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3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大学AI通识课,应该怎么开[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22) —


大学生创业公司卡诺普机器人公司里的工业机器人零部件。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学生体验计算机模拟飞行。


5月21日至5月25日,RoboMaster2025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区域赛(中部赛区)在湖南省长沙市贺龙体育馆举行。图为参赛队伍正在比赛。
    “你现在是一名雅思考官,请批改我的英语作文,给出评分和修改建议。”在指令后附上写好的作文,按下回车键,AI开始生成……在准备雅思考试期间,这已经成为武汉大学2022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朱颖娜的日常,“AI点评英语作文方便又实用。”
  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AI已悄然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完成作业到撰写论文,越来越多的学生借助AI工具提升效率。然而,技术的便利也伴随着新的挑战——版权争议、学术伦理、技术依赖等问题逐渐显现。
  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既发挥其辅助价值,又防范其潜在风险?为此,多所高校纷纷开设AI通识课,在实践中探索技术与教育的平衡之道。
1.开设AI通识课,是时代所需也是学生所盼
  寻找科研选题灵感、搜索学术热点、提炼文献重点……在高校,大学生使用AI日益普遍,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对3000多名高校师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者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我几乎每天都用AI,辅助写代码、记笔记、模拟面试等。”某科技类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方磊告诉记者。
  然而,越是深度使用AI,技术、伦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越是不断困扰着学生们。
  “AI经常‘答非所问’,我一直在摸索怎么提供指令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文科专业大学生贺昕怡说,“希望开设AI课程,让我可以学习效率更高的AI使用方法,甚至是一些‘隐藏用法’。”
  “AI可以辅助我理解专业术语和名词、完成搭建网页等任务,但我也经常对自己因为使用AI而致使写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感到焦虑。”某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学生俞乐怡说,“担心自己会太过依赖AI,如果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就好了。”
  “AI挺会‘瞎掰’的,我用的时候会怀疑它给出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会考虑生成的内容会不会跟别人一样、喂给AI的信息会不会被泄露等。”正在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的王佩莹细数自己的忧虑,“专门的课程也许能为我专业且系统化地解答这些应用问题。”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无处不在,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华认为,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是时代所需,“开设AI通识课,核心是帮助学生构建对人工智能的系统认知,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AI通识课应设置为必修还是选修?
  当开设AI通识课成为共同的呼声,对于高校而言,怎样在现有培养方案框架内合理设置课程,成为所有高校都应思考的问题。
  记者采访中发现,有一个问题成为大家探讨的焦点:AI通识课应该设置成选修还是必修?
  “未来是AI的时代,我认为AI通识课要开必修课,增加大家对AI的认识。”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蔡志政告诉记者,“大学生使用AI,可能引发学术诚信、过度依赖等问题,需要在合理引导和规范约束下利用,开设必修课就是很好的办法。”
  作为医学生的王佩莹也非常支持将AI通识课纳入必修课:“目前,许多课题组都在利用AI进行研究,比如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构建虚拟细胞模拟疾病发生的机制等,AI课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学习。”
  然而,也有部分同学不赞成AI通识课成为必修课,他们或担心课程难度过高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怕加重课业负担,或对课程不太感兴趣,不愿意被“强制”学习。“开成选修课比较好,虽然研究AI是大势所趋,但是不同专业对AI的需要程度不一样。”华中地区某高校2022级学生刘若男说。
  有学生提出折中的办法——可以将AI相关知识加入到当前通识必修课中。能源与工程专业大学生文慧(化名)认为:“因为大多数人只把AI当效率工具,AI课程在现有通识必修课中占一部分,让大家有一定认识就足够了。”
  “每个学生都有必要学习人工智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吴文峻看来,人工智能已经走入千行百业,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离不开人工智能,而高校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也是大势所趋。
3.AI课程落地,助力人工智能素养培养
  AI通识课是否应该设为必修课的讨论仍在继续,而不少高校已迈出了探索步伐。
  “当前AI课开设为全校必修课比较普遍。当然,目前高校的必修通识课已经不少,因此也有部分高校将其设为选修课。”黄华表示,“人工智能知识面宽,课程设计如何把握宽度和深度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开设起来并不容易。”
  当前,高校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设计AI通识课的?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课堂上,吴文峻正向同学们展示,如何通过算法处理,将一张真实照片转换为铅笔手绘风格的图片。随后,同学们当堂完成实例操作,吴文峻则走下讲台,解答同学们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北航于2025年春季学期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了这门通识必修课。课程以‘感知—认知—决策’的人类智能演进逻辑为纲,系统解析AI发展脉络与技术内核。”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吴文峻介绍,“针对学生专业背景差异,我们将学生划分为‘信息类’‘航空航天类’‘人文社科类’和‘理学类’四大类群,理论教学统一进行,以夯实核心知识基础;实验教学则进行差异化设计,每个类群的实验任务都精心匹配其专业认知背景和未来应用场景。”
  像北航一样,以通识课程为抓手探索打造AI课程体系的高校还有很多,如复旦大学推出100余门AI领域课程供学生选修;浙江大学推出“人工智能基础”系列通识课程,面向三类专业学生开设A、B、C三类课程……
  在北京,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不再只是自发行动。2024年7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的意见》,推动市属公办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在政策驱动下,北京科技大学分文理定制《人工智能通识课》、北京建筑大学结合学校特色开设《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
4.优化课程设置,尽快形成能胜任的师资力量
  AI通识课开起来了,实际效果怎么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面临哪些难题?对于还未开设AI通识课的高校,还需要哪些支持和帮助?
  选修了学校《人工智能导引》通识课程的某高校大一学生郝莹(化名)告诉记者,她上的这门课主要是老师讲授,辅以部分实践操作。“对于AI‘小白’来说,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但纯讲解较多,实践较少,希望多增加一些项目式学习的内容。”
  “当前开设AI课程,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就是师资问题。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很快,各学校的相关师资储备严重不足。”黄华指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师杨鸿宇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坎”。“核心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弥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并引导他们跨越专业背景壁垒,建立起对人工智能核心概念的统一理解和思维范式。”杨鸿宇说。
  针对师资问题,吴文峻表示:“各个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系统的师资培训,尽快形成能够胜任课程要求的师资力量。”黄华则建议:“要切实解决师资问题,可以充分调度其他学科对AI感兴趣或者擅长应用AI的教师,共同开设AI通识课,或通过慕课等方式,借助外部资源来解决授课问题。”
  “要开好AI通识课,还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应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分层实践体系,实现因材施教,让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在易于理解、可操作的动手环节中,建立起对人工智能抽象概念的直观认知和能力迁移。二是要结合学校特点对课程进行定制化设计,如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应根据优势学科将AI课程做深做实,做出自己的特色。三是需要资金保障,像是服务器和网络带宽资源、人工智能体验设备、实验室等都需要持续地投入。”吴文峻提出。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35
金币
27378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7
根据您提供的作文内容和要求,以下是我对您的雅思作文的评分和修改建议:

