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文章内容,车企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硬件层的高度通用性:车企可以利用现有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硬件资源,这些硬件在机器人领域同样适用。
2. 软件层的迁移:车企在自动驾驶研发上积累的算法和数据闭环能力可以在机器人领域得到再利用。
3. 资源共享:车企的制造和销售资源可以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实际应用场景。
4. 市场增长潜力:据立德研究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27.6亿元,2029年将达到750亿元。中金公司研报预计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35万台,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5. 行业趋势:特斯拉已经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并为行业提供了足够多的理由,其他车企跟随这一趋势,希望借此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6. 技术挑战和创新:车企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硬件的定型和标准化、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方案成熟度、软件层能力的构建等,这些挑战同时也是创新的机会。
7. 工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工业场景被视为最适合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场景,车企希望利用人形机器人完成汽车工厂中的非标准化工作任务,如搬运、质检、拧螺丝等。
综上所述,车企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是出于对现有资源的再利用、市场潜力的挖掘、技术挑战的应对以及行业趋势的跟随等多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