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AI时代,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22) —


广西兴业县葵阳镇一处农田旁,学生们在放风筝。

在贵州省黔南州劳动教育成果展示观摩暨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上,学生在进行缝补比赛。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I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对学习方式、教学诊断和评价、个性化和智能化教学等都带来了深远影响。AI可以替代许多重复性知识学习和工作,为学生和教师减负已成为现实。但未来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突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人类应对未来和超越AI所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AI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个体性和创造性。只有通过具身实践,学生才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此,我们需要展开一场从书本知识学习到实践运用的教育“场景革命”,积极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进一步拓展实践育人空间、整合实践育人资源、强化实践育人阵地、丰富实践育人内容、创新实践育人形式、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实践育人制度,让广大师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来到真实性场景中,用全然不同的实践方式进行学习,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在高校建设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全国各地已出现许多运用AI大模型辅助教育教学的试点,事实证明,AI的确可以成为教育减负提质的“好帮手”,助力教师教学差异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学校管理精准化。现在,许多家长和学生都热情地拥抱AI,充分地学AI、用AI,但也出现了凡事都咨询AI,甚至直接用AI代替学习、代替思考、代写作业的情况。对于过度依赖AI,相关研究指出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依赖技术、思维惰化、能力弱化,从而影响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超越AI的能力,关键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纲要》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主动适应AI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换言之,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人才的涌现,我们就难免臣服或者说沉沦于AI,成为AI的“奴隶”。
  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全面提升个人包括创新知识、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品德修养在内的综合素质。尽管AI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些相对复杂或者模糊前沿的问题,依然需要人类的深度理解、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应对AI时代挑战、实现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核心,是建成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营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型国家。
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和AI具有本质性的区别。人是有生命的血肉之躯,是有复杂情感的社会人,AI并不能在所有能力上与人类相提并论,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情感能力上。《机器的秘密》一书就曾明确指出,AI不能爱、不能怜悯,也不能宽恕。目前,机器还不具备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没有人类的社会交往和情感变化能力,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AI也不会像人类一样坠入爱河,不会理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好,不会沉浸于玫瑰的芬芳,不会因为亲人的逝去而悲恸,不会对同学、朋友和同事、教师、家长的错误选择宽容原谅。教育需要培养的是有温度、有社会情感的人,应对AI时代挑战,需要着力加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
  情感能力培养旨在发展学生的社会认知与社会观念,加强社会关怀、社会参与、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融合,让“我”成为“我们”,让“小我”融入“大我”,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社会情感力的培养和深化中逐步实现。同时,AI时代,关注学生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培养,也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世界成长的过程,是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并建立与社会、与世界的意义联结的过程。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球140个国家发布倡议实施社会情感学习计划(简称SEL),并且提出学生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是影响学业成绩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要素。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发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中也明确提出: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高中阶段,在价值观方面要强调践行社会责任。立足国家科技战略视角审视人工智能技术主权,在复杂伦理情境中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风险。这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都至关重要,应成为教育应对AI时代挑战的重要共识。
着力培养学生的坚定信仰与正确价值观
  面对AI的势不可挡,我们既要看到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重大机遇与革命性突破,也要警惕人工智能算法变革下教育面临的深层次信仰危机。AI虽然具有强大的、无与伦比的知识学习能力,但缺乏理想、信仰、价值观判断和伦理安全,也是无法忽视的客观事实。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7
金币
273171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7
您提到的内容非常深刻,强调了在AI时代,教育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情感能力以及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以下是对这些要点的进一步阐述:

1. 实践能力:
   - 教育改革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个体性和创造性。
   - 通过具身实践,学生能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现知行合一。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2. 创新能力:
   - AI可以成为教育减负提质的助手,但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学生思维惰化、能力弱化。
   - 培养创新人才是应对AI时代挑战、实现教育系统性跃升的核心战略任务。
   - 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知识、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

3. 社会情感能力:
   - 人与AI的本质区别在于复杂的社会情感能力。
   - 情感能力培养旨在发展学生的社会认知与社会观念,加强社会关怀、社会参与、社会责任。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生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是影响学业成绩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要素。

4. 坚定信仰与正确价值观:
   - AI缺乏理想、信仰、价值观判断和伦理安全。
   - 教育需要培养有温度、有社会情感的人,让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并建立与社会、与世界的意义联结。

总之,在AI时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这需要教育者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体系和育人模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AI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避免过度依赖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这样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AI时代的挑战,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