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6阅读
  • 1回复

[纯水]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译文
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
离别后如浮云飘忽不定,流水岁月,匆匆一晃就已过了十年。
今日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一如从前,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了。
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风景秀美的秋山。
注释
淮上:淮水边。梁州:指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
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淮上有秋山:言淮上风光可恋,承接上“不归去”之意。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
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诗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
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
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由此可见诗人的剪裁功夫。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8
译文及详细赏析

译文:

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于江汉之间;与你在这异乡相聚,携手畅饮,醉意阑珊而归。离别之后,我们如浮云般各自飘忽不定,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转眼间已过了十年。今日再次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依然如旧,但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为何我不与故人一同归去?只因那淮水边风光秀美的秋山令我留恋不已。

详细赏析:

首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意境营造:首联以“浮云”和“流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漂泊。浮云飘忽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迁;流水匆匆而逝,则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年华的易逝。
- 情感抒发:通过这两个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十年漂泊生涯的感慨和对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惊叹。这十年间,人事沧桑,变化莫测,如今重逢,恍如隔世。

颔联:“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情感对比:颔联直接抒发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与感慨。虽然欢笑依旧,但岁月已悄然在两人的鬓发上留下了痕迹,昔日的青丝已变成了白发。
- 笔法跌宕:这种喜悦与感慨的交织,使得诗句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欢笑与今日的衰老,表达了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深深叹息。

颈联:(此诗实际无颈联,但按照赏析结构,可理解为对重逢情景的进一步描绘)

- 情景交融:如果我们将“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视为对重逢后情景的延伸描绘,那么这里可以想象诗人与故人在重逢后的欢声笑语中,不禁开始谈论起为何不回乡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淮上有秋山”,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暗含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尾联:“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 反诘作转:尾联以反诘的形式收束全诗,既是对故人提问的回答,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以“淮上有秋山”作为不归的理由,既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透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和无奈。
- 意境深远:秋山红叶满树,景色宜人,是诗人留恋之处。但这个结尾更给人以回味的余地,让人不禁思考:是秋山的美景让诗人留连忘返,还是故乡的遥远和归途的艰难让诗人望而却步?

艺术特色:

- 剪裁得当:全诗在表现十年阔别重逢的情感时,既有对过去交谊的概括回忆,又有对重逢情景的详细描绘。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剪裁手法,使得全诗既简洁又富有内涵。
- 意象生动:诗中的“浮云”、“流水”、“秋山”等意象生动传神,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使得全诗意境空灵、情感深沉。
- 笔法跌宕: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喜悦也有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反诘等手法,使得诗句情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