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贾母让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为何紫鹃却认为贾母要替宝玉求配?[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09) —

贾母认干亲是真的,要替宝玉求配宝琴也是真的,古代干兄妹不能结亲还是真的。而且,这三者并不矛盾。是不是很奇妙?

《红楼梦》是写的是一个动态的故事,人们的性格、想法都是变化的。弄清这个大前提,你以为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贾母喜欢宝琴是一贯的;让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是刚见面就决定的,以后也一直承认这层关系;而为宝玉求配宝琴,只是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这一回,看到宝玉宝琴踏雪寻梅,才产生的短暂考虑,并且马上就打消了。

87版《红楼梦》中,宝玉宝琴都穿了大红色的外衣,这是不对的。作品中写凫靥裘是“金翠辉煌”,是翠色、也就是青绿色的。只有这样,才会被误认为“原来是孔雀毛织的”。如果是红色,怎么会有这样的误会?难道自然界还有红色的孔雀?宝玉倒是披着大红猩毡。
想想看,大雪地里,一红一翠两个少年,跟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当真是美不胜收,难怪贾母认为仇十洲的《艳雪图》都不如他们好看。此情此景之下,很容易有“一双璧人”的联想吧?所以贾母才会产生“与宝玉求配”之想。

不过呢,贾母一向属意宝黛。这时“求配”也就是一时兴起,把宝琴作为“后备人才”。万一黛玉活不到成年就夭折了呢?她那样孱弱多病。如果黛玉早死,宝玉也还是要结婚的,那就可以考虑宝琴了。

薛姨妈的人生经验,当然了解贾母“细问他年庚八字并家中景况”的用意。只是宝琴已经订亲,不可能轻易毁婚,所以在“贾母尚未明说”的时候,就把这个情况说出来了。她这一说明,“求配”之事自然不了了之。以后宝琴还是宝玉的“小妹妹”,还是以王夫人小女儿的身份来对待的。
至于说,紫鹃认为贾母要给宝玉宝琴订婚,那你是被紫鹃骗过了。

紫鹃这话,是在“情辞试忙玉”一回之中。从林妹妹回南去,到“你如今也大了,连亲也定下了”,都是紫鹃编出来的谎话。她的用意是在试探宝玉——不是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怀疑,紫鹃更不会怀疑。她是要试探宝玉肯做出怎样的努力,去维护他们那不见容于世的珍贵爱情。毕竟黛玉“我是为我的心”,宝玉更是惯坏了、长不大的孩子,都想不到把爱情落到实处。于是紫鹃就凭空生出这段波澜,编造黛玉回南的打算,又假装相信宝玉与宝琴订亲,以此来逼着宝玉表态。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48
金币
26346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1
关于贾母让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与紫鹃误解宝玉求配的问题,需结合《红楼梦》的情节逻辑和人物动机综合分析:

一、贾母认干亲的动机
真心喜爱与身份确立
贾母初见宝琴便表现出强烈偏爱,不仅赠予珍贵的凫靥裘,还要求王夫人认其为干女儿,并留在身边抚养。此举既因宝琴外貌出众、性格讨喜,也通过正式认亲确立她在贾家的“小女儿”身份,与宝玉形成兄妹关系,客观上阻断婚配可能。

策略性打压金玉良缘
贾母对宝钗的冷处理与对宝琴的过度宠爱形成对比,意在暗示对薛家“金玉良缘”的否定。通过抬高宝琴(同为薛家女儿)却回避宝钗,委婉表达对王夫人和薛家联姻意图的抵制。

二、贾母短暂“求配”的特定情境
场景触发的情感联想
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中,宝玉与宝琴雪中折梅的场景被贾母盛赞为“比画儿还美”。这一视觉冲击让贾母短暂联想到“一双璧人”的可能性,但仅是一时兴起,并非长期计划。

试探与权宜之计
贾母询问宝琴年庚八字的行为,实为向薛家释放“可考虑联姻”的信号,但已知宝琴已订婚梅家,此举主要目的是逼迫薛姨妈主动澄清婚约,间接终结金玉良缘的纠缠。

三、紫鹃误解的深层原因
紫鹃的试探策略
紫鹃在“情辞试忙玉”中谎称黛玉将回南方,并编造贾母欲为宝玉求配宝琴的传言,目的是刺激宝玉表态,验证他对黛玉的忠诚。这种误解是紫鹃刻意设计的“谎言”,而非真实信息误判。

贾府舆论环境的影响
贾母对宝琴的偏爱和下人间对“求配”的猜测(如薛姨妈的误会),客观上为紫鹃提供了编造谣言的素材。紫鹃利用这一传言放大宝玉的危机感,促成其激烈反应。

四、矛盾背后的本质
动态叙事与人物心理变化
《红楼梦》情节具有流动性,贾母的行为随情境变化调整:认干亲是长期关系确立,求配是短暂场景联想,两者并不冲突。
利益博弈的隐性表达
贾母通过宝琴事件一箭双雕:既保护黛玉的婚姻前景,又瓦解薛家联姻计划,同时维护与王夫人、元春的表面和谐。
综上,紫鹃的“误解”实为策略性谎言,而贾母的行为则是复杂情境下的权谋与情感交织的结果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06-2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