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阅读
  • 1回复

[转帖]关于手炉的疑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手炉,乃握于掌中的袖珍炉。旧时,是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取暖器具。传说,隋炀帝南巡到江苏江都,时值隆冬,当地官员叫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内置火炭,献给炀帝。炀帝捧在手上,倍感暖和,随口称之为手炉。
鼎盛于明清两代的手炉,制炉材料日益丰富,从红铜、紫铜发展为白铜、黄铜,使用者急剧增多。江南地区出现了以制炉为业的众多作坊,除了方、圆两种基本样式,还出现了六角、瓜棱、椭圆、梅花等器形。工艺丰富多彩,有錾刻镂雕、鎏金错银、填蓝嵌丝等。提梁上也有花纹、花篮、折角、竹节等设计,都是纯手工制作。
与此同时,制炉名家不断涌现,以明代万历年嘉兴人张鸣岐最为著名。他制作的手炉选用精炼红铜,分量厚重,外形圆润饱满,内壁平顺光滑,炉盖吻合紧密,久经开合亦不会松动。造型朴实,却富有变化,小不盈掌的炉盖华丽精致。张鸣岐的手炉与时大彬的紫砂壶、姜千里的螺钿镶嵌、濮澄的竹刻,被誉为明末工艺四大家,名重一时。
多年前,我购进一只长15厘米、宽12厘米、高8厘米的“张鸣岐制”手炉。它通体裹着一层包浆,一眼望去,有一种岁月沉淀的感觉。炉身前后两个圆形内錾刻了五只蝙蝠,环绕着中心小圆里的福字,寓意五福捧寿,周边刻有梅兰竹菊。镂空的炉盖上竹叶缠连,隐约可见当初点缀的鎏金,炉底有“张鸣岐制”的篆书阴文刻款。
随着岁月的推移,见识了各种手炉,我对这只手炉产生了疑惑。名家制作的手炉,从明朝万历年流传至今,已有600余年,极为珍稀。我买下的这只,是货真价实的张炉吗?
我从材质和纹饰上进行了比对。张鸣岐制作的手炉,均为精炼匀净的水磨红铜,外形古朴简洁,手感厚重,除了炉盖,基本没有纹饰。这只是用纯铜兑镍的白铜材质,炉身四周是满工纹饰。有关资料显示,用白铜制作及錾刻繁缛的手炉,大多产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此手炉胎体轻薄,但有氧化后的包浆。根据历代均有仿款“张鸣岐制”的史实,我断定,此张炉不是彼张炉,制作年份应属清中晚期。
通过学习,解除了疑惑,弄清了这只手炉的“年龄”,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退休生活也添了一份乐趣。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2
  手炉的历史与鉴赏

  手炉,作为一种小巧的取暖器具,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的喜爱。从隋炀帝南巡时的偶然发现,到明清两代的鼎盛发展,手炉不仅在材质和工艺上不断丰富,更成为了文人雅士和寻常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炉的起源与演变

  据传,手炉起源于隋代。隋炀帝南巡至江苏江都时,当地官员为御寒献上了一只内置火炭的小铜炉。炀帝捧在手上,倍感暖和,随口称之为手炉。这一传说不仅为手炉的起源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也反映了手炉在古代取暖中的重要作用。

  到了明清两代,手炉的发展达到了鼎盛。制炉材料从最初的红铜、紫铜逐渐发展为白铜、黄铜,使用者也从宫廷贵族扩展到普通百姓。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以制炉为业的作坊,手炉的器形和工艺也日益丰富多样。

  手炉的工艺与名家

  明清时期,手炉的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除了基本的方、圆两种样式,还出现了六角、瓜棱、椭圆、梅花等器形。工艺上更是丰富多彩,有錾刻镂雕、鎏金错银、填蓝嵌丝等。提梁设计也多种多样,包括花纹、花篮、折角、竹节等,均为纯手工制作。

  在众多制炉名家中,明代万历年嘉兴人张鸣岐最为著名。他制作的手炉选用精炼红铜,分量厚重,外形圆润饱满,内壁平顺光滑,炉盖吻合紧密,久经开合亦不会松动。张鸣岐的手炉造型朴实却富有变化,小不盈掌的炉盖华丽精致。他的作品与时大彬的紫砂壶、姜千里的螺钿镶嵌、濮澄的竹刻并称为明末工艺四大家,名重一时。

  手炉的鉴赏与收藏

  您提到的“张鸣岐制”手炉,通体裹着一层包浆,给人一种岁月沉淀的感觉。炉身前后两个圆形内錾刻了五只蝙蝠,环绕着中心小圆里的福字,寓意五福捧寿,周边刻有梅兰竹菊。镂空的炉盖上竹叶缠连,隐约可见当初点缀的鎏金,炉底有“张鸣岐制”的篆书阴文刻款。

  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您对这只手炉产生了疑惑。名家制作的手炉从明朝万历年流传至今,已有600余年,极为珍稀。您从材质和纹饰上进行了比对,发现这只手炉是用纯铜兑镍的白铜材质,炉身四周是满工纹饰。根据历代均有仿款“张鸣岐制”的史实,您断定此张炉不是彼张炉,制作年份应属清中晚期。

  通过学习和研究,您解除了疑惑,弄清了这只手炉的“年龄”,这不仅让您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也为您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

  手炉的文化价值

  手炉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取暖器具,更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工艺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无数文人雅士的情感和故事。无论是《红楼梦》中宝钗为宝玉送小手炉的情节,还是张岱在天地皆白间抱着手炉划船看雪的故事,都为手炉增添了几分诗意和雅趣。

  总之,手炉作为一种小巧玲珑的取暖器具,不仅在古代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成为了收藏爱好者的心爱之物。通过对手炉的研究和鉴赏,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工艺的发展历程,还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