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人在西行途中,经过了万寿山的五庄观。观主镇元子得知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便特意让清风和明月两个小徒弟好好招待他,并让他们摘取两颗人参果作为礼物送给唐僧。原来,镇元子和唐僧有着深厚的渊源,五百年前他们曾一起共进过一顿饭,关系非同一般。
然而,当唐僧见到那两颗人参果时,表情显得十分慌乱。他感到一阵不安,迟迟不敢下口。人参果外形像是孩童,憨态可掬,极为可爱。唐僧因为这份天真可爱的模样,根本下不去嘴。
而猪八戒看到了人参果后,垂涎欲滴,心中急切地想要尝上一口。于是,他便央求孙悟空偷取果园里的金击子来摘取这些珍贵的果实。通过一番努力,孙悟空终于成功偷得人参果。虽然孙悟空和沙僧都非常细致地品尝了这仙果的美味,但猪八戒却急于吞下,不愿细细品味。
这人参果是长生不老的神果,能够赋予人无尽的寿命。那么猪八戒为何会这么急切地吞掉它呢?这并不是浪费,实际上,猪八戒早就知道这其中的秘密。两个仙童将人参果带来后,端着托盘给唐僧展示,并解释道,山中物资贫乏,所以只能奉上这两枚果子。看着人参果,唐僧不敢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仙果,他坚信这不过是未满三周的婴儿,怎可能从树上结出这种果实呢?
尽管仙童们耐心地解释,唐僧依旧固执地不愿相信,甚至将他们赶了出去。两个仙童无奈,只得一人一个,边啃边享用起这美味的果实。此时,猪八戒恰好看到了这一幕,他急忙去找孙悟空商量。猪八戒心中焦虑,不仅因为唐僧拒绝吃人参果,还因这果子必须给唐三藏吃,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从果园里摘取。
猪八戒巧妙地说服孙悟空,让他去偷取金击子。果园里果实繁多,孙悟空在果树间四处寻找,最后终于发现了一颗金光闪闪的参天大树。他用金击子轻轻一敲,人参果便掉落到地上,但却不见踪影。孙悟空心中疑惑,难道这果子会自己逃跑不成?
经过一番询问,孙悟空得知,这颗人参果树并非常见之物。它每三千年才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果实成熟,经过近万年才结出仅仅三十颗果子。人参果的功效极为神奇:只要闻一闻便能活360年,吃下一个更能活47000年。这种仙果与五行相悖,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若掉落在土中,果实便会消失无踪。
孙悟空想到要用金箍棒将人参果找回,但发现果树下的土壤坚硬如铁,怎么也无法挖出果实。最后,孙悟空只得把人参果打落,装入布袋,带了回来。猪八戒看着这果实,迫不及待地想要吃掉,但孙悟空想着沙僧也该尝一尝,于是叫来了沙僧,三人一起享用这珍贵的果实。
然而,猪八戒一口吞下人参果,立刻表现出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他摸着自己的胸口,完全无法感受到任何味道,甚至不确定果子是否有核或籽。于是,他赶紧去找孙悟空和沙僧,想再尝一口。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贪吃形象深入人心,而在这一场偷吃人参果的剧情中,他则成为了“囫囵吞枣”的代表。尽管很多人认为猪八戒太过随意地吃下了人参果,但其实他知道吃法的秘密。实际上,猪八戒并非因为贪吃才如此快速地吞下人参果,而是知道正确的食用方法。仙果如人参果一样,若咬破后灵气便会散失,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吃掉,才不会浪费其珍贵的功效。
猪八戒之所以能这么迅速地吃下人参果,正是因为他懂得其中的奥秘。他曾当过天蓬元帅,参加过蟠桃会,吃过能延年益寿的蟠桃,而孙悟空和沙僧则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猪八戒在这一方面的智慧无疑使他在三人中占了上风。为了最大程度地吸收人参果的效用,猪八戒在吃时并没有细嚼慢咽,而是迅速吞下,确保灵气不流失。
当师徒三人吃完人参果后,他们的行为被两个仙童看到了,两个仙童发现树上少了四颗人参果,并和唐僧师徒发生了争执。孙悟空坚称只摘了三颗,仙童却坚持认为少了四颗。于是孙悟空用分身术逃入果园,拿起金箍棒乱打一通,果树遭到重创,果实纷纷掉落。最终,师徒四人被镇元大仙抓回。
镇元大仙对孙悟空施以惩罚,但孙悟空依然毫发无损。经过一番较量,最终孙悟空求助观音菩萨来救治受损的仙树。观音菩萨用甘露水救活了人参果树,才使得这场风波得以平息。
镇元子利用这场偷吃人参果的事件,实际上是布下了一个棋局,借此拉近了与唐僧师徒的关系,也让道教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与此同时,佛教和道教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在这一事件中得以体现。