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这只“手”,好灵巧[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22) —


  图为机器人仿生手感知区域图解。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实验室里,一只机器人仿生手正在执行一项高难度任务:用拇指和手掌握住瓶子的同时,用其它手指抓取高尔夫球,并精确运送到指定位置。
  在机器人领域,如何在不影响运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全手高分辨触觉覆盖,一直是一个难题。“它能像人一样,通过触觉反馈进行精确操作。”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刘腾宇介绍,这是名为“F—TAC  Hand”的机器人仿生手,其掌面70%的面积上集成了高分辨率触觉感知,首次实现类人水平的自适应抓取能力。
  不久前,这项由我国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联合研究的成果,在《自然·机器智能》上发表。
  对人类手部功能的研究,是具身智能与机器人研究的前沿领域。刘腾宇介绍,“我们在拿取物体时涉及‘触觉反馈’与‘运动功能’两大能力,在以往的研究中,触觉反馈与运动能力的整合被认为是机器人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挑战之一。”
  如何让机械手拥有“触觉”?“我们首次在真实人手比例的机械手中成功嵌入了17个视触觉传感器。”研究员李皖林介绍,机械手的模块化视触觉传感器,主要由多色光源、柔性镀膜硅胶体、刚性支撑件、微型摄像头和传感器板构成。
  记者拿起一支钢笔按压机械手,后台的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现出确切的接触位置、压力分布以及钢笔的纹理等信息。“为了让全部传感器同时工作,我们设计了一套多相机图像同步采集系统。”研究员王濛介绍,“传感器既是感知元件又是结构部件,在不牺牲手部灵活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触觉覆盖范围。”
  人的手部有27块骨骼和34块肌肉,可以实现24个自由度。研究员李博韧介绍,在运动控制方面,机器人仿生手采用了绳驱方式,通过五根腱绳沿手指两侧布线,分别控制五指的屈伸动作。同时,关节内置扭簧结构,实现腱绳松弛时的自动复位,能够实现总计15个自由度与10牛顿的握力。
  “我们开发了一种生成人类多样化抓取策略的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该算法基于概率模型,能够产生与人类非常相似的抓取方式,涵盖了人类常见的19种抓取类型。”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实习生、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生李宇飏说。
  李宇飏介绍,相比没有触觉反馈的系统,“F—TAC  Hand”在面临执行误差和物体碰撞风险时表现出显著的适应性优势,平均成功率从53.5%提升至100%。“基于触觉的闭环反馈机制,使其能够像人类一样,在不确定环境中保持高效灵活的操作能力,这对机器人在家庭、医疗和工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李宇飏说。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表示,这一研究成果验证了全手高分辨率感知可在不影响手部运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为探索复杂的触觉具身智能开辟了新的研究道路,“更广泛地看,我们的研究成果为丰富感官反馈在智能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为超越纯计算方法的具身人工智能系统发展作出了方向性探索。”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1
  这段描述详细介绍了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联合研究的高分辨率触觉机器人仿生手“F-TACHand”。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全手高分辨率触觉覆盖,同时不影响手部的运动功能,这是机器人领域中的一大挑战。

  “F-TACHand”仿生手的掌面70%的面积集成了高分辨率触觉感知,能够像人一样通过触觉反馈进行精确操作。它首次实现了类人水平的自适应抓取能力,这一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机器智能》上。

  该仿生手嵌入了17个视触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由多色光源、柔性镀膜硅胶体、刚性支撑件、微型摄像头和传感器板构成。它们不仅作为感知元件,同时也是结构部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触觉覆盖范围而不牺牲手部灵活性。

  在运动控制方面,“F-TACHand”采用了绳驱方式,通过五根腱绳沿手指两侧布线,控制五指的屈伸动作。关节内置扭簧结构,实现腱绳松弛时的自动复位,能够实现总计15个自由度与10牛顿的握力。

  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基于概率模型的算法,能够产生与人类非常相似的抓取方式,涵盖了人类常见的19种抓取类型。相比没有触觉反馈的系统,“F-TACHand”在面临执行误差和物体碰撞风险时表现出显著的适应性优势,平均成功率从53.5%提升至100%。

  这项研究成果不仅验证了全手高分辨率感知可以在不影响手部运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而且为探索复杂的触觉具身智能开辟了新的研究道路。它为丰富感官反馈在智能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为超越纯计算方法的具身人工智能系统发展作出了方向性探索。这对于机器人在家庭、医疗和工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21
“这只‘手’,好灵巧”含义解读
从人类灵巧手角度
定义与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一双灵巧的手”可以理解为具有高超技艺和智慧的手。它具备精准的操作能力,能精确完成绣花、绘画、烹饪等各种动作;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可迅速且高效地完成任务;面对问题时能灵活运用智慧找到解决办法,还在创作过程中展现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性3。

重要性
灵巧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事务,如烹饪美食、缝补衣物等,提高生活质量。在各个领域,如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等方面,灵巧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社会进步。从国家层面看,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灵巧手,意味着在科技、文化等方面有较强竞争力。此外,培养灵巧手的过程需要耐心、细心和毅力,有助于个人成长3。

培养方法
培养一双灵巧的手,首先要培养兴趣,找到感兴趣的事物并投入时间精力学习,有助于提高手部灵巧度。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各种技巧,能提高手部操作的精准度和灵活性。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视野,可提高审美观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灵巧手需要时间和耐心,遇到困难要保持信心、坚持不懈3。

从机器人灵巧手角度
中国科学家的突破
中国科学家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突破,在灵巧手掌面70%的面积上集成了高分辨率触觉感知,使机器人的智能与交互能力迈上新台阶。这只灵巧手的亮点是能根据触觉反馈实时调整动作,像人类手掌一样,在抓取中实时感知接触变化并迅速调整,极大提升了机器人操作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自然·机器智能》审稿人认为,这一研究首次实现了机器人灵巧手的精准抓取,为理解智能提供了新视角,拓展了机器人在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潜力4。

武汉灏存科技的成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