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阅读
  • 2回复

[猎奇]和尚们每天吃素,为何个个肥头大耳?看看他们的伙食就明白了 [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236
金币
75698
道行
37009
原创
2321
奖券
4676
斑龄
133
道券
101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5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4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22) —



和尚这一形象,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要么是像《西游记》中的唐僧那样的苦行僧,要么像少林寺的僧人一样身怀绝技,或者像朱元璋早年那般,四处乞讨的形象。但如今,当我们走进寺庙时,却经常会看到一些和尚吃得肚子圆滚滚的,尽管他们平时都声称不吃荤腥,这些和尚到底怎么这么胖呢?



事实上,和尚并不完全是吃素的。某些地区的和尚是允许吃肉的。例如,泰国的和尚就在其宗教信仰中,允许吃肉。虽然泰国和尚信奉的是佛教,但由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佛教传统和教义,吃肉的规定有所不同。

在我国,早期佛教刚传入时,和尚是可以吃肉的。只要符合特定条件,和尚们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比如,肉类来源必须是已经宰杀好的,且和尚们并未听到或参与到宰杀的过程。简而言之,市场上那些早已准备好售卖的肉类,和尚是可以随意购买的。和尚们的饮食禁忌,至今仍然和梁武帝的故事紧密相关。



梁武帝极其热爱佛教,他修建了大量寺庙,因此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说法。梁武帝曾一度产生了想要出家的念头,甚至计划亲自成为一名和尚。然而,在大臣的劝阻下,这个计划最终破灭。梁武帝随即下令,全国的和尚都必须吃素,不得食用肉类。此举奠定了我国和尚素食传统的根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尚不能吃肉的规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有一个流传至今的传说——“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个传说尽管只是故事,但也象征了少林寺的僧人曾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少林寺的僧人曾在寺外享有吃肉的特权。此外,小说和一些历史传记也常常描述吃肉的和尚,例如济公和鲁智深等人。

不过,今天的和尚并非全都是肥头大耳的。其实有些和尚,特别是那些坚守苦行的僧人,依然保持着身材的瘦削。他们认为世间的痛苦无处不在,而他们愿意通过承受更多的苦难,帮助他人减轻痛苦。这些苦行僧的生活方式非常艰苦,常常需要长途跋涉,走村串寨,在街边讨要食物,这种“化缘”方式让他们的体型自然保持得相对较瘦。



与此相比,那些比较肥胖的和尚,通常并不像苦行僧那样要长时间跋涉劳碌。他们的生活较为安逸,通常待在寺庙里,烧香念佛、诵经打坐,日复一日地维持寺庙的日常秩序,或是引导香客拜佛。现代社会中,许多寺庙已经不再需要和尚们去山中砍柴挑水,生活条件相对舒适,缺乏运动的结果,肥胖成了他们的一种常态。

此外,很多和尚的饮食并不简单。虽然传统的素食理念要求他们不吃肉,但他们却依旧吃油炸的食物,比如炸茄子、炸莲藕等,这些食品的热量并不低。和尚们的主食一般是大米或面粉,这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使他们可以吃得饱足。而且,许多寺庙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让和尚们辛苦劳作,因此,这些美味的素食也成了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许多豆制品和素食也能够模仿肉类的味道,甚至还有油炸蔬菜和大量白米饭、馒头等,这些高热量食品的摄入,加上缺乏运动,使得一些和尚的体型越来越臃肿,甚至有些和尚面临高血糖的健康问题。



在一些佛教的节日和仪式中,寺庙内的和尚们还常常会有聚餐。为了显示自己的虔诚和对佛法的敬重,许多和尚会在这些聚餐中暴饮暴食。因此,寺庙里的和尚肥胖现象尤为明显。相比之下,少林寺的和尚体型大多较为结实,很少看到肥胖的身影。原因很简单,少林寺的僧人不仅要烧香念佛,还需要练习武术,每天大量的体力消耗使他们无法积累过多的脂肪。

此外,少林寺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为了保持寺庙的武术威名,少林寺还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和健身方式,因此他们的僧人通常都是肌肉结实、体型匀称的。历史上,佛教在许多时期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特别是在元朝,僧人的地位非常高,寺庙规模庞大,朝廷还会拨给香火钱,这使得僧人的生活非常富足,不必为生计操心,也不需要进行任何体力劳动,这种生活方式自然会导致体型的肥胖。



而如今,许多寺庙的僧人待遇优渥,社保完善,工资丰厚。相比于过去的艰苦生活,现代和尚的职业变得轻松了许多。他们的信仰讲求清心寡欲,但并不对饮食和体型有过多的约束,很多和尚并不会为自己渐渐发胖而感到困扰。

与此同时,国外的和尚,尤其是泰国的和尚,他们的饮食文化与我国的和尚有很大的不同。泰国和尚的饮食不受太多限制,肉类是他们饮食中的一部分,这也使得他们不乏肥胖的例子。相比之下,中国的和尚多讲究吃素,尤其是那些苦行僧和少林寺的僧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相对严格。而其他一些寺庙里,主要以烧香念佛为主的和尚,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和严格的饮食控制,往往就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胖。