评分:
6.5分

修改建议:

1. 文章结构:
   - 您的作文结构清晰,有明确的引言、主体和结尾。继续保持这种结构,并确保每个段落都有清晰的主题句。

2. 词汇使用:
   - 使用了一些高级词汇,如“悄然融入”、“版权争议”等,这是很好的。但有些词汇使用不够准确,例如“版权争议”可能更准确的表达是“版权问题”或“知识产权争议”。
   - 建议增加一些同义词替换,以展示词汇的多样性。

3. 语法和句式:
   - 整体语法正确,但有些句子结构较为单一。尝试使用更多的复合句和复杂句式来提高文章的丰富性。
   - 例如:“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AI已悄然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改写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AI技术已经无声无息地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4. 逻辑连贯性:
   - 文章的逻辑连贯性较好,但部分段落之间的过渡可以更加自然。使用一些过渡词汇,如“此外”、“然而”、“因此”等,来增强段落间的联系。

5. 观点和论据:
   - 您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如AI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潜在风险。为了增强说服力,可以添加一些具体的例子或数据支持您的观点。
   - 例如,在讨论AI的潜在风险时,可以引用一些具体的研究或案例来说明技术依赖和学术伦理问题。

6. 结论:
   - 结尾段落很好地总结了全文,但可以进一步强化结论,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或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范文修改示例:

"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AI已悄然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完成作业到撰写论文,越来越多的学生借助AI工具提升效率。然而,技术的便利也伴随着新的挑战——版权问题、学术伦理、技术依赖等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既发挥其辅助价值,又防范其潜在风险?为此,多所高校纷纷开设AI通识课,在实践中探索技术与教育的平衡之道。

首先,开设AI通识课是时代所需也是学生所盼。根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对3000多名高校师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者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学生们普遍反映希望开设AI课程,让他们可以学习效率更高的AI使用方法,甚至是一些‘隐藏用法’。此外,AI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术语和名词、完成搭建网页等任务,但也引发了对写作和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的焦虑。

其次,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计AI通识课是一个挑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课堂上,吴文峻教授通过实例操作让学生体验AI技术的魅力。北航将学生划分为四大类群,理论教学统一进行,实验教学则进行差异化设计,以夯实核心知识基础并匹配专业认知背景。

最后,优化课程设置和尽快形成能胜任的师资力量是关键。当前开设AI课程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就是师资问题。各个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系统的师资培训,尽快形成能够胜任课程要求的师资力量。此外,要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分层实践体系,实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AI通识课的开设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至关重要。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学科,定制化设计课程,并注重实践教学和师资培养,以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改进作文,并在雅思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