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四百年楚都——荆州
历史渊源与建都背景
荆州的名称古已有之,夏初大禹设立九州,长江中游便是荆州。先秦史籍中,荆、楚往往通用,楚国也叫荆国,楚文化也可称为荆楚文化。楚国最早的先祖鬻熊,是黄帝的后裔,周朝建立分封诸侯时,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封为子爵,建立早期的楚子国,即楚国、荆国。在漫长岁月里,楚国都城多达六七处,而建都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是今天荆州所在地——郢都(今荆州市荆州区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00多年(亦有411年之说),五霸和七雄时候的都城都设于此。楚国国君偏爱荆州,是因为这里资源环境丰饶,荆山一带山林茂密,有大量山珍鸟兽和美玉,长江和云梦泽提供丰富水产资源,丰沛水源为早期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使其成为长江流域的鱼米之乡。到楚文王元年(亦说在楚武王在位时),公元前689年,楚国把都城从丹阳迁到紧邻荆山的郢。
昔日辉煌
政治中心
作为郢都的荆州,是当时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的中心,发生过不少荡气回肠的争霸故事。如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等事件都发生于此。这里也是楚国众多重大决策和政治活动的发源地,众多楚王在此治理国家,使得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举足轻重的诸侯国。
经济繁荣
桓谭《新论·遣非》记载:“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蔽。”描述了郢都街道上车毂碰车毂,人挤人,市场交通经常阻塞的热闹场景,虽有夸张成分,但很多史料显示,当时楚国的郢都与魏国的大梁、秦国的咸阳等一样,都是繁华的大都市。郢都的经济繁荣还体现在其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上,金属冶炼、制陶等行业发展良好,城市内按方位分为宫殿区、金属冶炼作坊区、制陶作坊区、居住区等功能区,经过多年考古,都城内发现大量宫殿、房屋、水井、窖穴、窑址、铸炉、灰坑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遗物,反映出当时郢都的繁荣。
文化昌盛
楚国形成了足以和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相媲美的代表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楚辞是楚文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其中屈原的作品更是经典,如《离骚》《九歌》等,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此外,楚国的艺术成就也很高,上世纪80年代,荆州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虎座凤架鼓,体现了楚国独特的艺术风格。还有熊家冢的楚王车马阵闻名于世,与北方的兵马俑遥相呼应。
文化精神内涵
爱国精神
楚辞中体现出的屈原爱国精神是楚文化的精髓之一,这种个人的爱国情怀从楚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荆州作为现代的楚都,应传承发扬这种爱国情怀,可建立专门的屈原馆,或在明月公园屈原纪念碑前,挖掘屈原的生平、事件、故事、文物,与楚辞相结合,对爱国情怀进行充分展示与诠释,编排屈原爱国剧在纪念碑前演绎,让爱国情怀深入人心。
励志精神
楚国建国初期,楚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数代楚人传承接力,厚积薄发,才有了强大的楚国。荆州在当代发展中,应充分发挥这种励志精神。纪南文化旅游区的“楚国八百年”景区有楚王励志一节,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与再创作,在附近建设小型展馆,以声光电等现代模式宣扬励志精神,还可结合荆州当代励志的企业与企业家,宣扬当代企业家精神。
不屈精神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体现了楚人的不屈、不服周精神,这种精神让楚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地战胜困难。荆江流经荆州,见证着荆州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如九八抗洪精神。在荆江大堤的九八抗洪纪念馆中,既要弘扬抗洪精神,更要从源头宣扬楚人的不服周精神、不屈不挠精神和坚韧不拔精神。
遗址现状与保护
如今,纪南城遗址位于荆州小北门外5公里处的纪南镇境内,面积达17平方公里,比荆州古城面积大近4倍,城墙周长15.5公里,有的地段还存有高达6.7米的城墙遗迹,城垣上的报警烽火台高大壮观,依稀可辨。城内按方位分为不同功能区,经过多年考古,发现大量遗迹并出土丰富遗物。为保护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2011年开始,荆州开展大遗址保护全民行动,形成集文物行政与执法于一体、市区镇三级联动、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古墓葬区域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同时不断开拓文保新形式,构建科技保护模式。
现代发展愿景
在新时代,荆州要传承和弘扬楚文化,展示楚文化特色。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荆州人要抓住机遇,如在新能源汽车火遍全球的当代,要有楚王建车马阵的精神,要有引领风骚勇立潮头的精神,让荆州从古代的车都演变为当代的车都,重现昔日楚都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