1条评分金币+12
huozm32831 金币 +12 - 06-2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728
金币
26876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4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21
和尚吃素却肥头大耳的原因分析
饮食选择方面
素食并非低脂低卡
很多看似清淡的素食,其实蕴含着高热量和高脂肪。比如为增加风味,不少素食菜品中会添加大量的油和糖,像炸弹菜、糖醋里脊的素食版本等。在古代,寺庙僧人主要依靠五谷杂粮、豆类、坚果、植物油等高能量食物来维持体力,常见的米饭、面食富含碳水化合物,豆制品蛋白质丰富但热量不低,素斋“仿荤菜”以豆制品加工而成,热量也不低,还有甜食如莲子羹、红豆沙、蜜饯等糖分极高。这些食物虽不含肉类,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高,长时间食用易导致体脂堆积。

食物供应难以控制
寺院中的餐食往往由居士们捐赠,这使得和尚们难以完全控制饮食的种类和质量,间接增加了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风险。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印度的佛教寺院,和尚们可能会食用一些干肉,这些含肉的食物通常脂肪含量较高,容易造成能量摄入过剩。

生活方式方面
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
和尚们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打坐冥想、诵经和进行宗教仪式,这些活动几乎不涉及较高强度的体力消耗。现代化的影响使得传统的体力劳动,如打扫、耕种等日常寺院维护活动,逐渐减少,被机械化的设备所替代。而且他们通常不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日常活动强度无法有效燃烧掉饮食摄入的高热量,导致消耗小于摄入,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进食规定不合理
在很多佛教寺院,和尚们遵循日中一食的饮食规定,即一天之中仅在中午前进行进食,之后便不再进食。午餐成为他们一天中唯一的饭食,往往会摄入大量食物以维持一整天的活动需要,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剩。长时间的禁食还可能使新陈代谢减慢,身体为适应较少的食物摄入而开始储存更多的脂肪。

文化观念方面
“福相”审美观念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福相”往往意味着圆润丰盈,在佛教艺术里,许多菩萨、罗汉、弥勒佛的形象都是慈眉善目、面带微笑、身材丰满。这种审美观念影响了僧人们的认知,微胖的和尚反而更容易得到信众的尊重,被认为是“福报深厚”的象征,这可能使他们对体重增加不太在意。

精神态度较为宽松
佛教教义强调“舍”的概念,鼓励信徒放下物质欲望和追求。这种思想可能导致和尚们对于饮食和身体的态度较为宽松,他们可能认为体重增加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更关注心灵的超脱,从而忽视了体重控制的重要性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2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8496
金币
27950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30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20
  和尚的形象确实多种多样,从《西游记》中的唐僧到少林寺的武僧,再到历史上像朱元璋那样的乞讨僧人,这些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现代寺庙中的和尚,尤其是那些体型较为肥胖的和尚,常常引发人们的疑问:他们明明吃素,为何还会发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尚的素食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低热量”饮食。古代寺庙中的素食主要依赖高能量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豆类、坚果和植物油等。这些食物虽然不含肉类,但其热量并不低。例如,米饭、面食富含碳水化合物,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蛋白质丰富,坚果和植物油则提供大量脂肪。此外,寺庙中的甜食如莲子羹、红豆沙、蜜饯等糖分极高。这些高热量的食物长期摄入,加上僧人们的生活方式以静态活动为主,如念经、打坐、诵佛等,消耗的热量有限,极易导致体脂堆积。

  其次,和尚的作息和生活方式也决定了他们的“易胖体质”。古代普通百姓每天需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和尚的日常活动相对固定且消耗热量较少。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更容易积累脂肪。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福相”往往意味着圆润丰盈。在佛教艺术中,许多菩萨、罗汉、弥勒佛的形象都是慈眉善目、面带微笑、身材丰满。这种审美观念影响了僧人们的认知,微胖的和尚反而更容易得到信众的尊重,因为这被认为是“福报深厚”的象征。

  再者,寺庙经济的提升也使得和尚们“吃得更好”。古代寺庙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信徒供奉,富庶的寺庙能够获得大量的粮食和食物。例如,唐代皇家寺庙的“御用斋食”甚至会用上等食材制作素菜;宋代大型寺庙每日供应“十斋”,即十道不同的素菜,搭配各种主食;明清时期一些富裕寺庙甚至有专门的“斋厨”,研究如何制作美味素食。这些丰富的食物供应使得和尚们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缺乏运动的结果就是肥胖成为了一种常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和尚都过着安逸的生活。一些坚守苦行的僧人依然保持着瘦削的身材。他们认为世间的痛苦无处不在,愿意通过承受更多的苦难来帮助他人减轻痛苦。这些苦行僧的生活方式非常艰苦,常常需要长途跋涉、走村串寨,在街边讨要食物,“化缘”方式让他们的体型自然保持得相对较瘦。

  相比之下,少林寺的和尚体型大多较为结实。少林寺的僧人不仅要烧香念佛,还需要练习武术,每天大量的体力消耗使他们无法积累过多的脂肪。此外,少林寺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为了保持寺庙的武术威名,少林寺还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和健身方式,因此他们的僧人通常都是肌肉结实、体型匀称的。

  综上所述,和尚们即便每天吃素,但由于高碳水、高脂肪的饮食结构、低体力消耗以及稳定的食物供给,导致他们比普通人更容易发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和尚都过着安逸的生活,一些坚守苦行的僧人和少林寺的武僧依然保持着较为瘦削或结实的体型。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2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