民币。而美国媒体曾在谈判期间放风,试图用关税换取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但中方用行动表明稀土管控非但未松绑,反而进一步收紧。美国媒体对此反应强烈,《纽约时报》感叹中国掌握着美国军工的命门,《财富》杂志把稀土称为经济核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