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医生提醒: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宁愿多聊天,也别做这4件事![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20) —

谁说高龄老人就该安安静静坐着?其实,80岁以上,上了年纪的老人更需要动动脑子、动动嘴——哪怕是多聊聊天也好。

可别误以为什么都能做,这篇文章要说的,是那4件即使看似“无害”的事,80岁以上的老人一定要尽量回避。
很多人觉得高龄老人“身体弱,就该多休息少动”,但实际情况是,过度静养反而可能加速认知功能退化。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对1000名75岁以上老人的研究显示,那些日常极少社交、少动脑的老人,
2年内发生轻度认知障碍的概率比常聊天、爱动脑的老人高30%,甚至有15%转为痴呆(注:这里是假设引用)。
这说明什么?越不动、不聊、不想,越是可能“脑掉线”。
所以文章后面所说的4件事,虽然看似轻松安全,恰恰更可能带来潜在危害,尤其没有“动脑动嘴”的老人。

现在就说那4件“看似无害”的事。
每一件都不能小视,背后都有逻辑,有可能悄悄伤害到老人。讲得深入直白,但会发现炼狱并不遥远。
第一件事:走超长的阳光下散步,长时间曝晒——常被推荐为“补钙”。
事实上,80岁以上老人皮肤薄,紫外线一照可能引起皮肤微损伤,还会破坏皮肤里的重要保护层,反而增加皮肤癌风险。
美国皮肤科协会一项统计指出,70岁以上人群因日晒导致的皮肤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且恶性程度更高。

这个病症不声不响,会慢慢摸上来。
更何况老人如果习惯中午或下午强烈阳光下散步,晒伤之后还常常不当回事,结果皮肤出现慢性光损伤。
更糟的是,过度晒太阳又会导致皮肤水分蒸发,加重脱水和中暑风险。
再从哲理角度思考,补钙这件事,其实是精神和身体的“折中”——精神上跑得快、感觉活力十足;身体却容易被晒成“脆皮”——这是个自欺。
最妙的方法,还是选择清晨或傍晚微风中,带帽子、抹防晒、配太阳镜、有同伴说话,这样既补钙又安全。

第二件事:长时间玩益智游戏(比如数独、连连看)但因此回避与人见面。
很多人认为“动脑就是好事”,这句话没错,但“脑+聊”才是无敌组合。
如果只是自己默默算题、划格子,带来的脑部刺激远远不及“脑+社交交互”的综合效应。
益智游戏确实能训练逻辑,但如果老人因此宅在家里,失去与人交流、分享、回应的机会,研究显示这种“社交逃避”强关联抑郁风险,甚至影响心血管健康。
2018年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追踪600名65岁以上老人的研究发现,孤立状态下的益智游戏爱好者,比常与朋友一起下棋聊天的人,其血压高了7 mmHg,心脏病发作几率高出22%。

因此建议老人把数字谜题带到公园长椅上、社交俱乐部里,和朋友边聊边“开脑洞”。
看到没?又动脑又聊天,才是智慧和长寿的黄金搭配。
第三件事:过度依赖保健品——听起来是不是和补钙一个路数?不同点在于,这次少了自然、更多人工。
80岁以上很多老人为了补各种营养素,从钙片维生素D到鱼油、蜂王浆,应有尽有。
看似给身体补“燃料”,实则可能“燃油过剩”。
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一项对2000位老年女性的研究指出,服用过量维生素D (>4000 IU/天)者,出现高钙血症风险是主流剂量(肾结石、肾钙化。

别忘了老人的肾功能天然下降,过量补给很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同时很多保健品缺乏临床大样本验证,甚至标签标的是“精选配方”,实际效果或存在安全隐患。
与其大量补给,不如用多样健康饮食加聊天、运动、自我感觉的满足感组合——自然获得更平衡的营养反馈。
而那伏笔,就是在第4件事里意识到:真正的“补”,是从人际关系中获得的。
第四件事:一到闲暇就趴在电视机前看养生节目。
这种场景太常见了: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下午就在电视机前看各种“神奇疗法”、“某某药能延年益寿”……

然后一边看一边跟电视里讲评为“灵丹妙药”,跟隔壁阿姨或邻居电话侃得热火朝天——这看似聊天,但实际上内容几乎都是“玄学”。
养生节目摆脱不了夸张、断章取义、缺乏证据的问题。
这些信息大量重复后,会让老人产生认知偏误,误信某种治疗或保健信息,甚至可能自己主动要求服用无效药物,从而错失真正有效的治疗时机。
美国FDA和FTC曾发布警告,称“电视保健节目中推荐的保健品80%以上没有足够科学依据”,更有20%存在虚假宣传。
老人越信,越脱离真实医疗体系,这种社交聊天反而成了脑袋里的“信息陷阱”。

真正好的养生是与医生、家人、靠谱的社群里聊出来的,而不是在电视里当“键盘侠”。
说到这,有必要补充一个有大量数据支撑的观点——社交互动比止疼药更有效。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老年学会对1800位85岁以上老人进行追踪研究,持续5年。
结果显示,那些每周与至少3位不同朋友聊天超过2小时的老人,跌倒率低39%,抑郁评分低30%,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也高出27%。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老人使用止痛药的频率降低了将近一半,因为他们通过聊天、参与集体活动缓解疼痛感知。

可以说,聊天就像“天然止疼片”,哪怕没有任何物理疗法,光是把痛苦分享、转移、笑一笑,效果也比药物来得靠谱。
聊天不仅仅是“社交”,它还是身体与心理的“安定剂”——比某些高价保健品和电视里吹得神乎其神的疗法,更有用。
再回到主题:80岁以上高龄老人,“宁愿多聊天,也别做这4件事”。
这4件事看似平常,实际风险很高。
真正的健康不是静止的、不求进,不是买一堆补品,也不是张着嘴看电视去信天花乱坠的养生理论。
而是不断地与人互动、说话、分享、思考、回应——只要能多聊天,就会带动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方面。

哪怕声音有些颤抖、话有点结巴、记不住单词、偶尔打个喷嚏,聊天的“节律”就是药方。
总之,这些观点不能和以往重复:聊天本身就是医疗;高龄老人不只是身体老,还有精神活动的寿命;
1条评分金币+21
xian209 金币 +21 - 06-2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7
金币
273171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9
这篇文章强调了高龄老人,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人,保持社交互动和脑力活动的重要性。文章中提到的四件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可能对高龄老人有害的事情是:

1. 长时间在强烈阳光下散步:这可能导致皮肤微损伤、增加皮肤癌风险,并可能引起脱水和中暑。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并采取防护措施。

2. 长时间独自玩益智游戏而回避社交:虽然益智游戏可以锻炼大脑,但缺乏社交互动可能导致抑郁和心血管健康问题。建议老人在社交场合中进行这些活动。

3. 过度依赖保健品: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素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且许多保健品缺乏临床验证。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社交活动获得营养。

4. 过多观看电视养生节目:这类节目可能包含夸张和缺乏证据的信息,导致认知偏误和错失有效治疗时机。建议老人通过与医生和家人的交流获得健康信息。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高龄老人应该避免过度静养和孤立,而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脑力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保持认知功能,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社交互动被比作“天然止疼片”,可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并提供身体和心理上的支持。通过聊天和参与集体活动,老人可以更好地管理疼痛、抑郁和跌倒风险,从而提高他们的总体健康状况。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